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数学创新精神

2021-12-26谢淑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小学数学

谢淑玲

摘 要: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小学数学

当前世界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创造力的竞争。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与创新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让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于无疑处生疑”,激发求知欲,达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福建特级教师马树勋老师在讲“分数化小数”时,考虑学生不知道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于是,一场师生竞赛开始了。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半分钟后学生通过计算最多只做出两题。教师出奇制胜,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规律,为以后的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初步得出结论后,马老师又考虑到学生经常忽视“最简分数”这一前提条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大家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化成小数,若学生依照前面结论进行判断就会出现失误,由此促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从而完善学生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整个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认知冲突”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且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二、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培养创新思维

小组互动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是经过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在群体活动中发挥小组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和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作为个体在知识、能力、经验上的不足;也可以取长补短,在互相切磋探讨中积累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实践和经验;还可以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作用下,使学生的创造性设想得以实现。

在设计“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三辆小汽车,其中甲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乙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丙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1. 将车轮做成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坐在车上的感觉如何?

2. 让三辆小汽车进行赛跑,哪一辆跑得快?

3. 现实生活中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一定要做成这个形状?有什么优点?

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互补充。由于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很好的体现,使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并积累与人交往经验,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锐意创新的人才,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独立钻研和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索性以及智能的培养,以免阻碍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发展。

笔者在上课时,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时间,只要学生的思维遇到“塞车”,就允许学生举手发问。其实,学生的质疑问难,能让教师的教学得到及时反馈,并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如在进行乘法分配率简便计算的教学后,笔者设计了36×18+36×2、36×19+36、36×18+72三道變式题,第一道学生全都会做,第二道有几个学生不会举一反三,第三道有十几个学生不会用简便方法,通过给时间学生质疑,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动手操作,提升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掌握,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

例如,笔者在进行圆锥的体积教学时,课前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圆锥体(硬纸做成),和一个与圆锥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课上,学生在对圆锥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先让学生观察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量一量、度一度、比一比,讨论后得出结论:圆锥的底面与圆柱的底面相等,它们的高也相等。在确定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再让每位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在空圆锥里装满大米,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几次正好倒满。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很快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五、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求异创新思维

学习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所生长的家庭、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从小在生活中所受的教育或影响的不同,因此他们认识事物及相应知识的策略、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时,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解决问题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例如,进行六年级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笔者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条水渠,长15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五分之一,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第三天修了多少米?这道题只要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计算方法后都会解答,而且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求解。于是,学生积极发展思维,出现了较多的解题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六、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强调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笔者设计了一堂数学活动课,学生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比赛。活动课上,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设计。学生学得有趣,做得更有趣,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并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又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小学数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