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智慧课堂
2021-12-26陈婉妮
陈婉妮
摘 要:通过课例《圆柱与圆锥复习课》,笔者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模型思想和几何直观等培养贯穿于主要的教学活动中,同时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将课前自主整理单元知识、课中练习反馈、课后研学拓展都融于信息媒体,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智慧课堂
一、《圆柱与圆锥复习课》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整理与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圆柱和圆锥两部分的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教材内容按照“特征—表面—体”的基本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相关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本节复习课将这一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提高学生分类整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课前自主整理单元知识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复习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本节复习课应用思维导图的理念,课前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行整理课中需要交流的“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将该部分抽象知识概括起来,自主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发展抽象能力,同时提高知识的分类整理能力。
(二)课中练习反馈
课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汇报展示中补充完善知识的整理成果,学生通过表达、补充、提问、质疑,形成全班范围的更高水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合作能力。
紧接着设置有梯度的多样化研学练习,由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问题等三大部分构成,帮助学生强化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该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画图分析,更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让几何立体变得直观,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起解决该类问题的模型思想,不断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该部分练习也有一定的计算量,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先通过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汇报展示,这样的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将复习效果最大化。
(三)课后研学拓展
研学拓展环节选取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趣味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画图分析,逐步推理,找出突破口,以解决问题。在开阔数学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建立起该类题目的模型思想,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是课堂总结,通过三连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你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错,需要引起重视?)能有效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关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全班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不断交叉碰撞,更能擦出火花,真正做到乐学善学。
二、《圆柱与圆锥复习课》的核心素养的体现
宏观上,本节课将课堂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的教学以及主要体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上表的梳理所示。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本身也承载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模型思想和几何直观的培养贯穿于主要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尤其注重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对圆柱与圆锥单元知识进行梳理、练习巩固,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模型思想和几何直观素养。从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看,教师让学生经历自主梳理、交流补充、有梯度练习巩固、畅谈收获等多样化的复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勤于反思、合作能力等。
三、《圆柱與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总结
(一)注重乐学善学,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本节课是对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整理,应用思维导图的理念,课前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初步自主建立知识架构;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再次梳理知识后汇报展示,培养合作交流、质疑辩论的能力,将课堂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后以多样化带层次的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强化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知识梳理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圆柱与圆锥单元知识先自主整理,再小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架构,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为复习做好准备;在基础练习与拓展题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整理信息,画图分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几何直观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且认识到把复杂知识转化成简单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收获成功感,促进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三)借助智慧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拍照上传,在课中互相交流分享,自主整理了本单元知识点。在课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的选择、判断习题功能,实现系统自动化批改和及时生成反馈报告,使教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全体和个体的点评。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也实现了全面、便捷、精准地掌握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后,将课堂上未完成的研学探究在“班级空间”平台上完成,使“班级空间”成了第二课堂。这不仅打破了时空局限,还实现了教学无界限,师生互动的旧模式转化为生生互动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