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探索

2021-01-02李才森房正宏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治学特色制度

李才森,房正宏

(1.阜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2.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四个自信”重大战略命题的提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创新,其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投射在人们内心而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是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守和肯定[3]。作为围绕国家核心而研究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专业[4]199-200,政治学的鲜明政治属性和公共属性及其强烈的历史和现实关怀,均决定了能够也必须在“政治学原理”课的教学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将其宣传好、研究好、阐释好,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通过课程教学帮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自信。作为政治学或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的授课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四个自信”的学习与理解,通过课程教学加深青年学生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认知和把握。

一、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5]反观现实,不少大学生不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及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对中国之所以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缺乏充足的认识,将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相比较,甚至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政治学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首先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发展历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历史观。

“政治学原理”课程讲授“国家”这个专题时,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4]52-53。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历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孙中山等曾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最终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多重夹击下失败,宣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后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是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与国际大环境及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磨合与兼容的结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6]。从政治学课程中国家类别的对比上看,更是中国人民比较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做出的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抉择。这些是“政治学原理”课堂上,授课教师首先必须向学生阐明的问题。

同样地,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是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这种有机统一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的保障。因而,“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可以而且必须把对这三者关系的阐述融入政党制度、政治权力、选举制度、政治民主等内容中,既帮助大学生从历史源头上补充专业知识,还能在实事求是的实践唯物主义层面坚定道路自信。

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坚定理论自信

“政治学原理”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要辨清楚两个概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理论”与“政治理论”没有大的区别,可以互通使用,因为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用以进行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理论体系,天然地带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并与中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国情不断结合,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基础上,创造性地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也赢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性飞跃,这些变化与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政治学原理”授课教师应指导大学生认真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经典著作,通过课下作业、课堂汇报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去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了解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与实践影响。这样做,既激发大学生思考,形成个性化认识,还能保证让大学生通过时间纵向比较过去与当下中国的不同情景,真切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优越性与科学性。

当然,单靠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授是不够的,还应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性与多样化。可以将理论学习的知识点和时事政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时政话题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切磋探讨,激发大学生辩证看待、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的兴趣,培养并提升其将理论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也可以精选案例(或同学们自主选择案例),组织课堂讨论或课下研讨,潜移默化之中将坚定大学生理论自信的课程要求与政治学课程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防、社会管理,还是在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都取了卓越的成就,党和国家对美好生活图景的描述变为现实,这都会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

三、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四项内容[4]132-134。“四个自信”中的制度自信所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上述政治制度外,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民主等相关章节的内容教学时,还应对比讲述或重点解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制度。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要立足于当下和未来发展,结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及“三权分立”的对比,并可以借助许多鲜活的典型案例开展分析。如2019 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针对这一全球性的疫情灾难防控,中国迅速行动,党中央英明决策、精准施策,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防疫过程中的充分体现,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得到“世卫组织”和许多国家的充分肯定。反观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虽然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雄厚的资金,面临重大的疫情灾难既无积极应对态度亦缺乏疫情防控的科学良策,不仅国内政令不通,还在疫情防控物资分配等方面区别对待国内的有色族裔,将其一贯标榜的“人权”撕碎了一地。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美国的“自由”价值观和“民主”制度非但没有体现出优势反而付出了(目前)死亡50 多万人的代价。在教学中将这些现象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讲解之中,让大学生们感同身受的同时,见证了中国疫情防控的重大成就,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除了在对比教学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学习理解之外,中国重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都成为制度自信教育的良好素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之际,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7]。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客观地介绍伟大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势必会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

四、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能够自然而有机地融入“政治学原理”课的政治文化专题教学之中。狭义的文化仅指观念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文化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8]而政治文化是观念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并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分类,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识别“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促进大学生养成集体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等政治文化素养,培养其爱国情感、提升其政治认同,在继承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在“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灌输”教学和互动、辩论、调研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大学生在熟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将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置于历史发展全局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由来,放到实践发展的未来走向中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当下中国发展与建设的统摄与引领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延较广泛,需要将大学生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与政治文化相关内容密切融入,将更多内容渗透到“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其他专题中,让青年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随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熏陶。

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网络化背景下,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助力推动青年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政治学原理”授课教师要放宽视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平台扩散至大学生生活中,引导、指导大学生政治文化教育生活化[9],既要借助微博、抖音、BBS 专题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将大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的政治文化素材渗透进课堂上,又要强化政治文化课堂教育的微生活化,采用当前最流行的话语表达形式和风格将抽象、晦涩的政治文化变得生动、形象,让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认同,帮助青年学生习得并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总之,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坚定“四个自信”,要把控课程教学的政治方向性和知识原旨性,完善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单向授课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梳理好专业知识体系。在此前提下,帮助大学生展开两个比较:其一是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比较,突出中国“特色”的优越性,激发荣誉感和自豪感;其二是与中国过去的历史状况相比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成就与历史功绩,着眼于中国在既有道路上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升认同度和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专业知识教育和坚定“四个自信”贯穿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下研讨、考试考察等各个环节。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不是短时间能够奏效的,需要长时间浸润,才能实现知识增长与灵魂塑造的双重效果,最终推动“政治学原理”专业知识学习与坚定“四个自信”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政治学特色制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