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1-12-26冯晓锋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课题

冯晓锋

(湖南警察学院 交通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38)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创新教育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指出:“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当前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敌对势力活动越发猖獗,犯罪的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这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1]。传统的依靠人海战术进行打击犯罪、社会安全管理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面收集、掌握和研判信息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需要一批能在复杂情况下、突发事件中具有创新思维、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才,推动公安队伍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

公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公安系统培养预备警官的重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公安院校除了注重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大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适应公安一线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变化[2-3]。

一、公安院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普遍比较重视

公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服务基层实战部门的需要,也是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双一流的建设,以及教育部“以本为本,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各公安院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探索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很多公安院校都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较为重视,一些学者如宫毅等也开展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设置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训了相关师资队伍,可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部分公安院校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有的院校在教务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这为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了专门的平台,有力的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开展。

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各公安院校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课题、“互联网+”、各类型竞赛等活动。如湖南警察学院出台了《湖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湖南警察学院素质与能力拓展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文件。

二、公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大多数公安院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停留在初期阶段,随着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入,一些突出的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具体如下:

(一)长效机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创新教育政策保障不到位

一是很多公安院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政策更多的是以通知、文件的形式发布,而很多通知、文件是有时效性的,只对当前某个时段有效,这就导致该项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制度的保障。二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很多院校只是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由于第二课堂不具有强制性,没有人才培养方案的约束,这就导致该项活动的实施、检查、效果等都大打折扣。三是学生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各院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基本上在课下进行,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课下可支配时间不多,无法有效的投入创新活动中。

有些院校在创新教育机制、制度改革中注重探索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主要涉及一些宏观层面的,抽象化的内容,不易实施,而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在创新探索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因此,创新教育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

(二)教学科研与育人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创新理念培养缺失

大学生的教育培养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包括素质教育,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而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主,素质培养关注较少,启发性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不够,由于每节课时长的原因,即使能应用上述方法开展教学,整个教学时长也不允许。从而导致课堂上的创新理念培养缺失。

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较少。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一方面,学生接触不到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导致课程乏味,另一方面,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目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科研成果很好的和育人结合起来。

任课教师与班级指导员沟通不够。由于一些原因,很多教师认为主要任务就在课堂45 分钟,只要认认真真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下课之后学生也忙着准备别的课程,即使有闲暇的时间,也被指导员叫去进行大学生社团活动或者进行体能训练等,很少有时间与教师联系。这不符合教育部提倡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理念。

(三)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到位导致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较弱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全国公安院校分两个层次,一部分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一部分为本科层次的普通本科院校,从定位上讲,由于都是为公安机关基层和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故无论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的公安院校均为应用型院校。但目前有些院校(主要是本科)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应用型教育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低等级的教育,公安教育不应该是这个层次。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课程设置时实践课时偏少,课程中除了一些实验性质的实践内容,实训性质的实践内容很少或没有,仅有个别课程有单独的课程综合实训。较少的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不够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讲座等方式进行,但这都是采用被动的方式,作为创新能力的主体,大学生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的创新探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警务化管理内涵挖掘不够导致的。

目前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普遍表面化,形式化,并没有把警务化管理的内涵真正挖掘出来。警务化管理除了装容、路队、内务之外,还包括大学生强烈的荣誉意识、做事专业、敬业的精神,但目前这块做的不够,导致学生对创新课题、各类比赛竞赛等不感兴趣,缺乏内在动力。事实上,最后都是以分配任务的形式要求每个班级必须申报多少项创新课题,必须开展一些创新性质的活动。兴趣及主动性的缺失,学生即使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但也收效甚微。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将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制度性的文件,具有一定的效力,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依照方案来实施。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就从制度上规定了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法定环节。方案中应规定清楚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开设的课程、讲座、以及相应的学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时间、创新活动的评价与考核等,形成一个从创新思维启发、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实践、到创新能力评价与考核的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鼓励开展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程中融入创新思维启发与训练,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类创新课题与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在大二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开始选题,以该选题为方向,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等到临近毕业时,已积累了一些课题成果,将成果进行整理完善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并且使得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始终以所选课题方向为主线进行学习、探索,既满足了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具备了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又避免了当前大学生因平时不注重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无任何基础、临近毕业答辩才开始仓促搞毕业设计的尴尬局面。

(二)深入挖掘警务化的内涵激发大学生创新兴趣

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的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比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管理规定,建立大学生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是培养公安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警务化管理不仅包括外在的路队、着装、纪律等形式化的内容,还包括内在的内容,比如荣誉意识、担当意识、做事专业、敬业、精业的精神等。

这些精神意识的激发,一是落实政治建校、政治育人的办学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思政课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把职业道德、校风校纪、专业伦理等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方式将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课程中去。从大学生的价值观根源上进行重塑,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发的追求。二是警务化管理要“管、放”结合。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通过放,让学生实现自律。比如设置无人监考的荣誉考场、注重随机抽检而不是全检等。

(三)采用“导师制”落实“三全”的育人模式

大学生创新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三全”的育人模式的实施也要教师主动担责。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组建创新活动小组,每位教师(包括行政兼教学)都应参与进来,做到全员、全体学生全覆盖。指导教师依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大学心智成长规律,制订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开展讲座或讲课的形式进行创新思维的激发,以参与指导教师所主持的课题的形式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以剖析典型创新案例的方法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各类创新课题、学科竞赛、公安院校大学生科技竞赛等为载体进行创新实战训练,实现从创新思维培养到创新实践训练、从课堂到课下、从入学到毕业的全员全方位育人模式。

(四)用好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各公安院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中心),依托该平台,可以开展学科竞赛、公安大学生竞赛等创新活动;整合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一批慕课课程,开发一批专业前沿选修课程,建立教学资源、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制度;依托创新教育平台加强与实战部门的联系,积极构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聘请实战专家及相关企业专家为兼职导师,定期邀请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开展或合作解决一线实战部门遇到的难题;支持学生利用暑期到基层实战单位开展实习、体验、调查等活动,收集基层实战单位遇到的突出问题;遴选一批有潜力的大学生创新课题进行申报专利、创新产品孵化,并给予经费保障支持,把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打造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谷”。

四、结 语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尽管大学生就业可能和所学专业不一致,但所培养的能力是一致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多强,在该专业领域就能走多远。从实战单位的角度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各部门都在进行警务化改革,迫切需要一批能灵活运用新技术、面对突发情况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自主创新的兴趣、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实战部门的需求是公安院校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课题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我的微课题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