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 在促进民俗文化繁荣中的作用

2021-12-23刘丽丹蔡洪久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传承创新民俗文化

刘丽丹 蔡洪久

【摘要】神出妙处唯匠心,唯有胸怀匠心,才能心无旁骛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书写不凡的辉煌,传承精神和榜樣引领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中,以烟火气的表达,讲述优秀民俗文化故事,进一步展示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与穿越时代的意义。对于大多数民俗艺人而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一种事业追求,工作荣耀更是一种生命守望,能够在专业中坚守,在坚守中沉淀,在沉淀中发展,才能开创新篇章,展现不凡匠心风采,通过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使得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从诗意的维度展现民俗文化所蕴含的璀璨文明,以其自强不息、刚毅不屈、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气概,传承民俗文化的古风新韵,感受中华民俗文化的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激发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与深入发掘意识,促进民俗文化繁荣的同时,将文化精神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感知。

【关键词】工匠精神;民俗文化;美术创作;传承创新;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48-0072-0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研究——以锦江木屋村为例”(2019c60)。

如何在智能时代、自信息时代,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创新事业,对民俗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使工匠精神长成参天大树,还需工匠们踏实脚下之路,方可行稳致远,把民俗工艺传承好,才能在促进民俗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激发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营造精益求精的浓厚文化氛围,优化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尤其重要。国家对匠心人才高度重视,众多高精尖技能型民俗艺人获得了自己所在领域的中、高级职称,这是社会对民俗艺人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各地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展示都十分重视,东北地区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不乏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政府应加快推进吉林特色民俗博物馆建设、激活文化记忆、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对于民俗工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不能突出主题、独具特色,往往得不到文化认同和青睐,需要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所革新。

一、凝聚“工匠精神”,营造和谐文化生态

如今人们对民俗文化越来越重视,中华儿女用经典民俗描绘着乡村崭新的时代画卷,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将传统民俗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民俗文化即将搭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快速列车,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是未来民俗工匠能够起到更好的文化引领作用的关键。运用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理念正确和能力精湛的手工艺人。

为助力疫后双辽文化事业的发展,打造双辽民俗文化的风向标,双辽市针对艺术爱好者举办了文化站长及文艺骨干培训班,开展了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书画、根雕、手工艺品展与,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及各民族传统手艺人一起,为双辽带来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而且对传统民族工艺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许。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不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民俗传统,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其中以民俗文化+美术创作为例,美术家们用美的眼光勾画出美好的事物、缤纷的色彩。以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渲染出心中美好的画卷。美术作品独有的亲和力,展现出艺术的趣味性、时尚性,不仅装点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元素与话题,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将民俗文化与农民画、Q版漫画、葫芦画、创意美术、版画等艺术融合在一起,从艺术角度梳理一代代美术家的心路历程,展现出艺术家的使命担当,以及他们为促进民俗文化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将工匠精神嵌入民俗传统之中,通过传统与现代的隔空对话,不仅了解了民俗文化的绚丽与绵延不断的传承,也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又展现出古朴的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描绘出悠远的历史和异样的文化底蕴,开启民俗文化多元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原来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新工具、新技艺、新知识、新经验、新生产模式,这些都是对传统民俗工艺的巨大冲击,但我们要勇于突破,大胆革新,以匠人之心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让具备良好工匠精神的民俗文化传承人,把传统的工艺以专业的角度传给下一代。

民俗文化要还原民俗文化经典,树立对工匠精神的信仰,传承匠人文化。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也要本着工匠精神,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以这样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业务细节,让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为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弘扬中国民俗文化,适应全国兴起的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而诞生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匠人景观雕塑,它们矗立在城市与乡村的各个文化小广场,具有极高的美术价值!

二、弘扬民俗文化,做好文化表达与传播

民俗文化的表达与传播,需要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准确、科学地提炼民俗经典。如何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品,如何赋予民俗文化精确的表达,离不开挖掘优秀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关注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连接。运用创意和技术推动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迈向未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互相交流融合,同其他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要构建艺术与生活的关联。以最鲜活的艺术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向世界讲好中华民俗文化故事,而民俗文化的魅力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要反哺生活,不仅有生活细节的提炼,更有对生活细节的理解与提升,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提供思考的方向与前进的动力。

民俗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的生活实践,蕴含着一脉相承的发展理念、价值观念。因此,在传播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诠释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民族性格,可以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民俗文化的魅力,不仅建立在美和感性之上,更建立在对于世界、社会与人的关系处理的智慧上。这种具备特殊东方基因的文化表达,在传播中如果能够有效传递,无疑将更有助于中国形象的提升。

民俗文化需要构建兼具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传播体系,着力提高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传统元素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其中,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引导力的挖掘,离不开对优秀民俗文化和现实意境的结合,离不开借助新的传播技术手段,不断探索对民俗文化的展示与传承。当前,匠心与创新的助力,让越来越多展现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尝试不断涌现,对中华民俗文化的挖掘也充满无限可能。

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俗文化繁荣

民俗艺术是无声的语言,也是凝心聚力、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更离不开古老文化的传承,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文化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应与城市发展更好地融合。把传承、发展和繁荣民俗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把传承民俗文化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其搭建畅通无阻的平台,民俗文化不仅要有自己的传承和进步,更要融入城市的发展中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品牌之一。厚植文化土壤,全心全意营造民间手艺人生存发展环境,把工匠精神、红色元素融入手工艺作品当中来。

提升民俗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在技术上追求极致,全心全意地把传统手工艺保护好、传承好。

推进文化繁荣兴盛,是十九大的一个新的表述。推动民俗文化繁荣振兴,感受民俗文化风貌,领略诗情画意的内涵,展现民俗工艺之美,涵养文明乡土风情,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开创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小广场,开展各种民俗庆祝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魅力,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基于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理解,去领略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未来,我们要组织和动员广大民俗艺术爱好者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创造出一批反映地域故事,展示民俗文化成果的好作品,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和精神动能。我们也要一如既往地弘扬民俗文化、赓续民俗血脉,将伟大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參考文献:

[1]岳孝娟.大庆精神融入龙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乔馨,杨芳.加拿大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教师教学——以加拿大大温地区为例[J].文艺争鸣,2016,(07).

[3]刘金金,杨丽艳.以工匠精神促进高质量发展[N].湖北日报,2020-4-27.

[4]省政协“加快推进特色民俗博物馆建设 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N].光华时报,2018-11-23.

[5]张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地理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育,2015,(08).

[6]程孝良.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价值观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张武明,万仁辉.江西70家民俗博物馆:特色不鲜明 公众认知度低[N].江西日报,2019-7-22.

[8]胡静静.用工匠文化涵养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

2016-10-19.

作者简介:

刘丽丹,美术学硕士,讲师,现就职于吉林省双辽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蔡洪久,现就职于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传承创新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