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

2021-12-23韩黎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专题研究三国演义

摘要:《三国演义》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整本书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坚持读下去,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尝试专题探究、讲读指导、故事会、情景剧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既让学生读进去,又让学生动起来,进而达到把《三国演义》读懂、读透的目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专题研究;创新形式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出版以及中考试题的改革,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三国演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除了中考的要求之外,这本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忠义与智慧的象征等内容对于中学生的心智成长都有很大帮助。然而,面对这样一本厚重的名著,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坚持读完整本书而不半途而废?下面,笔者介绍几点自己在进行《三国演义》阅读教学时的策略和实践。

一、激发兴趣,推荐名著

肖复兴说过:“对于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读书乐趣的挖掘和培养,乃至养成,是读书能够读得进去的首要条件。”可见兴趣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在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时,笔者用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导入。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为什么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三国究竟上演了哪些尔虞我诈的戏码呢?为什么会说不清对与错呢?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品读《三国演义》,揭开这些谜底。

接着笔者给学生介绍读《三国演义》可以学到什么。袁阔成指出:“《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翻开《三国演义》会发现其中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还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斗争的智慧,也可以从吕布失败、关羽战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

二、提供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一种阅读方式的示范”。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掌握、实践阅读方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

(一)设置阅读小目标

章回小说叙事的基本谋略是每十回一个小转折,即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略写。《三国演义》第一个十回集中写董卓。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既是董卓的结束,又是吕布的开始。第二个十回集中写吕布。第十九回“白门楼吕布殒命”,既是吕布的结局,又是曹操的开始。第三个十回集中写曹操。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曹操既定北方,转而写刘备……全书大致每个十回都集中写一个人,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三国演义》共120回,可以分成十大部分来读,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或者两周读十回,或者一周读十回。十回读完之后,抽出两个课时让学生一起做阅读分享。这样把一个较复杂的大任务分成十个小任务来完成,学生就不会对这本名著望而却步了。

(二)运用圈点批注法

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布置了常规作业:阅读时要有圈点批注,及时记录阅读的感受;在读书笔记本上概括这一回的主要事件,并且写几句评语。这样就把课外阅读这项“软作业”落实到了笔头上,既方便了教师的检查,又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三)精读与浏览的阅读建议

《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上册,所以上册需要学生精读。学生在熟悉了这部书的叙述特点和语言特点之后,读到下册时可以逐渐加快阅读速度。

三、讲读与自读相结合,重视课程开发

由于《三国演义》一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文白相间,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这部小说是有难度的。尤其在前三十三回,重要人物纷纷登场,诸侯混战,天下四分五裂,情节错综复杂,学生读起来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讲读了,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从第三十三回“郭嘉遗计定辽东”往后,时局就变得明朗了,学生对三国也不那么陌生了,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了。

要上好讲读课,教师就要先深入地读。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说,整本书阅读“教师先读书、先把书读好是前提”。要把书读好,教师还需要看一些相关的文献,比如《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纵横三国》《三国妙计》《柯林品三国》《三国人物漫谈》《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等,这样教师讲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津津有味。

整本书阅读“其实是一门课程的开发”。讲读课教师可以分专题来讲。比如,前三十三回可以开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之乱”“诸侯混战、四分五裂”“魏武挥鞭、曹军壮大”“吕布之死”“袁曹之争”这样的导读课。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专题研究课,如“品读三国人物”,可设置刘备、曹操、关羽、诸葛亮等人物的小专题。再如,开展研究课 “三国妙计”,《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计谋,离间计、诈降计、连环计、苦肉计、空城计、疏不间亲、驱虎吞狼、四面埋伏、趁火打劫、无中生有、欲擒故纵、将计就计、瞒天过海……都非常值得师生细细揣摩。

专题探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书报告,并在班里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

四、创新教学形式,保持阅读热情

学生的阅读兴趣刚开始很高涨,但是读着读着,其热情可能会慢慢减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继续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可以舉办“三国故事会”,请学生以说评书的形式讲述三国故事。可以选择辕门射戟、衣带诏事件、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华容道义释曹操、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败走麦城、白衣渡江、刘备托孤、七擒孟获、诸葛妆神等故事。

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选择那些语言艺术较为高超的段落制作成剧本。例如“青梅煮酒论英雄”“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让学生分小组排练,最后评选出最佳剧组,颁发奖状。

还可以举办“三国知识抢答赛”,除了教师命题之外,让学生参与命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结束后,答题又快又多又好的学生可以荣登“英雄榜”。题目的设置可以考查歇后语,例如“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张飞睡觉——不闭眼”“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可以通过书中大量的诗词、歇后语去考查学生对原著的熟悉程度,例如:

下列诗词所说何事?

(1)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2)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3)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4)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5)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6)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7)魏吞汉室晋吞曹, 天运循环不可逃。张节可怜忠国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秦凤仪亭。

(9)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10)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运用专题探究、讲读指导、故事会、情景剧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读进去,又让学生动起来,进而达到使学生把《三国演义》读懂、读透的目的。

作者简介:韩黎(1990— ),女,北京市景山学校朝阳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专题研究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三国演义
专题研究
三国演义
龙江县玉米适宜性评价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