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2021-10-12李萨利程玲娟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二化螟高峰期测报

李萨利 程玲娟

(1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宿迁 223800;2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宿迁 223800)

二化螟是江苏省宿迁市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宿迁市宿城区和宿豫区于2020年联合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

1.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5月6日—10月6日在宿豫区曹集乡虫情监测点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类型为砂土,肥力中等,pH为7.2。供试水稻品种为“徽两优001”,于5月5日播种,6月14日移栽,每667 m2种植1.4万穴。水稻基肥每667 m2施45%复合肥40 kg+尿素12.5 kg,7月22日施拔节孕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2.5 kg,8月13日水稻破口,8月22日水稻齐穗。试验田水稻长势相对均匀,统一施肥和用药。

1.1.2 供试诱芯和诱捕器

供试诱芯为二化螟测报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诱捕器为新飞蛾测报诱捕器和佳多测报灯。

1.1.3 试验设计

试验用二化螟测报诱芯3个、新飞蛾测报诱捕器3个,诱捕器放置间距为5 m,呈直线平行随机排列,每30 d更换1次诱芯,每日清晨记录1次诱捕器内的诱蛾数量1次,并将诱捕器清理干净;以佳多测报灯为对照,同样每天清晨记录1次诱蛾数量。

依据两种方式的诱蛾数量制作二化螟成虫发生消长趋势图,并统计分析两种方式对二化螟的诱蛾效果(即测报效果)。

1.2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6月2日—9月30日在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三组的田块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类型为砂土,肥力中等,pH为7.1。供试水稻品种为“徽两优882”,于5月3日播种,6月14日移栽,每667 m2种植1.5万穴。基肥每667 m2施42%复合肥40 kg+尿素22 kg,7月24日施拔节孕穗肥,每667 m2施尿素6 kg,8月24日水稻破口,9月5日水稻齐穗。试验田水稻长势相对均匀,统一施肥和用药。示范小区距田边5 m设有保护行。

1.2.2 供试诱芯和诱捕器

供试诱芯为二化螟防治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诱捕器为新飞蛾防治诱捕器。

1.2.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1)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处理面积为3.33 hm2,共使用二化螟防治诱芯50个、新飞蛾防治诱捕器50个,诱捕器放置间距5 m,呈直线平行排列,每30 d更换1次诱芯,每5 d记录1次诱捕器内诱蛾数量,并将诱捕器清理干净;(2)当地常规防治,处理面积为667 m2;(3)不防治对照,处理面积为667 m2。各处理随机排列,且其水稻栽培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依据处理(1)每5 d记录的诱蛾数量制作二化螟成虫发生消长趋势图。于一代二化螟田间为害基本定局后(7月15日),采取双行平行取样法,调查各处理500穴水稻的枯鞘、枯心情况,计算枯鞘枯心率,评价各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于二代二化螟田间为害基本定局后(9月10日),调查各处理500穴水稻,记录枯孕穗、白穗情况,计算枯白穗率,评价各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蛾数量和蛾高峰期

2.1.1 测报性诱剂和佳多测报灯

据调查,从5月6日开始诱蛾至10月6日结束,二化螟测报性诱剂累计诱蛾数量明显高于佳多测报灯累计诱蛾数量,两者分别为1 196头和716头,前者是后者的1.67倍。由表1可知,一代二化螟测报性诱剂平均单个诱捕器的累计诱蛾数量略高于平均单个测报灯的累计诱蛾数量,分别为395.0头和379.0头,二化螟测报性诱剂两个高峰期(5月29日至6月3日和6月8日至6月11日)日均单个诱捕器诱蛾数量分别为26.3头和33.6头;而佳多测报灯两个高峰期(5月28日至6月1日和6月8日至6月10日)日均单个测报灯诱蛾数量分别为23.8头和8.7头。二代二化螟从7月1日开始诱蛾,测报性诱剂平均单个诱捕器的累计诱蛾数量明显高于平均单个测报灯的累计诱蛾数量,分别为465.0头和193.0头,二化螟测报性诱剂高峰期日均单个诱捕器诱蛾数量为19.3头;而佳多测报灯高峰期日均单个测报灯诱蛾数量为4.0头。

2.1.2 二化螟防治性诱剂诱芯

从5月28日开始安放防治性诱剂诱芯诱蛾,6月2日开始记录数据。由表1可知,一代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平均单个诱捕器的累计诱蛾数量为64.2头,发蛾高峰期为6月2日至6月12日,高峰期日均单个诱捕器的诱蛾数量为16.9头;二代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平均单个诱捕器的累计诱蛾数量为84.3头,两个高峰期(7月30日、8月20日至8月30日)日均单个诱捕器诱蛾数量分别为9.5头和14.4头。

表1 2020年测报性诱剂、佳多测报灯和防治性诱剂诱捕二化螟成虫数量

2.1.3 测报性诱剂、测报灯、防治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期比较

对于一代二化螟来说,测报性诱剂、测报灯监测的第一蛾高峰期和第二蛾高峰期相对较一致且集中,两者仅相差1~2 d;防治性诱剂因试验开始的时间较迟,对诱蛾结果有所影响,但监测的蛾高峰期与测报性诱剂、测报灯基本一致,但防治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6月2日至6月12日)。二代二化螟在2020年有两个蛾高峰期,测报性诱剂与测报灯监测的第一蛾高峰期一致,均为8月4日至8月6日,防治性诱剂监测的第一蛾高峰期比测报性诱剂、测报灯早,为7月30日;3种监测手段监测的二代二化螟第二蛾高峰期差异较大,其中,测报灯最早(8月16日至8月21日),测报性诱剂略迟(8月24日至8月28日),防治性诱剂最迟(8月20日至8月30日),但蛾高峰期持续时间最长。3种方法监测的不完全三代二化螟高峰期略有差异,测报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期相对集中(9月6日至9月9日),测报灯监测的蛾高峰期较长(9月4日至9月16日),防治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峰期最迟(9月10日至9月20日)。见表1。

2.2 成虫发生消长动态

2.2.1 测报性诱剂和佳多测报灯

由图1可知,两种测报方法监测的一代二化螟蛾峰次和蛾高峰期基本一致,其中,采用测报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期均较明显,且诱蛾数量多。采用测报性诱剂监测的一代二化螟蛾高峰期有两个,分别为5月29日至6月3日和6月8日至6月11日;采用测报灯监测的一代二化螟蛾高峰期也有两个,分别为5月28日至6月1日和6月8日至6月10日。

图1 2020年一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消长动态

由图2可知,两种测报方法监测的二代二化螟蛾峰次和蛾高峰期基本一致,其中,采用测报性诱剂监测的蛾高峰期均较明显,且诱蛾数量多。采用测报性诱剂监测的二代二化螟于7月20日进入始盛期,蛾高峰期为8月4日至8月6日,盛末期为8月24日至8月28日;采用测报灯监测的二代二化螟在7月17日后进入始盛期,蛾高峰期为8月4日至8月6日,盛末期持续时间较长,为8月20日至8月30日。

图2 2020年二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消长动态

2.2.2 二化螟防治性诱剂诱芯

由图3可知,采用防治性诱剂监测的一代二化螟的蛾高峰期为6月2日至6月12日,高峰期日均单个诱捕器诱蛾数量为16.9头,全代平均单个诱捕器累计诱蛾数量为64.2头。

图3 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防治一代二化螟消长动态

由图4可知,采用防治性诱剂监测的二代二化螟的蛾高峰期为7月30日和8月20日至8月30日,高峰期日均单个诱捕器诱蛾数量分别为9.5头和14.4头。

图4 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消长动态

由图5可知,采用防治性诱剂监测的不完全三代二化螟的蛾高峰期为9月10日至9月20日。

图5 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防治不完全三代二化螟消长动态

2.3 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3个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表现为当地常规防治处理>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处理>不防治对照,其中,应用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处理和当地常规防治处理的一代二化螟枯心枯鞘率分别为0.4%和0.2%,防治效果分别77.8%和88.9%,二代二化螟的枯白穗率分别为0.8%和0.4%,防治效果分别71.4%和85.7%。

表2 2020年宿豫区应用防治性诱剂田块螟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 小结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测报性诱剂的诱蛾能力强,诱蛾量较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监测的二化螟消长动态与采用测报灯监测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均相吻合,且世代明显、清晰,始盛期和高峰期显著,并具有及时、准确、简便、省工、安全等特点,能及时准确地预测二化螟的发生为害趋势。因此,采用性诱剂测报能弥补普通测报中剥查预测法的不足,显著提高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测报水平。同时,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为防治二化螟提供了新的绿色防控途径,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可作为绿色防控二化螟的有效手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综上,二化螟性诱剂可应用于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这给农技人员进行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二化螟高峰期测报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美人计”诱芯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报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安乡县2021年水稻二化螟防控策略的思考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水稻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