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南县花生绿色防控技术

2021-12-25臧家富许文雷张绪萍庄爱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诱剂棉铃虫植保

臧家富 许文雷 张绪萍 庄爱华

(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莒南276600)

莒南县是“中国花生之乡”,常年种植花生40万亩以上,总产15万t以上,花生单产量、加工量、贸易量、出口创汇额位居全国县级第一。2015年,“莒南花生”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6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试点,2017年,“莒南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莒南是“全国花生高产示范县”“全国花生绿色防控示范县”。

近年来,莒南县积极倡导“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药减量控害为主线,从精选示范基地、优化技术模式、加强农企合作、扩大宣传带动等方面,大力推动花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集成示范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升花生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水平,有效遏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

1 生态调控技术

1.1 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试验确定选择生育期适宜的中晚熟、增产潜力大和综合抗性好的大果花生品种,如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丰花1号、改良海花1号、日花1号、花育25、花育36及部分高油酸品种等。

1.2 药剂拌种

一是晒种。播种前10 d左右,带壳晒种2~3 d后再剥壳,提高发芽率。二是分级选米。将剥壳后的花生米按米粒的大小分成3级,选米粒较大的1、2级作种子用。三是拌种。播种前,根据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每100 kg花生米用高巧60 mL+益微60 mL+亮盾30 mL或用适乐时60~100 mg拌种后阴干。

1.3 合理轮作

科学安排,轮作换茬,依照本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重点推广小麦—玉米—花生二年三作或花生—甘薯轮作种植方式,减少花生青枯病及因施用猪粪导致死苗烂根等的发生。

1.4 适期播种

春花生在墒情有保障的地方要适期晚播,避免倒春寒影响花生出苗和饱果期遇雨季而导致烂果。一般在5 cm地温稳定在15℃左右,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

1.5 合理密植

示范田采用单粒精播方式,适当降低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亩播13 000~15 000粒。垄距80~85 cm,垄面宽50~52 cm,垄上播2行,行距28~30 cm,株距10~12 cm。

1.6 浅播覆土

播种深度要控制在2~3 cm,播后覆膜镇压,膜上覆土4~5 cm,确保胚轴长度适宜,子叶节出土。

1.7 配方施肥

基施氮肥要用缓释氮素化肥,适时、适量控氮,确保养分持续、平衡供应。科学施用化肥,彻底解决烧种、空壳、烂果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春花生一般每亩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 kg或优质商品有机肥80~100 kg,氮(N)10~12 kg、磷(P2O5)6~8 kg、钾(K2O)10~12 kg、钙(CaO)10~12 kg。适当施用硼、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夏直播花生注重前茬增肥,小麦播种前结合耕地重施前茬肥,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500~4 500 kg。播种前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80~100 kg,氮(N)10~12 kg、磷(P2O5)6~8 kg、钾(K2O)10~12 kg、钙(CaO)10~12 kg,将常规化肥与缓控释肥配施。

2 生物防治

2.1 微生物防治

应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木霉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使用方法:花生播种时期,亩用100亿/g绿僵菌或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50~300 g与30 kg细土混拌成菌土撒施。花生生长期,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混合对水灌根,有效防治蛴螬、蚜虫、飞虱及多种鳞翅目害虫。

注意事项:①避免与杀菌剂混用。②避开高温、强光等不利条件。③养蚕区不宜使用。④杀虫速度缓慢,害虫取食4~6 d死亡。

2.2 保护利用昆虫天敌

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等自然控制措施,田间释放七星瓢虫、捕食螨、蝽类等害虫天敌,有效控制蚜虫、蓟马等害虫虫口数量。

2.3 种植天敌蜜源植物

一是在田间地头及沟渠附近的零散地块点种红麻、秋葵和蓖麻等作物,发挥红麻和秋葵为寄生蜂提供蜜露和花粉的功能,以及蓖麻对害虫趋避作用和对金龟子胃毒作用,可有效降低田间成虫基数,减少害虫发生。二是田间插放榆树枝条或杨树树梢,人工诱捕成虫。

3 理化诱控技术

综合利用性诱、食诱、杀虫灯诱捕和高空拦截技术,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和甜菜夜蛾等害虫成虫。

3.1 色板诱杀(色诱)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及害虫种类不同,选用高科技材料合成的粘虫胶及色谱一体制成的绿色植保产品,每亩挂15~20块,用于防治多种重要的害虫,减少施用农药次数,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花生田中,选择黄色板、蓝色板、绿色板等不同颜色,可有效防治蚜虫、蓟马、绿叶蝉等害虫。

3.2 杀虫灯诱杀(光诱)

太阳能杀虫灯是一种新式植保防治工具,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的特性,将光的波长、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接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在花生田每10亩安装1台,对金龟子、绿叶蝉、鳞翅目夜蛾类害虫有明显防治效果,年用药次数可减少2~3次。

3.3 食诱剂诱杀

食诱剂+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花生鳞翅目害虫技术。

3.3.1 使用药剂 奥朗特+棉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万PIB/mL+苏云金杆菌2 000 IU/μL)悬浮剂。

3.3.2 使用剂量 食诱剂100 g/亩,棉核·苏云菌150 mL/亩。

3.3.3 使用方法 采用人工茎叶滴撒方法,将食诱剂沿花生垄方向撒1条带,条带之间间隔20 m;棉核·苏云菌采用低空智能植保无人机叶面喷施,药液量0.8 L/亩。

3.3.4 使用时间 田间监测到鳞翅目成虫时施用食诱剂,间隔5~7 d滴撒1次,每一高峰期连续滴撒2次。当棉铃虫等鳞翅目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棉铃虫每百株为5~7头)喷施棉核·苏云菌进行防治,间隔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3.3.5 注意事项 棉核·苏云菌避免40℃以上高温储存;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强紫外线下不可施用,应在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喷施。

3.4 性诱剂诱杀

3.4.1 暗黑赛金龟性诱剂诱杀 每60 m设置1个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8~2.0 m,采用花生田间外疏内密形状排列诱芯,每月更换1次,及时清理。

3.4.2 棉铃虫、甜菜夜蛾性等夜蛾类性诱剂诱杀每亩放置10个诱捕器,间隔距离30 m,采用棋盘式悬挂,诱捕器底部高出花生0.5 m,诱芯每月更换1次,及时清理。

3.5 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花生地下害虫

3.5.1 产品名称 长尾斯氏Steinernema、Longicaudum X-7品系线虫。

3.5.2 使用剂量1亿条/亩。

3.5.3 使用方法 将1亿昆虫病原线虫(1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按照300 kg/亩的药液量稀释后,将喷雾器喷头旋至水柱状,将线虫水液均匀淋至花生根部。或于雨前将线虫母液按照60 kg/亩的水量稀释后均匀淋至花生根部。

3.5.4 使用时间 金龟子卵孵化初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

3.5.5 注意事项 喷雾前彻底涮洗施药工具;现配现用;施用过程中晃动药液,防止昆虫病原线虫在施药工具中沉淀;避免40℃以上高温储存,强紫外线下不可施用,应在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喷施。

4 绿色环保化学药剂防治

一是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防治,一药多治或合理混配,适期用药。二是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三是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标准使用农药。

(1)12%虱脲·虫螨腈(9.5%虫螨腈+2.5%虱螨脲)悬浮剂。使用剂量:100 mL/亩。使用方法:低空智能植保无人机叶面喷施,药液量0.8 L/亩。使用时间:花生棉铃虫等鳞翅目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棉铃虫每百株为5~7头)喷施虱脲·虫螨腈进行防治,间隔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2)乙基多杀菌素60 g/L悬浮剂。使用剂量:100 mL/亩。使用方法:低空智能植保无人机叶面喷施,药液量0.8 L/亩。使用时间:花生蓟马及甜菜夜蛾鳞翅目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蓟马每百株为30~50头)喷施乙基多杀菌素进行防治,间隔1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3)60%百泰水分散粒剂(唑醚·代森联)。使用剂量:80 mL/亩。使用方法:低空智能植保无人机叶面喷施。使用时间:田间花生叶斑病病叶率达到10%~15%时喷施百泰进行防治,间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4)嘧菌酯·噻虫嗪·噻呋酰胺(6%)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

(5)噻呋酰胺(24%)水分散粒剂60 g/亩人工喷淋灌墩。

猜你喜欢

诱剂棉铃虫植保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