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12-23刘菲菲崔广和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腕管尿素氮肌酐

郑 琪,刘菲菲,崔广和(通讯作者)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山东 滨州 256603)(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 北京 100044)

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上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但易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被认为是H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1],CTS在HD患者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有较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拟评估高频超声对HD患者CTS的诊断价值,与HD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合,以期发现一种新的检测评估方法,能够标准化、可重复对HD-CTS患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2020年7月—2021年8月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根据腕管综合征临床及肌电图诊断分为CTS组和无CTS组,CTS组共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6.80±11.30)岁,平均透析时间(3.30±1.94)年,初次透析年龄(54.50±13.00)岁;无CTS组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90±15.30)岁,平均透析时间(1.67±1.89)年,初次透析年龄(47.26±15.82)岁,两组性别、初次透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年龄>18岁,规律透析>2次/周,且透析时间>6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排除标准:颈神经根病或多发性神经病;严重手外伤或手术史;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符合CTS临床诊断标准[2]的患者行肌电图检查,阳性则纳入CTS组。记录所有受检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信息,透析时长、血管通路类型、造瘘侧等临床信息以及血清肌酐、尿素、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迈瑞M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L14-6Ns探头,探头频率为6.0 Hz~12.6 Hz。

患者坐位,掌心朝上,手指放松,选择肌骨条件,腕部横切显示正中神经短轴,包络法测量前臂旋前方肌水平(约等于腕横纹上方5 cm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0)以及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1),计算WFR(CSA1/CSA0);随后,在腕管水平旋转探头90°获得正中神经长轴,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正中神经内有无血流信号,记录存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CSA1与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S组与无CTS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两组实验室检查参数的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电解质(钠、钾、钙、磷)浓度以及甲状旁腺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TS组与无CTS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2 正中神经的超声检查结果

CTS组和无CTS组正中神经CSA和腕臂比的比较见表2。CTS组CSA1、WFR较无CTS组增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CTS组正中神经血流显示率高于无CTS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表2 CTS组与无CTS组在CSA1、WFR及血流方面的数据

2.3 CSA1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CSA1与BMI、透析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钙、磷浓度以及透析前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浓度呈负相关(P<0.05),与血钠、血钾以及PTH无明显相关性,见表3。

表3 CSA1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据报道,HD患者并发CTS的发生率为8%~31%[3],其确切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是引起HD-CTS原因之一,透析患者由于β2微球蛋白存在错误折叠,转化为淀粉样纤维[3],沉积在腕管周围关节及滑膜组织内,使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者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压。CTS对患者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尽早诊断,及早干预治疗,利于改善手功能,避免残留手功能障碍。

CTS主要通过临床及肌电图诊断,超声是重要辅助检查。肌电图能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但假阴性率较高[4],且有创、花费高,难以作为普筛工具在临床应用。超声能清楚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走行、形态、面积、回声以及神经内血流状况,研究报道[5],豌豆骨水平处正中神经CSA用于诊断CTS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

本研究显示,CSA1与透析治疗时间存在正相关,随透析治疗时间增加,CSA1有增大的趋势。分析二维超声正中神经图像发现,透析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往往腕横韧带增厚,其深方正中神经变扁平。Kopec等[6]的研究认为,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是腕管 综合征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SA1与BMI之间呈正相关,肥胖可能是HD-CTS发生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

CTS患者腕管内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增大,可能由于神经压力增加导致静脉充血和神经轴浆流动受限所致。另外,CTS组中正中神经血流信号明显多于无CTS组。慢性神经压迫常导致压迫部位的神经缺血,进而导致神经的水肿和增粗。神经内血流在检测CTS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血流,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7]。

本研究中,CSA1与血清Ca、P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能由于HD患者体内钙磷代谢水平紊乱造成的。HD患者中磷代谢紊乱可能对CTS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磷稳态失调常导致血钙代谢紊乱,造成骨外组织的钙代谢产物的沉积,长期导致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HD患者CSA1与透析前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血清中尿酸、尿素氮以及肌酐的变化对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可能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由于严格的排除标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次,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不能通过时间进展判断导致CTS的危险因素。

4 结论

超声检查对透析患者CTS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透析治疗时间增加是HD-CTS的危险因素,超声可结合HD患者血清钙、磷、尿酸、尿素氮以及肌酐浓度作为CTS诊断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猜你喜欢

腕管尿素氮肌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解剖结构定位法指导电针取穴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