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决定开个小差
2021-12-24郭影强
郭影强
曾经跟學生抖过一个机灵,有一次上课看到一位学生开小差看窗外一段时间,于是向全班说“我们有一位同学已经专注地开小差有一会儿了”,开小差的学生莞尔一笑被唤回了课堂。相对于专注,开小差显得常见又平凡,本文试用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里的心智模式概念来讨论一下。
本学期学生发现在使用的一款电子教室软件里登录后会有使用积分累加,获得的积分可以拿来给其他同学送虚拟礼物。然后,我就看到经常有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也会打开那个收送礼物的界面。这一现象把学生开小差时的注意力通过可视化呈现了出来。我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本该专注地做学习任务时遇到了困难,就会想做一件简单的事情,然后再回到原本的任务上去。这时候,任务切换就成了开小差的机会。
马扎诺《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一书讲到,“心智过程的难度至少与两个因素——心智过程本身的固有复杂性和个体对该心智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书里用行为模型将人的心智模式描述为:①决定参与的自我系统;②设置目标和策略的元认知系统;③加工相关信息的认知系统。
据此分析,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假设学生应该直接去阅读或处理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知识点通常已经讲解过了或给出理解支架辅助材料等),然后进入解决任务的步骤流程。而学生心智中首先启动的是“决定是否参与的自我系统”,以及如果要处理的话,要以什么为目标采用什么策略的“元认知系统”。对于元认知挑战,教师已经在任务设计时有所准备,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环节或难度较小的子任务,但常常预估不到哪怕是再简单的任务,决定要不要做这个任务的“自我系统”是最先启动的。如果任务是陌生而不熟练的,哪怕已经理解了知识但在操作上遇到困难,也会影响要不要做的自我“决定”。这的确有观察为证,当我布置完任务之后,经常还会有学生带着软件在哪里启动、点击哪一个菜单命令、若干命令的先后顺序等问题向我求助,哪怕我在下发的任务文档里给了他们说明书式的操作指引。
因此,“不熟练”这一因素,可能会随时出现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保持了对目标的关注,在教师在场以及大部分学生都在专注于学习任务的情境下,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总有一些学生可能“决定”去开个小差。只不过这个“决定”非常快捷以至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如果再抖个机灵,在学生的任务书里加上“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决定’开个小差”这么一句,是否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呢?从行为系统的三个层次来考虑,提醒学生开小差是一种无意识决定,只是问题的其中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是要处理将不熟练的任务化为熟练的问题。在任务设计中,可以设置另一个提醒:当我面临一个任务不熟练的时候,去把它变熟练,而不是开小差。
明白其中的心理机制,一个方向防偏差另一个方向正向引导,那么开小差的问题就有了新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