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位一体”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1-12-26王碧宏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众筹贫困生

王碧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乡村振兴是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重点方针政策,推动三农建设,以巩固和扩大农村现有的脱贫致富攻坚战成果,同时与农村复兴的战略重任有效连接。对比1978年的浙江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数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及2018年的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浙江脱贫成果显著。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浙江省在2019年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已连续26年位居中国国内省份第一。浙江农村绝对贫困的消失,归功于浙江大跨步进展的城市化及工业化,在农村地区实现公共服务的平等化,以及扶贫内容的精准化。目前的主要任务问题就是缓解浙江农村相对贫穷的问题,以及怎样把脱贫攻坚战成果和新农村振兴工程实现有效衔接,尽快实现现代化的浙江农村新面貌。

一、脱贫成果转向乡村振兴中的改进之处

(一)脱贫群体长效培养机制有待改善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开展服务三农,推进乡村振兴。浙江的优势非常明显,有强大的社有企业、活跃的消费市场、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完善的产业模式。这些都为浙江扶贫项目奠定了基础。浙江也走上了一条工业帮扶、消费扶助、就业帮扶的多维度合作发展之路。以蓝莓、茶叶、菌类、长毛兔、鸭子为主的产业链,不仅使浙江实现全面脱贫,还帮助其他省份的农村摆脱贫困。

与浙江省在产业扶贫成果上的大跨步进展相比,脱贫群体的群体知识技术扶持的深度不到位。一方面,由于受到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的影响,已经脱的贫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并不强,如果有疾病或者遇到了天灾,返贫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对于脱贫群体中在校子女的培养方面,当前高校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内容形式简单。奖学金、助学贷款、生活费用减免、贫困补贴是主流的补助方式,即使为贫困学生提供工作机会,但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劳动性工作,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无法满足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层面的需求。不但要解决大学贫困生原生家庭所造成的社会生活经济层面的影响,还必须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包含社会生活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创业的能力。大学生也是准就业力量,帮助脱贫大学生也是中国农村振兴的工作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巩固现有的脱贫攻坚战成效,更好地发挥农业企业的扶贫作用,只有打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扶贫差距,才能构建精准扶贫新机制。

(二)从脱贫转向振兴的长效机制需要完善

2018年开始,浙江开展了3800多个扶贫专项,共推动脱贫人数15万,实现了四省市共80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所涵盖的人群目标范围增加,工作面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在脱贫之后,浙江如何继续走向乡村振兴,管理层和基层组织仍然需要时间和实务历练,去完善工作机制、考核标准。解决这些问题,浙江才能顺利实现脱贫到振兴的转型。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需要避免用实际脱贫上的经验数据,来评估考察农村复兴的成效,树立大局意识、设立长期发展的计划;制定乡村振兴工作中具体的绩效评估制度,避免滋生“多做少做都一个样”的消极思想,提高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已明显实现,但由于产业的可持续性不足,产业深度挖掘不够,产业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致使浙江的脱贫攻坚成果无法长期连续推进下去。这时,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来将脱贫攻坚战成效转变为农村振兴显然尤为重要。这种机制既需要确保脱贫成果,又建立长效积极的考评体系,保障边缘农民的利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合式发展模式。

二、“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

长效机制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保障,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实现共同富裕,是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性原点。“校企共建、群众参与、金融众筹、产品保障”的“四位一体”模式就是根据地方优势资源,整合高校师生资源,联合优质农业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产业,使脱贫的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并且实现收入的可持续性。国内高校、贫困生、扶贫企业与面临农产品销路闭塞的农民群体,是“四位一体”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模式致力于通过整合校企优质的技术和资源,实现农民和贫困生的双向脱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四位一体”模式致力于:农业企业以在校贫困生为纽带,根据在校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农户与农业企业对接,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产业项目。农民将土地作为股份入伙享受保底分红,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帮助项目顺利完成,项目农产品承诺报价收购的模式,推进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农旅结合基地建设。高校与校内经济贫困学生对接,企业为项目学生提供相关技术培训,贫困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市场推广、种植推广等活动,并得到相应报酬。在这个模式中,高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连结贫困生、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高校了解贫困户与贫困生的需求信息,也掌握农业企业的供给信息,便可有针对性地对双方进行指导。

以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作为浙江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杨曙光董事长获2020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2021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公司与浙江高职院校建立合作:首先,依托高校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将产品的内涵不断扩大,挖掘出更高的利润空间。其次,将在校贫困生的需求及家庭情况与自身企业发展方向进行匹配,既解决现阶段高校在贫困生扶贫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实现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在维护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做到了教育领域和农业领域的新模式发展。“校企共建、群众参与、金融众筹、产品保障”的“四位一体”经营管理模式,将切实使贫困学生和家庭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红利,实现政府扶持的贫困学生及家庭收入可持续上升。

三、“四位一体”模式推进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

中央颁布了《乡村振兴法》,浙江省依据中央的有效衔接意见,全面梳理脱贫攻坚的已取得的成果、得到的教训和未来的工作重点,脱贫帮扶措施并不是一次性退出,而是逐步被乡村振兴计划所取代。在“四位一体”的模式中,为了强化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高效连接,需要依托学校、企业、农户、政府和贫困生的通力合作,各方面发挥优势,政府统筹协调,单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完成这个系统的工程。通过企业和高校对在校贫困生的培育,加快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从单个个体到整个家庭、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链或一个产业区,都实现了高质量的长效赋能。

(二)促进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体制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转变

1.是精准识别边缘人群

(1)做好建档工作。振兴开发户是指将产业链覆盖到周边地区,形成示范性作用,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振兴低保户是指暂时需要扶持,但是预期成果能向“振兴开发户”靠拢的学生。纯低保户是指那些家庭条件不符合农业公司发展条件,自身条件也无法达到培养条件的学生,这类学生只能按照高校之前的扶贫模式来资助。单体开发户是指家庭条件不具备,但学生本身能力较强的、有潜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可参与农业企业的部分产业链上的活动,但是无家庭榜样作用。

高校还可与企业合作,精确识别、动态管控,并通过及时发布公告的方法,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审核,进一步健全信息体系,建档立卡。为高校和企业共同构建互联相通的扶贫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平台。建档后,实行动态监控。在各个年份中,根据标准,查询每户的脱贫数据,以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基础,适时更新统计资料,实现人口进出有依据、逐年更新、动态监控。

(2)建立帮扶制度。对于有条件、满足企业产业发展要求的贫困生,农业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振兴方案。帮扶措施要有计划,有负责人和各期目标,有实效地开展帮扶。效果良好的话,可以由政府协调,向周边农户推广,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增加利润率,降低返贫风险。

2.是精准开展乡村振兴实策

通过摸底调查,对于适合开展帮扶的在校生和农户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政府和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制度上进行大力支持,每个项目有责任人、实施过程,有实施结果,解决相对贫困和因病因灾因学的保障兜底,高质量解决基本民生问题,长远规划后期发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1)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浙江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促使低收入农户增收,推动共同富裕。因地制宜蓬勃发展当地产业,强调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提升特色产业内涵,深挖产业效益。浙江的传统特色产业很多,如竹工艺品制作,在浙江省庆元农村经过与杭州双枪竹公司在庆元农村的协作,为100多位困难农民每年每户实现增加收入2000余元。另外,当地政府主导在苍南县福源村组建的柑橘专业合作社,仅土地流转让农户增加收入75多万元,福源镇柑橘丰收让农户切实增加了年收入,户均增收2000多元。

(2)农产品众筹保障资金到位。创新发展网络金融众筹,激活农村区域市场经济。以“蓝莓1号”众筹项目为例,首先,贫困农户和农业合作社按照所有土地及劳动力情况,向企业申请栽种蓝莓,企业评估后将预期产量情况提供给网络众筹平台,如“众筹农场”“京东众筹”等。然后众筹平台按照农产品情况制定“蓝莓1号”众筹项目,确认认筹价格、认筹数目,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消费者发布众筹项目。由于网络平台本身的宣传以及在帮扶项目中对师生群体的推广,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认筹商品,并提供认筹资金,资金由联系方负责代管,在群众筹集完毕资金后,通过网络平台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提交给农业合作社以及帮扶农民,由农民根据认筹状况负责配送发货。最后,再经过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业务站的助农取现点,将货款付至农民账户,以实现资金回笼。为了保障众筹产品的普及度和受众度,可以联合水果加盟店等大型连锁消费类企业,加大众筹消费者的便利性。只要参与众筹,按照出资金额的不同,可在周边的连锁消费类企业免费获得相应的产品。如果不想出门购买,也可由企业直接发货到众筹者手中,便利且有保障。

(3)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一个帮扶项目的实施成功,并不只是一户人家的成果就够了。为了有足够的展示效果,专业种养大户、家园农庄、村民联合社、农村龙头公司等,在项目中起了主要的主体角色,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了贫困户的增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示范效应。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消费者”等管理模式,让贫困户在一起有组织地搞产品做项目,通过批发效应使贫困户在产品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

3.是平稳转型

其一,采取“贫困户+农民合作社(基地)+公司”的模式,由农民自主从事如蓝莓养殖等生产项目,在相互分享利益同时,引导农户把产生的收益部分购买医疗、社会保障、政府等完善服务,甚至建设养老院,从而从根源上缓解了贫穷,让贫困农户不断脱贫致富。

其二,通过贫困生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着力缓解农村就业问题。按照前面提到的四个分类,根据贫困生本人的意愿,学生进行学习和操练,如通过企业实习,则能获取相应报酬。企业对学校教师和农民的技术培训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对项目内的全体村民进行了农业培训。

(三)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可持续性、实效性

从高校起步,到大企业的终结阶段,有了政策支持,经过筛选、培养、推进和快速发展,在良性的闭环内发展各项行业,尤其是提高了行业蓬勃发展的实效性、可持续性的关键点。浙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很多地区已经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了特色村,如诸暨的大堂袜业的生产型、绍兴的文化型、临安的生态型、千岛湖的旅游型等。一些产业空白的村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地方特产,深度挖掘乡村功能。避免了同质化的乡村建筑,将农业功能纳入主导产业建设范围,在一二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三产的蓬勃发展,促进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林果、畜牧业、电子商贸、休闲农家乐和生态观光旅游的稳步发展,扩大了群众择业就业途径。如,中华香菇之乡——金华磐安,中华木雕之乡——金华东阳,中华草编产业基地——宁波市鄞州区等,以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城乡宜居适业、农村经济富裕富足。

在国家产业扶持计划的发展下,特色种养业及来料加工产业,都发展得红红火火,在国家产业扶贫的同时,也带给了浙江近千万农户的生活素质获得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就业率。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浙江对低利润农户的培养人数已达到了12.5万人次,实现农业转移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万人次,近110万人都从事了来料加工产业,全年增加了创新型的产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共804个。

四、结语

巩固脱贫攻坚效果与乡村振兴,并不是两个单一的发展路线,这两种政策的交集也有延续,脱贫攻坚效果是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而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战效果的进一步深化。浙江的脱贫攻坚成果转化农村振兴阶段,仍然面临着人才培养体制、绩效激励机制等许多问题。因此,应采取“校企共建、群众参与、金融众筹、产品保障”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把高等院校、农业企业、贫困生、贫困生家属、地方政府等纳入整个体系中,从而在政策源头及顶层体系设计上,促进平稳转移,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众筹贫困生
《哪吒》手办上线众筹,为其操刀的是手办界的“国产之光”
众筹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