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2022-03-19袁伊旻张振宇张宏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诱剂市售实蝇

袁伊旻, 张振宇, 张宏宇*

(1.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环境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与城市昆虫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0)

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tau(Walker)]又叫南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昆虫,迄今仍是国际上比较重要的检疫对象[1]。可供南亚果实蝇食用的果实种类繁多,寄主作物有80多种,且由于南亚果实蝇成虫的飞行能力很强,一直以来防治效果不佳,近年多地有大发生的趋势。研究表明,诱蝇酮仅对南亚果实蝇雄虫引诱效果较好[2]。采用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对南亚果实蝇初羽化成虫进行颜色趋性研究发现,其对绿色趋性最强,对红色有拒避性;同时,其成虫对不同寄主果实表现出不同强度的趋性[3-4]。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寄主植物诱捕器,以及是否添加性诱剂的对比试验来探究南亚果实蝇对不同寄主果实的模型诱捕器的趋性和引诱效果,旨在为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南亚果实蝇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昆虫研究所饲养,温度28 ℃左右,湿度约为70%,光照周期L∶D为14∶10。养虫笼为45 cm×45 cm×45 cm的木质框架,用0.425 mm孔筛的尼龙纱密封而成。诱蝇酮为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海藻酸钠等。

1.2 室内设计

将果实模型和诱剂篓一并串在铁丝上(图1),根据试验需要,可在诱剂篓添加适量性诱剂,模拟果实自然悬挂于橘树上,引诱南亚果实蝇。

图1 果实模型诱捕器

自制固体性诱剂。将0.5 mL诱蝇酮加入1 g白炭黑中,并加入0.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15 g硬脂酸镁,于研钵中充分混合后,用压片机挤压成片剂,成型后放入冰箱待用。

果实模型与市售诱捕器对比。选用市场上效果较好的3种诱捕器。

实蝇黄黏板。直接撕开平稳放在树干上。

Combined诱罐。将其作为干型诱捕器使用。将吸满供试诱剂的棉球置于网隔盛药腔内盖好,使上盖和底座的进入口对齐,留出入口。

三角板诱捕器。在三角板内侧底部平展放置一张白黏板,中间凹槽放置诱剂篓,相应的添加性诱剂进行引诱。

1.3 室外设计

田间试验于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网室橘树上进行。树高约2.5 m,株行距约3 m×4 m,网室面积约为200 m2。选树叶密集、无直射光的距地面1.5 m处分别悬置诱捕器。根据不同果实模型、市售诱捕器及是否添加性诱剂共设置15个处理,重复3次。

具体15个处理:HG,黄瓜+无性诱剂;SG,笋瓜+无性诱剂;QC,脐橙+无性诱剂;HG+Y,黄瓜+性诱剂;SG+Y,笋瓜+性诱剂;QC+Y,脐橙+性诱剂;HZ+Y,实蝇黄黏板+性诱剂;YG+Y,Combined诱罐+性诱剂;SJ+Y,三角板诱捕器+性诱剂;HG+1Y,黄瓜+1片固体性诱剂;SG+1Y,笋瓜+1片固体性诱剂;QC+1Y,脐橙+1片固体性诱剂;HG+2Y,黄瓜+2片固体性诱剂;SG+2Y,笋瓜+2片固体性诱剂;QC+2Y,脐橙+2片固体性诱剂。

每隔3 m放置1个诱捕器,每次试验新放南亚果实蝇雌雄各100只,每隔2 d调查记录实蝇雌雄幼虫数目,计算雄性南亚果实蝇诱杀比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模型诱捕器不添加性诱剂的引诱效果

由表1可知,3种果实模型对雄性南亚果实蝇的引诱效果依次为HG>SG>QC,HG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最佳,达到43.5%。

表1 果实模型诱捕效果

2.2 果实模型诱捕器添加性诱剂的引诱效果

在上述试验的3种果实模型的诱剂篓中分别添加雄性性诱剂诱蝇酮0.5 mL、1片自制性诱剂和2片自制性诱剂进行对比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在添加0.5 mL诱蝇酮和1片自制雄性性诱剂下,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引诱效果均表现为HG+Y>SG+Y>QC+Y,其中,黄瓜果实模型的诱捕效果最佳,雄性南亚果实蝇分别占总诱捕数的32.3%和22.5%。添加2片自制雄性性诱剂下,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依次为HG+2Y>QC+2Y>SG+2Y,HG+2Y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最佳,雄性所占百分比达到33.1%。

表2 添加性诱剂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捕效果

2.3 果实模型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引诱对比

采用较常用的3种市售诱捕器与以上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进行引诱对比试验。表3显示,果实模型和市售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依次为HZ+Y>HG+Y>QC+Y>SG+Y>SJ+Y>YG+Y。HZ+Y对雄性南亚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最佳,达到20.3%;HG+Y次之,为18.3%;YG+Y诱捕效果最差。

表3 果实模型诱捕器诱杀效果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寄主植物果实模型诱捕器和不同性诱剂处理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捕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外在因素有很多。南亚果实蝇的活动能力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10月底11月初的观察中,由于武汉市气温骤降,平均气温低于20 ℃,南亚果实蝇的存活率降低,导致不同处理诱捕器内引诱数目不多。同时,在网室试验时,若新放的南亚果实蝇的活泼度不够,则不足以充分均匀地飞向各模型;或是放置不平稳导致模型掉落,也未起到很好的诱捕效果。

本次田间试验证明,无论果实模型中是否添加性诱剂,黄瓜果实模型的诱捕效果均最佳,寄主植物脐橙的果实诱捕效果较差。究其原因,除了受果实颜色和形状的影响外,可能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5-6]。在添加性诱剂的果实模型和市售模型诱捕器试验中,诱捕效果表现为黄黏板>黄瓜>脐橙>笋瓜>三角板>诱罐,诱罐的引诱效果最差,黄黏板的效果最好,可能与黄黏板表面积大、体积吸水率低等有关。试验结果显示,添加1片性诱剂的果实模型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比添加2片性诱剂时的诱捕效果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可能是高浓度性诱剂对南亚果实蝇的引诱有一定的抑制,具体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在实蝇发生高峰期使用黄黏板诱捕器可达到最佳诱杀效果;而在虫口密度较低时,使用加入诱蝇酮的海绵诱芯效果也相当,且节约人力和用药。由于南亚果实蝇对寄主植物外观形态有不同趋性,对果实气味挥发物也有一定的选择特性[7],且果实提取物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杀作用的研究报道也较多[8],本试验可为进一步探究南亚果实蝇的防治措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诱剂市售实蝇
潮汕地区实蝇发生现状及种群结构分析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市售10种西式培根品牌产品营养及安全品质分析
露地害虫诱杀技术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基于mt DNA COⅠ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快速鉴定具条实蝇
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市售泡菜中生物胺含量的比较分析
720D高洁为何难不倒P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