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PVP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
2021-12-26纪京博朱明刘磊李学福
纪京博,朱明,刘磊,李学福
(1.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骨二科,山东聊城 252035)
针对Ⅲ期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者,临床常予以开放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年龄较大者术后康复慢。因此,需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院近年对部分无神经损伤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开展经皮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PVP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62~79岁,平均(70.12±6.10)岁;骨折部位:T116例,T1212例,L110例,L24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胸部、髂部垫软枕,悬空腹部以维持脊柱过伸位,进行伤椎的体位复位,C臂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可行经皮后路短节段固定。体表皮肤标记伤椎相邻椎体的椎弓根投影,在体表标记处皮肤作4个1.5 cm的小切口。在“C”臂透视辅助下沿两侧定位点置入穿刺针,攻丝,拧入椎弓根螺钉,“C”臂透视见螺钉在位。随后进行PVP术,注意避开纵向连接杆,“C”臂透视引导下在伤椎椎弓根外侧穿刺,根据术前CT调整穿刺角度以便针尖到达真空区域,此时注意感受落空感,置入带芯金属套管。注意可先用明胶海绵填塞椎体破裂口,在“C”臂透视监视下灌注拉丝期骨水泥;或采用温度梯度灌注法,即注入少量骨水泥到达裂隙前部,暂停1~2 min,利用手术室、体温差异使裂隙前部皮质的破裂口被骨水泥封堵,再继续灌注骨水泥;透视观察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均匀,骨折线被覆盖,待骨水泥固化后拔出手术器具。术后规范性抗骨质疏松治疗12个月以上。1周内可佩戴胸腰支具下地,术后支具保护不短于3个月,支具解除后严格控制负重以及高强度活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完成及围术期情况,术前、术后7 d、术后2年分别评估VAS评分[2]、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手术用时(73.12±9.18)min,术中出血(66.01±5.81)mL,住院天数(7.11±2.03)d,随访率100%。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7 d、术后2年的VAS评分以及Cobb角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症状、影像指标比较
3 讨论
Kümmell病多出现于老年群体,常存在后凸畸形、进行性疼痛症状加重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神经损伤,因此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3-4]。本研究对32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PVP术治疗,治疗方式简便,手术创伤较小。通过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化学效应、热效应以及凝固后的生物力学效应起到了迅速止痛作用,骨水泥注入椎体“裂隙征”内,使伤椎体内应力重新分配,提高了椎体前中柱的稳定性,加以短节段固定调整脊柱的力量传导,获得了三柱稳定作用[5]。结果显示,术后7 d、术后2年的VAS评分以及Cobb角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P<0.05),虽然术后2年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存在一定丢失,但整体上获得了良好疗效。
既往针对Ⅲ期Kümmell病主要采取长节段固定,也有学者推荐采用钉道强化治疗。本研究采用经皮短节段内固定联合PVP术获得了较佳的近期疗效,但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6-7]:①过伸体位复位后能够恢复一定的椎体高度,后凸畸形降低;②排除神经、脊髓损伤患者,因该术式无法获得椎板减压效果;③患者需具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脊柱相对稳定;④骨折类型为单椎体损伤;⑤排除骨密度T值<-3.5 SD的严重骨质疏松症。手术需注意以下事项[8-9]:①Kümmell病椎体裂隙的上下两面存在明显硬化带,穿刺时阻力更大,针尖到达裂隙内应注意感受“落空感”。②正确的穿刺位置是使针尖进入裂隙之内,以便骨水泥尽可能局限于裂隙空间内扩散,提升椎体强度。③术中畸形矫正应尽量借助过伸体位复位,而非钉棒撑开,以降低内固定松动的风险;④为减少骨水泥渗漏,灌注骨水泥时可考虑以明胶海绵填塞椎体破裂口以及采用温度梯度灌注法,降低骨水泥自椎体破裂口渗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