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2-25

光明中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步行脊髓功能障碍

白 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继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ISCI还残留部分脊髓功能,通过系统性康复训练等疗法积极治疗,可使部分瘫痪下肢运动功能或所有功能得以康复[1]。有学者发现[2],针刺穴位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质量。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ISCI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并与单纯康复训练对比,分析2种疗法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I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平均(48.24±4.86)岁;ASIA分级:C级29例,D级1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48.77±4.53)岁;ASIA分级:C级30例,D级14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版)》[3]中ISCI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学》[4]相关辨证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受损神经平面以下保留部分感觉及运动,肛门括约肌能够自主收缩;临床表现为以下肢功能障碍,脊柱骨折节段C7~L2;ASIA损伤程度分级:C~D级;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6级;病程<3个月;生命体征平稳,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伴有脊髓空洞、完全性脊髓损伤、脊柱稳定性差、强直性脊柱炎、结核、肿瘤、急性脊髓炎、下肢静脉血栓等症;伴有骨折脱位胸腰段脊髓损伤;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针刺皮肤部位存在感染及破溃;四肢骨折、脑血管病变等病因所致的步行功能障碍。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在脊柱有效保护基础上,指导患者良肢摆放,对痉挛肌肉进行被动牵拉运动,并根据各脊髓损伤水平及肌力残留情况,进行关键肌肉的肌力训练,同时开展平衡与协调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体位转移等训练。每天康复训练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主穴:脊髓损伤平面及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两侧夹脊穴。配穴:上肢加肩髃、曲池、手三里;下肢加环跳、太冲、阳陵泉、足三里;大便障碍加大肠俞、承山;小便障碍加肾俞、膀胱俞。穴位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毫针(0.30 mm×0.40 mm)针刺上述腧穴1.0~1.5寸,施以强刺激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隔日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①2组治疗效果;②评估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③评估2组治疗前后步行参数,包括下肢肌肉痉挛、10 m步行速度及步行能力。

1.4.3 评定标准①显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2级;有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级;无效: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未恢复。显效+有效=总有效。②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运动功能评估标准(MS),对肱二头肌、胫前肌等关键肌进行测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强。③采用ASIA感觉指数(SIS)评估身体两侧28对皮区关键点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总分224分,得分越高,提示感觉功能越好。④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ADL,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ADL越好。⑤采用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评估步行能力。⑥采用改良Ashworth试验评估下肢肌肉痉挛情况,总分为5分,得分越高,提示痉挛肌张力越高,表明肌肉痉挛程度越严重。

1.4.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后2组MS、SI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S、SI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步行参数比较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评分、10 m步行速度、WISCI-Ⅱ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10 m步行速度、WISCI-Ⅱ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步行参数比较 (例,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临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且易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异常改变[5]。临床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有再生能力,脊髓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突触连接改变,使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ISCI患者产生显著的轴突发芽及生长现象,以取代丧失功能的神经轴突,利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6,7]。因此,对ISCI患者于手术及药物治疗后,及早对残存肢体功能障碍开展积极治疗,有助于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改善肌肉力量及痉挛程度。

以往临床多采用运动康复训练,以利于神经系统再生和恢复,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到感觉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等现象影响,使得部分患者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8]。针刺在治疗ISCI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ISCI可归属于“痿病”“体惰”“痿辟”等范畴,病位在髓,瘀血阻络为其重要病机,该症主要因外力伤及脊柱,导致督脉受损,瘀血阻滞督脉,三阳经脉气血紊乱,气血不能达于四肢筋脉,使筋脉功能支配无力,肌肉痿废不用,筋肉失用日久,导致“痿病”“体惰”之症[9]。督脉总督全身阳脉气血,可调节全身气血,且其循行路线与脊髓的解剖位置相似,与此同时本研究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取穴原则,取脊髓损伤平面及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两侧夹脊穴,重在调整阴阳,疏通体内阻滞的经气,使手足三阳经阳气及气血运行畅通,令阳气畅达四肢,四肢关节筋骨得以阳明经气血濡养,以缓解下肢运动迟缓,改善拘急运动功能障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10],针刺上述腧穴,可改善损伤部位微循环,加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保护神经细胞,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促进受损神经组织再生,促使受损神经节及神经轴突再生,促进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恢复,上调神经胶质细胞衍生营养因子mRNA活性,增加神经突触数目,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提高脊髓神经可塑性,诱导神经纤维再生,同时针刺可刺激肌肉神经,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使肌肉保持活跃度,对横纹肌有良好刺激收缩作用,以缓解肌肉痉挛现象,改善患者运动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MS、SIS、改良Barthel指数、10 m步行速度、WISCI-Ⅱ指数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改善步行参数,提高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ISCI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为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步行脊髓功能障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从步行到奔跑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