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助力新疆南疆农民巩固脱贫成效的实证研究

2021-12-23李瑞奇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夜校贫困户村民

郑 燕 ,李瑞奇

(喀什大学a.科研处;b.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2020 年11 月14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全疆包括南疆在内全部脱贫,累计脱贫308.9 万人、退出3666 个贫困村、摘帽32 个贫困县。[1]这标志着新疆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 年)的通过,确立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针对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状况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率较低的现状,2016 年《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启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主要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 年)》也明确指出:“要组织开展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把普通话推广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解决因语言不通而无法就业创业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分别从多个角度对国家通用语言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研究。

一、语言、教育与贫困关系研究概述

有关语言、教育与贫困的关系,学者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关于在教育中对脱贫减贫、促进提高农民收入的文献研究有很多。以近年的研究成果为例,李俊杰等认为教育之所以能助推“三区三州”跨越贫困陷阱,是因为教育能改善人口素质、提升人力资本;能育民启民、安民富民、化民强民。[1]马健云、陈恩伦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以精准聚焦为核心的精准发力阶段,分析了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并探讨了治理路径。[2]针对“三区三州”教育扶贫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刘苏荣[3]、吴晓蓉等[4]、宋玉兰等[5]。学者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教育能够在脱贫减贫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扩大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既要尊重当地特色,也要懂得改革创新。

有关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与扶贫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研究方面,黄行[6]指出普通话的普及是与教育普及密切联系的,在比较贫困的“农牧业地区”和教育普及程度更低的人口的民族地区实现“推普脱贫”目标具有双重攻坚的难度;王春辉[7]认为语言作为资本,可以改观教育劣势,从而改观就业和经济劣势。李宇明则概括了中国语言减贫研究的三大成就[8]。实证研究方面,李瑞华[9]、王海兰等[10]分别通过对青海贫困藏区和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的实地调查,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对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上,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普及,在少数民族地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与脱贫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且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农民收入与贫困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地域主要是青海、云南等省区,而在对南疆农村的农民精准脱贫与语言扶贫、教育扶贫的关系上,还缺乏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及喀什市周边农村的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及访谈等调查方法,对被试的受教育程度、夜校就读情况、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情况、平均收入和就业产业情况等进行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对助力南疆农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二、喀什地区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取样调查情况

(一)喀什地区概况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辖1 市11 县,总面积16.2 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63.3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5.53 万人,占93.89%。该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主战场,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共有29.87 万户120.98 万贫困人口,占全疆38.45%;92 个深度贫困乡镇,占全疆41.6%;1543 个贫困村,占全疆42%(其中有1021 个深度贫困村,占全疆的47.8%);11 个深度贫困县,占全疆50%,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2014—2019 年,实现泽普县、喀什市、岳普湖、麦盖提、巴楚、疏附、疏勒和塔什库尔干8 个县市摘帽、1250 个贫困村退出,累计减贫27.37 万户111.85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 年的30.3%降至2019 年的2.21%。截至2019 年底,全地区还有4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叶城县、莎车县、伽师县、英吉沙县),293 个贫困村未退出,2.1 万户7.72万人未脱贫,未脱贫人口占南疆四地州的46.6%。喀什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情况见图1。

图1 喀什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情况

统计显示,近几年脱贫攻坚战在喀什地区全面展开。2013—2019 年,喀什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已从当初的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巩固温饱阶段,并进入加快发展、克服地理环境劣势、提高农户收入阶段。尤其是2017 年以后,人均年收入更是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态势。2017 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4395.8 元,2018 年为6873.8 元,增长了56%;2019 年8754.4 元,比2018 年又增长了27%,平均增长率为41.5%,近三年扶贫领域成就显著。本课题组选取南疆农村喀什市A 乡与D 乡的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抽样调查了农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情况,考查了贫困户的收入、农民参加夜校培训前后的普通话水平情况及其就业领域和收入状况等。

(二)调查样本乡村概况

喀什市A 乡与D 乡是距离喀什市最近的乡,A 乡辖19 个行政村,其中有13 个贫困村、5 个深度贫困村、1 个“插花村”。A 乡贫困户共计3426户14057 人,2015—2019 年,累计已脱贫3403 户13936 人,未 脱贫23 户121 人,贫困 发生率 由建档立卡时的35.6%降至0.33%。全乡2014 年人均纯收入8247.09 元,2019 年全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9003 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一半以上(55%),生产经营性收入占23%,财产性收入占1%,转移性收入占21%。D 乡贫困户797 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2617 人。2015—2019 年,累计已脱贫787 户(2573 人),未脱贫10 户(44 人)。2014 年人均纯收入2264 元,2019 年全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7952 元,五年期间收入上涨了250%。由此可见,农民收入在这近五年期间有明显提高。

本文考查了参加农民夜校培训的学员,结合培训教师的访谈,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拟从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夜校学习情况以及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对A 乡和D 乡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被试的受教育情况

调查周期为2014—2019 年,其中每年的样本数(N)2014 年为1769 人、2015 年1804 人、2016年1729 人、2017 年1674 人、2018 年1615 人、2019年为1592 人。本乡贫困户的文化程度统计如图2 所示。

图2 贫困户文化教育水平柱状图

统计显示,D 乡贫困人口五年内呈逐年小幅度下降,由2014 年的1769 人下降至2019 年的1592 人。本次统计将贫困户文化程度按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小学和文盲半文盲进行分类统计。调查发现,D 乡村民受教育水平低,高中及以上受教育占比率更低。被试中小学文化水平人数比例由2014 年的49.2%增到2019 年的50.0%,受小学教育人数呈增长趋势;而2014—2019 年文盲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14 年的17.6%下降到2019 年的12.8%,下降幅度为4.8%;高中、大专、大学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则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

2.样本村农民夜校分班情况调查

2016 年12 月起,新疆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开办“农牧民夜校”,目的是通过组织村民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为其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援助。南疆地区的农民夜校注重语言学习培训,此外还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关于农村惠民政策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夜校一般根据村民的人数、年龄和文化水平层次等因素设置班次,分类组织教学培训活动。学员使用的教材统一为统编教材。

本文被试样本数N=173,年龄分布为16~59岁(其中不包括在校生、残疾、稳定就业人员)。男性89 人,女性84 人,详见图3。

图3 夜校分班情况统计

各村根据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进行分级教学,水平最差的归在初级班,水平高的分在中级班。统计显示,中级班人数略多于初级、高级班。三个水平的班级男女比例相当,调查样本村中67%的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可以达到中级以上,有1/3 左右的农民在初级班学习。从年龄看,初级班学员的年龄偏大,而青壮年劳动力的国家通用语言掌握情况较好。

3.调查样本村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情况

为了解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本课题组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把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分为“完全没问题”“基本可以”“能听、说、读、写个别词汇”和“完全不会”四个等级,根据被试自评,抽查结果如图4。

图4 国家通用语听说读写抽查情况

统计显示,被试的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为“基本可以”和“能听说读写个别词汇”的村民最多,56%以上的被试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这两项技能达到“基本可以”,73%的被试只能阅读个别词汇,66%的被试只能书写个别词汇。与之相反的是,村民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相对薄弱,这也印证了课题组与培训教师的访谈结果。

据了解,被试样本的国家通用语言掌握水平与“农民夜校”开展的培训是分不开的。经过夜校培训的农民的听说技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读写技能进步相对较慢。这一方面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参加培训的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青壮年农民对如何听懂和利用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由于就业的需要,参加夜校培训的青壮年农民对提升听、说能力也更为积极踊跃。

4.调查样本村贫困户收入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D 乡2015—2019 年贫困户的平均收入与国家脱贫标准线进行对比分析后,统计结果如图5。

图5 贫困户平均收入统计图

总体来看,近5 年国家脱贫标准线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而调查样本贫困户的平均收入也呈匀速上升趋势,国家脱贫标准则从2015 年的2968 元上升至2019 年的3746 元,增幅为26%;贫困户的收入从2015 年的4564 元增至2019 年的5312 元,增幅为16%。尽管脱贫标准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但贫困户的平均收入增速依然高于国家脱贫标准线。近五年贫困户平均收入的提高,反映出了调查样本村脱贫攻坚的成效。

5.调查样本乡农民就业领域情况

课题组对A 乡569 名不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夜校培训学员和未参训的农民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初级班56 人、中级班65 人、高级班52 人、走读班42 人,其他(未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354人。各班就业情况统计如图6。

图6 村民就业领域调查统计

统计显示,被试样本中初级班学员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相对较多,占比51%以上;第三产业就业占比32%。中级班、高级班、走读班学员在第二、三产业就业占比相对较大,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最高,达60%以上。据了解,通过夜校考核后的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最多,占比96%以上;第一产业占比最低,仅占3.9%。这一结果表明,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越高,就业选择机会就越多,而由于语言不过关,一些贫困户只能从事对技术要求不高、局限性较大的第一产业。

三、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普通话)与收入关系分析

访谈和调查数据显示,被试的农民的文化程度总体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比高,从他们的就业范围和从事的专业领域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初中以下学历在就业方面缺乏竞争优势,收入普遍较低。如农民在农村就业,则初中学历收到的经济收益相对较好,但就业领域一般只限于农副业生产;而在城镇就业者,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由于受教育程度高,与之相应的是,获得的经济收益也较高。就调查的样本村而言,驻村工作队进驻之前,村民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技术欠缺,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差,农户收入较低。驻村干部通过组织村民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同时,利用人工一对一或一对多翻译,对村民开展了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讲授,村民的平均收入在近五年呈稳定增长趋势,平均每年都高于国家脱贫标准线,成效较为显著。2019 年,农民收入比国家脱贫线高出1566 元。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特色、社会风俗,喀什地区的旅游业迅猛发展。2019 年旅游收入152.13 亿元,比上年增长68.7%。随着外地游客数量的剧增,国家通用语言在喀什人民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人单位更多会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热情,就喀什地区而言,国家通用语言产生的经济价值正在改变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群体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态度。

在脱贫减贫、促进就业政策的大背景下,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已成为制约其提升收入的瓶颈,虽然农民通过培训、技术人员的翻译获取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翻译过程耗时耗力,知识更新速度慢、效率低。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增加收益,就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作为知识的载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贫困户扶智的重要途径。贫困户的就业领域数据显示,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熟练程度对他们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很大帮助。通过对样本村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越高,收入则越高;反之,则越低。

四、农民收入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关系研究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加大教育与语言培训投资,优化农民夜校培训模式和内容,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对样本村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情况的调查发现,被试的农民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表现差距较大,听说情况较好,掌握的比例超过50%,读写能力相对欠缺。自农民夜校开展以来,夜校培训内容和模式不断优化,开展了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据调研,受师资等因素制约,夜校授课教师多为大学实习生或者村干部兼任,队伍相对不稳定,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模式也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此,应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授课教师队伍。而授课者应在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水平、层次及知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初、中、高级班进行分化教学,对不同年龄段教学,目的是因材施教,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农民教学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交流和推广,让处于各阶段的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利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或深度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村民迫切需要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愿望,夜校加大了听说能力的训练。村民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树立学习信心,进而拓宽贫困劳动力获取新技能的渠道,促进其自身发展,尽快融入社会,实现短期内就业,以此达到提高收入、脱贫减贫的目的。

根据2018 年1 月《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中国扶贫的“三路”经验“要致富,先修路”,即:村村通公路,为现实之路;宽带网络全覆盖,为电信之路;修筑语言大道,为负载知识与机遇之路。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和培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已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二)借助广播电视“户户通”,营造语言氛围,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力度

文化程度反映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高低和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的速度。我们把调查样本村被试的村民文化水平分为六个层次: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调查证实,50%的贫困人口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10%集中于文盲半文盲。文化水平低下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村民接受新鲜事物、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和时事政治的渠道;另一方面,思想的封闭保守使得贫穷的状况形成了恶性循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营造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的氛围,发挥语言的沟通桥梁作用,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热情。在加强语言学习和使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夜校培训外,还可以充分借助村里的广播电视“户户通”平台,利用国家通用语言宣讲国家法律政策,把党的惠民政策以双语的形式播放给村民;通过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讲身边故事大赛、歌舞表演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激发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热情,为其创造多锻炼、多发挥的机会;利用民族团结一家亲、扶贫等系列活动,送知识、送经典、送文化下乡,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力度。

(三)利用语言扶贫、教育扶贫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拓宽促进村民的就业领域

从村民就业领域统计结果看,国家通用语言水平高的人从事第三产业最多,其次为第二产业。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低的学员以从事农业活动的第一产业为主,占比达50%以上。中级班、高级班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相对较高,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占比分别为3.9%、20%以上、70%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对产业优化、结构转型有很大影响。同时A 乡收入调查报告显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9003 元,工资性收入占55%,生产经营性收入占235%,财产性收入占15%,转移性收入占215%,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使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转变。

五、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重要作用。[11]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共同语可以促进交流双方的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会对村民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喀什市A 乡、D 乡为研究对象,对南疆农村农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对农民收入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越高,就业选择面就越广,农民收入也会越高。在脱贫减贫、增收提高农民生活幸福度的趋势下,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教育扶贫是我国实现扶贫巩固、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新疆加大了教育投入,支持教育快速发展,全区受教育人数飞速增长。2019 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实施了中央特岗和自治区特岗计划,开展干部支教、大学生实习支教、援疆万名教师支教、“银龄支教计划”等活动。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5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7%,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8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79%,分 别 比2014 年 提 高25.09%、0.16%、1.41%、14.87%、15.72%。[13]加大在校全日制、夜校等教育培训力度,将极大推动国家通用语言在南疆地区的普及。不仅有利于促进村民尽快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扩大他们的就业方向,更是积极践行党中央“文化润疆”“富民兴疆”治疆方略的重要抓手,对南疆地区贫困人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致谢:本课题组开展的调查得到了喀什地区扶贫办、喀什大学访惠聚工作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猜你喜欢

夜校贫困户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