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优质籼稻腾籼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1-12-25李天佑杨兆春张正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穗稻曲籼稻

李天佑 杨兆春 张正志

(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 云南腾冲679100)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边境,高黎贡山山脉以西,北纬24°38′、东经98°05′,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930~3 800 m,年平均温度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1.5℃,年平均最低气温10.9℃,年降雨日数平均179 d,水源充足。耕地面积8.156万hm2,其中水田4.852万hm2、旱地3.3万hm2,2019年种植水稻面积2.9333万hm2,总产19.487 7万t,位居全省第一。一直以来,海拔1 400 m以下稻作区是优质软米的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种植毫母细、毫母磊、黄板锁等地方品种,进入80年代逐步引入滇瑞408、滇瑞409、滇陇201等,由于水质和光温自然条件优越,所生产的稻米品质好,但地方软米品种和早期引入品种抗病性退化,倒伏严重,产量较低。2000年后,虽引进德优系列品种并较大面积种植,但品种单一。为此,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以缅甸地方品种“钦冬”为材料,选育出腾籼3号等品种,以绿色优质高产为目标,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升优质软米产品质量,助推优质软米产业发展。

1 选育经过

2014年从缅甸引入钦冬常规高秆籼稻为原始材料,从中选择出与该品种性状完全不同、株型紧凑、抗稻瘟病、矮杆变异株4个单穗,2015年将4个单穗种植入穗行圃,单行、单本种植,进行穗行观察鉴定,种植号分别为2015-58、2015-59、2015-60、2015-61。观察鉴定结果,2015-60表现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株型紧凑,株高降低25 cm,米粒色泽透明度好,从中选择15个单穗,2016年再次进入穗行圃,单本种植15个单穗,种植号为2015-60-1至2015-60-15,从中选择矮秆、株型紧凑、抗稻瘟病、丰产性好、表现一致的穗行收获后混合脱离,于2016年出圃。2017年参加预备试验,表现抗病丰产,米粒外观商品性好,编号为2016-60。2018年参加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优质软米新品种品比试验,定名为腾籼3号。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腾籼3号属常规籼稻,植株直立紧凑,茎秆坚硬粗壮,茎基部节外露,无花青甙显色,基部叶鞘绿色;叶片无花青甙显色,剑叶直立,长36 cm,宽1.5 cm,株高127 cm;抽穗整齐,成穗率87.23%,穗长25.5 cm,穗总粒数211粒,穗实粒数187.8粒,结实率84.27%,千粒重30.5 g,穗姿态强烈下弯;二次分枝中等,着粒密度好,分枝姿态散开;小穗外颖颖尖花青甙显色强度为“无”,柱头白色,外颖茸毛密度中,护颖长度短,籽粒长圆型,外颖浅黄色,无芒,易落粒,白米;全生育期175 d。根据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鉴定站2019年鉴定结果,稻瘟病病害级数3级,白叶枯病病害级数1级,纹枯病病害级数3级,稻曲病病害级数3级。综合鉴定结果,腾籼3号稻瘟病穗瘟损失率0,综合抗性指数0.22,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高抗白叶枯病。

2.2 产量表现

2018-2019年,在荷花镇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示范腾籼3号0.2 hm2和0.5 hm2,应用水稻优质绿色栽培集成技术,实收产量分别为7 875 kg/hm2和8 250 kg/hm2,比当地种植滇瑞408增产10%以上。

2.3 米质

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腾籼3号糙米率75.5%,精米率67.2%,整米率46%,粒长6.7 mm,粒型(长宽比)2.8,垩白粒率18%,垩白度4.9%,透明度Ⅰ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55 mm,直链淀粉(干基)15.4%。根据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确定软米和高寒稻为特殊用途品种类型的通知,籼稻直链淀粉为10%~16%,米粒横断面碘液染色呈蓝紫色,为软米。经检测和测试腾籼3号属软米类型,稻米品质及商品性好,米饭较软,适口性好。

3 栽培技术

3.1 旱育稀植培育壮秧

腾籼3号适宜于腾冲海拔1 400 m以下地区种植,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晒种1~2 d,用施百克200倍液1∶1浸种48~72 h,进行浸种消毒,实行旱育稀植,精量播种,秧田播种量375 kg/hm2,播种后用丁草胺2 250 mL对水700 kg/hm2在墒面封闭除草,秧苗2叶期喷1 000倍液多效唑溶液700 kg/hm2,控高促蘖,培育带蘖壮秧,力争移栽时单株带蘖2~3个,带蘖率90%以上。加强对秧田病虫害防治,防止将病虫带入移栽大田,移栽最适秧龄为35~40 d。

3.2 合理密植,扩行条栽

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最佳的移栽方式是夺取高产的基础,同时能够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发挥个体生长优势。移栽行距为29.7 cm、株距为15.5 cm,21.75万丛/hm2,每丛插3苗,65.25万苗/hm2,有效穗365.6万穗/hm2。肥田适当稀植,土壤肥力低的田块适当密植。

3.3 配方施肥

有机无机肥与NPK配施,在施用农家肥15 t/hm2的基础上,施NPK配比为1.5∶1.0∶1.3化肥,在大田的施用量为纯N 75 kg/hm2、P2O550 kg/hm2、K2O 65 kg/hm2,其中N肥的50%和全部P、K肥作底肥施用,30%的N肥作分蘖肥追施,20%的N肥在栽后40 d左右作拔节孕穗肥追施。肥力较低的田块,根据苗情和田间长势情况施肥,长势较弱的可适当补施偏肥,以施用N肥为主。

3.4 科学管水

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促进早分蘖、低节位分蘖,晒田根据田块坐落、当地降雨、苗势和分蘖情况而定,适时晒田,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结束时及时复水,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适当灌深水,后期干湿交替,以促进根系活力,防止早衰,不宜断水过早。

3.5 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相结合,在大田移栽前清洁田园,清除病源及虫源,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减量绿色栽培技术,重点以稻瘟病、稻曲病、稻螟虫、稻飞虱为防治对象,充分利用预测预报资料结合田间观察防治指标,做到早防早治。在水稻拨节期用40%稻瘟灵1 300 mL/hm2、98%杀蜱丹1 200 g/hm2防治水稻叶瘟、稻飞虱;抽穗期用75%三环唑380 g/hm2、毒死蜱1 200 mL/hm2,防治穗茎稻瘟病、稻螟虫、稻飞虱;在始穗期,即抽穗达5%时用20%的井冈霉素1 000 g/hm2喷雾防治稻曲病,提高稻米商品品质。

3.6 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时,做到九黄十收,抢晴天及时收获晒干贮藏,避免收获过晚造成落粒或因灾害性天气造成产量损失。腾籼3号属常规籼稻,栽培过程中可选部分田块,严格去除杂株、劣株,选择与本品种特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的田块,单收单打作为自留种,降低来年生产成本。提倡常规优质稻种子自选、自留、自用。

猜你喜欢

单穗稻曲籼稻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玉米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效、快速提取高质量稻曲病菌基因组DNA方法
北方谷子品种在黔东地区的引种初探
稻曲病气象适宜度等级精细化预报技术
矮来支撑高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