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G60科创走廊的创新绩效研究
2021-12-23傅利利
傅利利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G60科创走廊是以G60高速公路为轴线,沿线九个城市,包括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覆盖面积约7.62万平方公里,联通了沪苏浙皖四个地区。G60科创走廊是以产业联盟建设为抓手,联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打通各个环节,推进产业发展。从目前来看,G60科创走廊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区域发展中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
一、G60科创走廊的成效
1.推进产业资源整合
G60科创走廊成立了多个产业联盟,集合多家成员单位,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同时集聚了上游和下游全产业链企业,使得多个关联企业得到合作发展。例如信息工程和人工智能这两个联盟。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139家,集聚了多个行业领军企业。联盟集聚了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制造商、下游系统等全产业链企业。信息工程产业联盟吸引了包括整机、发动机、信息系统、信息附件、信息维修、信息材料等全产业链的40 余个关联企业。这样的联盟,能够使产业内资源得到高效整合,从而产生规模效益。
2.发挥公共平台作用
在整个G60科创走廊内,除了企业的参与之外,政府和高校也是创新的中坚力量。走廊内的公共平台可以使三者充实一定的资金来源,增强技术实力,提高行业权威性。政府的加入,可以开展高层次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产业;高校的加入,能够更好地研发设计,从而服务全产业链,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三者的力量,是科创走廊发挥创新动力的主力军。
3.促进产业高效对接
企业要提升研发能力,必须在做好内功的同时,引进前沿科技,引进的方式可以是技术专业等,通过发展较快的地区向发展较慢的地区转移。同时,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获得资金支持,在G60科创走廊的九个城市中,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聚集,具有天然的资本优势,可以促进各个产业高效地对接。
4. 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产业联盟内的企业在大型研发和设备共享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会对于这项工作给予一定的资助。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联盟内企业和政府的力量,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易出现重复投资现象。
5.促进产业协同创新
企业在没有加入联盟之前,会出现技术合作对象选择的盲目性;科创走廊的产业联盟成立之后,给各个企业提供了技术合作的平台,研发的成果能够在企业之间实现转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研发工作中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成员企业可以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当然,G60科创走廊也有一定的弊端,即在创新绩效的衡量方面缺乏一定的共识。同时又通过哪些方式作用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在G60科创走廊取得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对创新绩效指标和效果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首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衡量指标是关键。在众多创新指标中,选取哪些作为衡量指标,是构建模型的重要前提。本文将生态系统衡量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生态要素、衡量指标和变量指标,在这些指标中主要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指标为主。这一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创新活动绩效收益和创新成果的质量以及商业化水平。研究时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衡量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别:创新群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见表1)。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创新群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创新部落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其中企业指标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这两个变量,研究机构主要依靠研究机构研发人员总数量来衡量,高等院校这一指标主要是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数量来衡量。创新资源这一要素的衡量指标有两个,分别是创新设备和创新资金,其中创新设备通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创新资金的变量是社会R&D经费总支出和地方财政R&D经费总支出。创新环境这一要素,主要有三个衡量指标构成,即经济环境、信息技术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其中经济环境中依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交通运输状况和财政指出三项,信息技术环境依靠技术环境和信息化程度,教育文化环境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状况来衡量。
表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衡量指标
其次,以上这些衡量指标选定之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基本模型。把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相关要素作为解释变量,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对数值所代表的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ln(CZ)=C+β1BL+β2ZY+β3JE+β4JX+β5CE+ε
其中BL为创新部落,ZY为创新资源,JE为经济环境,JX为信息技术环境,CE为文化环境。
最后,模型构建完成后,主要对其进行检验和分析。本文采用简化后的空间杜宾模型,即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检验。选取的方法主要是LM检验、Wald检验和似然比(LR)检验。通过检验不难发现,创新绩效在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在G60科创走廊沿线各个城市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各个城市的政府可以利用这种溢出效应,促使生产要素从创新能力高的地区不断向周边创新能力低的城市进行扩散,将优势资源不断地渗透到其他城市,以带动周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在这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要素也存在竞争关系。
同时,对于各个城市创新辐射强度的分级以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三个指标来测定,根据这三个指标,对于G60科创走廊中的这九个城市的创新辐射强度进行了划分(见表2、表3、表4)。
表2 基于时间距离的创新辐射强度地区划分
表3 基于技术距离的创新辐射强度地区划分
表4 于经济距离的创新辐射强度地区划分
从以上三个表格来看,G60科创走廊的九个城市在创新方面发展不平衡。上海、杭州、苏州,这三个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创新优势明显,这得益于这三个城市一直以来积累的经济基础。虽然其他几个城市相对较弱,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前面三个城市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使得其他几个城市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也是G60科创走廊创立的初衷。
三、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模型和检验,本文在研究G60科创走廊的创新绩效时,结合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从结果来看,G60科创走廊的提出,是政府不断增加科技新投入、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同时,这九个城市的区域创新绩效也得到了相互之间的正向影响。当然,这个影响程度会因为时间、空间、技术和经济上的距离产生差异。在这四个因素中,经济距离是首要因素,技术距离位于其次。根据前面的研究,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力量
G60科创走廊涉及9个不同的城市,要在这9个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基础不平衡的城市之间形成合力,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可以通过政策补贴和优惠等方式,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同时,城市之间的不平衡要保持适度,也就是说不要一味地追求城市间的平衡,要消除不平衡,可以通过高水平地区向低水平地区辐射的做法,降低压力,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从而带动9个城市的共同发展。政府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杠杆、政府采购等方面,不断完善外部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G60科创走廊虽然是9个城市之间的联动,其实质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不仅要合作,还需要与科研院校和行业合作。企业应该成为产学研的主导方,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调整创新的方向和动力。一般情况下,研发经费大部分来自企业,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发展,从投入成本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研发经费,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融通合作,构建相应的研发平台,促进成果的转化。
3.要更好地衔接创新创业
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要充分利用区域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将浙江制造升级为浙江创造,在创新和创业之间建立桥梁,使创新成果实现高效的转化。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制造、生物技术等方面,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产业,都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这样科创走廊的创新优势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另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因素在空间上不仅存在溢出效应,也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因此,在建设科创走廊的时候,要好好利用周边城市所产生的辐射作用,制定合适的政策,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得G60科创走廊这一创新生态得以更加完善,最终实现创新活动的良性增长。因此,我们要重视多维距离影响因素,发挥创新要素的作用,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有着我国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