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1-12-23赵建伟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

赵建伟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所谓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下同),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事物或过程的信息进行扩增,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依靠传统感知未能有效认识的信息,经过合物理规则的扩增叠加,形成能为人们感知的画面形式或增强现实空间形式。AR技术创新能够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当然,作为新技术,AR技术在走向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只有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将AR技术有效推广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一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AR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困难

AR技术可以建构虚拟四维时空的革命性技术特质,将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初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完善自身,当前AR技术发展也是如此。梳理AR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困难,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社会和学校教育应用AR技术的现状

1.国内外社会层面推广应用AR技术的现状

国内外社会层面应用AR技术情况是系统性的外部大环境,将会对高校思政教育采用AR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分析国内外社会层面推广应用AR技术的现状。人们在1990年已经提出了AR技术设想,由于受到显示设备、跟踪定位系统和足够移动计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AR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展缓慢。自2016年起,伴随着AR技术资源涌现和AR技术越发成熟,人们掀起了使用AR技术的热潮。国外推广方面,AR技术开始主要是通过增强现实游戏进入寻常百姓家,数据显示,仅2016年7月7日当天全球就有近2600万用户通过手机玩了《精灵宝可梦GO》[1]。国内应用方面,作为虚拟信息技术大国,中国也在2016年底加入应用AR技术的大潮中,譬如,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春晚舞台上采用了增强现实特效,向超过10亿的观众展示了AR技术的魅力;2017年春节期间,腾讯增强现实天降红包参与用户数达到2.57亿人次,用户领取卡券和现金红包次数达到20.5亿人次,个人之间点对点的增强现实红包发送达1520万人次;2017年春节到2019年春节,支付宝连续3年都推出了基于AR技术的线下扫福字活动,仅2017年春节就有超过1.6亿人集齐五福[2]。2020年中央电视台为全国观众贡献了一台融合AR技术的春节晚会,使国内外观众直观感受到AR技术的全新视觉冲击。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数据说明,自2016年开始,增强现实技术由于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打通,将人类带入一个虚实交织的更真实世界和“神奇”未来,AR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工业、游戏、军事、医疗等多个领域。基于此,学界将2016年称为AR技术元年。为了进一步推进AR技术开发应用的大众化,2019年初,Plug XR开发工具开始推广使用。和传统的AR技术开发工具相比,即使是没有任何编程知识的普通人,也可以利用Plug XR工具快速创作出专业的AR技术应用程序。社会层面的大力推广应用,为AR技术进入高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校教育推广应用AR技术的现状

学校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等任务,应当在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到教育上发挥着领头雁的引领作用,但在研究和推广应用AR技术上略显滞后。有学者对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9个热点国家或地区的AR技术教育使用情况展开点状抽查研究。研究认为,“欲将增强现实大范围投入到教育使用中,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方式是最能让学习者接受,同时也是最便捷的。目前增强现实在理工科类学科上的应用明显多于文科类的学科,并且其中关于语言学习的五项研究也仅是针对初级单词的认词教育。”[3]国内各级学校采用AR技术辅助教育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成就。截至2021年3月22日,以增强现实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获得了88340条研究成果。如果以增强现实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得了337条相关研究成果,再将337条成果按照研究领域进行划分,关于通用性教育设计的研究成果有83条,关于具体学科教育设计应用的成果有73条,关于现状分析、会议论文和其他大类的成果共116条。上述研究成果说明,通用性教育设计和学科教育设计应用是高校应用AR技术的主流方向。就研究内容而言,机械工程和数控、医学、计算机及设计、语言学习类、美术设计等具体教育内容,成为当前研究成果中频繁出现的热词。

现有研究成果一致认同AR技术在提升专业教育效果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研究成果证实,通过AR技术建构起叠加信息的互动体验式教育情景,能够有效满足理论教学或技能训练的需要。也有更加深度的专业研究成果,分别从图像和位置读取、模型建构、平台设计开发、显示技术及设备、渲染、封装等各方面展开研究,为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社会层面和高校教育推广应用AR技术,为AR技术推广应用到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但高校教育研究成果在社会整体成果中所占比例仅为0.3%,说明AR技术在与高校教育结合时遇到了困难。

(二)学校思政教育中应用AR技术的困难与现状分析

以增强现实思政教育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3月22日,获得0条结果,说明思政教育融合AR技术的研究成果尚属空白,可以从三方面分析AR技术与学校思政教育结合的困难现状。

1.优质AR技术资源稀缺和匹配AR技术资源有待挖掘并存

AR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扩增事物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加真实的信息世界,为人们提供可调化操作和全景化视角观视,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实践认识结果。可以断定,AR技术对思政教育实践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能够构建虚拟四维时空。AR技术对人们认识的影响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人们能够在更真实的事物或过程的信息世界中进行认知。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AR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领域和认识论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它的开发和有效使用也将比其他教育技术更难。有学者提出,当教师将AR增强现实应用到高校教育中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问题,现有的AR技术系统大多数是为某个项目开发的,复制推广比较困难。”[4]AR技术的应用困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自我开发AR技术教育资源受到限制,高校思政教师基本上都是人文社科的专业背景,缺乏开发AR技术资源所需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开发技能和打包发布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严重限制了高校思政教师根据教育需要独立开发AR技术资源的积极性。而精通增强现实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士,又不了解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什么样的AR技术教育资源,在这些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必然出现当前优质AR技术思政资源极其稀缺的状况。

另一方面,面对自我开发AR技术资源受到限制的状况,思政教师只能选择将已有AR技术资源运用到思政教育中。虽然社会需求和高校教育需求催产了巨量AR技术资源,但这些资源基本上都是根据特定目标和项目需求所开发出来的,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当这些AR技术资源运用到思政教育过程时,由于内容或功能脱节,大多数的AR技术资源缺乏匹配性或通用性,导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或高校教育需求的AR技术资源,并不能匹配思政教育。尤其是受到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教师自身能力的双重影响,教师往往不能根据教育需要自主有效地选择匹配AR技术资源。上述因素共同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出现了优质AR技术资源稀缺和匹配AR技术资源有待挖掘的困难现状。面对海量的AR技术资源条件,高校思政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确定能够从海量AR技术资源中发现匹配思政教育资源,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

2.AR显示设备的认识与应用有待提高

提及AR显示设备,人们往往马上联想到略显笨重的AR智能头盔,或者价格昂贵的3D全息AR眼镜,例如Hololens系列的AR增强现实眼镜、BT系列的AR增强现实眼镜、HTC系列的AR全息智能眼镜。如果从显示原理进行区分,AR显示设备可以划分为可穿戴光学透射式AR显示设备和手持视频式AR显示设备。

可穿戴光学透射式AR显示设备采用半透半反光学系统,将真实环境光线直接透射给人眼,同时虚拟信息图像通过反射光路进入人眼,确保人眼接收到的叠加环境信息建立在感官真实基础上。手持视频式AR显示设备往往是指具有3D AR摄像头的手机和Pad等终端移动设备,体积小而轻,可以随时转移它的使用场所,比台式机具有移动灵活性,具有强大的手势识别能力,便于人们进行人机交互。手持视频式AR显示设备首先使用摄像头获取场景的图像,然后根据摄像头位姿进行虚拟信息的叠加,此时虚拟信息(图像或文字)是直接渲染到原有视频流的上层,覆盖原有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叠加。通过AR显示设备,人们能够确定体验到一个包括更全面信息的虚拟世界,人们能够看到虚拟世界事物并被其物理性质所吸引,甚至会产生触觉和味觉,促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虚拟世界事物确实在“我”面前,并被“我”看到、触摸到。因此,AR显示设备在思政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学界关于AR显示设备的研究结果和使用现状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包括思政教师在内的许多教师或者由于AR显示设备价格昂贵而抵制使用,或者主张AR显示设备“对实践性较强但缺乏设备、场地的实验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思辨性较强的课程效果不明显,不宜盲目推广”[5]。但AR显示设备在思辨性课程中的应有作用与上述判断结果恰恰相反,就课程或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而言,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治观、理想信念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上述内容显然都符合思辨性较强的课程标准。然而AR能够使思辨性较强的课程或内容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借助AR显示设备,能够让人们感知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存在之物,让人们获得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整个自然界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践认识。因此,我们需要重视AR和显示设备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手持AR显示设备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高校思政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AR应用的突破点。

3.AR识别跟踪技术及相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

AR跟踪技术包括AR跟踪注册技术和AR识别跟踪技术。AR跟踪注册技术通常发生在专业和高端研究领域,AR识别跟踪技术一般适用于大众化教育,当前两者的技术成熟度均有待提升。就高校思政教育而言,高精尖的AR跟踪注册技术不是必需品,智能手机配置的AR识别跟踪技术可以满足全覆盖的教育需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智能手机的AR识别跟踪技术成熟度及相关问题。从技术原理上来看,利用智能手机的AR识别跟踪技术,开展基于AR的学习,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不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构建起学生中心的育人体系,落实全程、全方位育人。AR识别跟踪技术是AR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它有着精细的技术运行流程,启动相应AR App→扫描对应AR标示物或AR图片→跟踪识别→用户手机上形成对应的AR互动场景。在此过程中,由于AR识别跟踪技术及相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现象。

其一,网络覆盖度和无线网络信号影响教育效果。AR教育离不开网络,无线网络信号是AR设备能够识别跟踪的技术前提,网络覆盖度和无线网络信号强弱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这决定了当前阶段的AR思政教育比较适合分散式学习,或者发生于无线网络信号众分后仍然比较强的空间内。教育实践证明,发生于教室中的思政教育引入AR环节时,即使班级规模只有40人左右,学生分别采用WiFi或者手机流量扫描跟踪识别AR标示物或AR图片,绝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获得AR场景视频。AR App启动普遍缓慢,较多学生的手机会出现卡机乃至死机的现象,该现象通常会持续20分钟以上,这势必影响思政课堂的整体教育效果。

其二,复杂的AR操作与教育效果。在所有课程类型的学习中,技术操作与理论学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AR操作与教育效果之间也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AR识别跟踪及相关技术操作过程中,涉及点击、双击、空白处拖动、影像处拖动、复原、不同组合等互动手势,对于绝大部分大一学生而言,这些复杂任务和陌生技术往往对他们形成技术操作超载。选择困难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只能完成简单的操作或自己熟悉的部分。上述现象也会反映在教师身上,这些技术操作超载现象肯定影响预期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三,扫描保持原始尺寸的AR标示物或AR图片。所有AR标示物或AR图片,都建立在实物的3D模型建构之上,再对模型中的不同构件进行关键标定,然后将需要呈现的构件分别对应视频数据。在制作课件过程中,AR图片和普通图片的设计原理存在着明显差异。有些教师为了版面美观经常会调整普通图片比例,但如果改变AR标示物或AR图片的原有宽度和高度比例,AR标示物或AR图片将失去其识别跟踪特点,变成普通的图片,导致AR课堂教育失败,多次失败导致师生失去将AR引入思政教育的兴趣,这是教师在实施AR教育时需要避免的技术失误。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AR,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应用策略。

二 AR技术在学校思政教育中的设计应用策略

重大技术或信息是人类实践认识的新延伸,“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6]。重大技术新延伸可能会淘汰旧环境,但也会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新环境新尺度,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直接动力。AR技术作为革命性信息技术,同样会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新尺度式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部分思政教育内容引入AR技术后,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有些内容必须借助AR技术才能获得完整解释。当然,要想实现理想教育效果,AR技术思政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要求和应用策略。

(一)思政教育中的AR技术设计应用原则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是内容,技术或教育方法是形式,这决定了AR技术必须服务于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但内容与形式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理论体系和AR技术组成的统一体中,没有作为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AR技术作为形式就无从谈起;没有AR技术的呈现形式,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同样不能得到有效呈现或阐释。也就是说,思政教育理论本身就蕴含着AR技术的形式,离开了AR技术的呈现形式,作为内容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则不能完整存在。鉴于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与相互作用关系,甚至有关思政教育理论内容只有通过AR技术,才能得到完美呈现,需要充分重视AR技术在思政内容教育中的重要性。AR技术设计应用是AR技术的具体展开,通过把握AR技术的设计应用原则,可以确保AR技术和有关思政内容在教育进程中的统一性。AR技术和有关思政内容具有统一性,提醒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思考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如果思政内容不用AR技术辅助也可以说明问题,就无须引入AR技术;当师生在学习部分思政内容面临困难或问题时,AR技术则可以解决师生所面临的困难,此时,即使AR技术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形式,但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呈现内容的形式。AR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好的呈现内容的形式,来源于AR技术的创新性和体验性,这是AR技术设计应用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基于上述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AR技术,应当至少遵循以下设计应用原则。

1.AR技术设计应用的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既是解决优质AR技术资源稀缺的有效手段,也是充分挖掘匹配AR技术资源的重要途径,创新性需要充分考虑AR技术设计或应用的以下几方面原则要求。

首先,AR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应当能够展示更全面的扩增信息。将传统技术所不能呈现的真实信息世界,把能快能慢、能大能小和兼顾局部整体的信息展现给师生,将AR技术阐释有关思政内容的唯一性或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其次,阐释思政问题的AR技术标志物具有三维功能。通过其他技术观察AR技术标志物,只能得到二维形式的呈现结果,AR技术应用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三维可旋转视景,开发者类型的AR技术甚至能够构建虚拟四维时空。当人们通过肉眼或普通技术观察AR技术平面图片,往往只能获得二维的认知结果。一旦采用AR技术观察AR技术平面图片,则可以获得三维360°可旋转认识场景,这种360°鲜明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将促使人们产生认识事物的新角度,认识事物得到新维度突破。

再次,大众化和专业化并行才能体现AR技术设计应用的创新性。创新就是通过突破传统,从而有效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一项活动,它是大众都应当参与的实践活动。就思政教育中的AR技术设计应用而言,创新性原则首先体现在大众化要求上,因为思政教育理论内容的载体是所有大学生,AR技术只是形式,没有内容支持的形式,只能是纯粹抽象的形式。因此,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求AR技术设计应用具有全体大学生参与所形成的大众化。同时,创新也是通过非常规途径先行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活动,即使是在高校思政教育范围内,也需要通过少数师生或部分师生专业化努力。在思政教育中开发或引进AR技术新应用、开发开辟AR技术新教育空间,开发一种一定范围内以前没有的AR技术思政教育新组合,为所有大学生大众化开展AR技术教育提供资源和经验基础。

最后,创新性原则要求AR技术设计应用的非术语化。高校AR技术思政教育对象是全体大学生,由于高校绝大部分师生不能熟练应用AR技术,教育中如果过多使用AR技术Kit、关键帧、边界识别性、特征点检测、追踪识别等技术性术语,容易导致学生集体无反应,教育进程和学生课堂注意力中断,出现无效AR技术思政教育。

2.AR技术设计应用的及时响应性原则

凡是在教育中组织学生访问网页,或采用非AR技术类的App应用进行教育时,都会遇到网络拥堵的现象,短则数十秒,如果信号比较弱或学生人数多,网络拥堵现象可能长达几分钟。即使如此,由于网页访问教育和App应用教育是一步到位式网络教育,访问成功即可顺利完成相应教育内容。如果说非AR技术网络教育是一次访问成功就能够完成教育任务,AR技术应用或者AR技术App则是持续需要网络信号或无线信号。和其他类型的网络应用相比,AR技术应用或者AR技术App的突出特点,在于其网络访问的连续性,教育过程中需要保持网络信号的连续通畅,才能获得AR技术教育的及时响应性。因此,教师或者开发设计者要学会站在学生和思政教育的立场,在满足思政教育需要的情况下,按照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原则,尽量减少专业化的关键帧,能减则减AR技术应用场景的呈现步骤。开发设计者要始终牢记我们不是在开发一款AR技术游戏或完美AR技术应用,是在开发设计学习应用,是在满足学生更好更有效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只需要开发设计实用的AR技术应用即可,让AR技术应用为学生呈现其他技术手段所不能呈现的学习内容。

3.AR技术设计应用的体验性原则

AR技术应用在启动时都有一个初始化评估环境进程,师生进入AR技术应用时都会花费一定时间。如果一个AR技术应用在学生每次进入时都要经历初始化评估环境的过程,手机和相机的位置需要不断改变,这必然导致之前放置的AR技术物体的空间方位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它们不能再被放置在现实平面上。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舒适、自然的学习体验场景,适合思政教育的AR技术应用必须保持AR技术体验的连续性,保持连续的方法是让师生在不退出AR技术应用的条件下,能够改变物体和AR技术标志物的放置情况。为此,在开发设计基于Vuforia的AR技术应用时,受到手机摄像头视角和分辨率的限制,AR标志物不要选择太高或太扁平的物体,宜于选择A4纸大小的标志物;不要选择纯色或透明的标志物;选用表面分布有充足特征点的标志物。在扫描和环境设置方面,可以利用反光伞为扫描提供无影的光源;利用Vuforia数据自动追加到数据包的功能,多次扫描标志物可以有效增加特征点数量。这些措施能够为AR技术体验的连续性提供可靠技术保障,能够缩短AR技术应用的初始化等待时间,提高AR标志物的扫描效率。

4.AR技术设计应用的交互性原则

AR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已走入学生群体,今天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这使得大学生与智能手机或者AR技术应用的友好互动越发重要。和谐相处的前提是人与手机或AR技术应用的交互必须通畅无阻,人与手机或AR技术应用的界线得到消除,这是AR技术交互性原则所追求的理想结果。友好交互最重要的是人机界面和交互方式设置,在Plug XR开发工具下,人机界面一般根据整体到部分或者由大到小的事件进程、访问进程,设计人机交互主界面及其分支界面,使用户易于分辨和掌握交互界面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尽量避免叠加式界面设置,因为这往往导致学生访问大量无关信息。错误操作提示简单明了,最好提供纠正错误的建议,从而提高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和易操作性。在交互方式设置方面,最好提供触碰屏幕菜单和手势命令并存的方式,供师生选用。通过遵循上述AR技术设计应用原则,可以开发或寻找匹配思政教育的AR技术资源,为AR技术教育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于AR应用的思政教育的实施

1.学生全覆盖式AR思政教育的实施

AR资源和思政内容选择。高校思政课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特征,属于典型的思辨性课程。多年教育实践说明,越是思辨性强的课程,部分内容的有效呈现越需要使用新手段新技术,将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要求落到实处。下面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下同)为例,具体阐明在学生中实施全覆盖式AR思政教育的策略。AR思政教育的全员全覆盖必须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AR资源必须是成熟的资源类型,经过多次实践检验,能够供普通大众有效使用的资源类型,能够帮助教师开展启发性教育,让学生在AR教育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这需要教师静下心来,从海量AR资源中寻找匹配资源,其中,魔眼App和AR梦课堂App就是比较成熟的资源类型。上述两款AR App均有丰富的纸质AR教材支持,由于教材众多,教师需要预判和教育需要选购AR教材,再从选定AR教材中选择匹配AR资源和应用。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基础”课程包括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引入AR,但有些内容只有借助AR才能获得完美解释,创新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精神中的创新教育和AR应用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魔眼App学生可以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三维扩增信息世界,例如,通过魔眼App观察AR教材中精美房屋图纸相片,学生可以看到AR图纸相片成为由低到高逐渐成长的三维精美房屋。这种颠覆日常认知的视觉冲击非常巨大,因为人们通常想象不到,扫描平面相片居然可以得到由低到高逐渐拔地而起的三维建筑,这种强烈对比克服了简单灌输式创新教育的传统、刻板和守旧,有时抽象说教更加让学生乏味,通过教育手段变化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本质。

AR式思政课堂教育顺利开展的策略。在思政课堂教育实施全员全覆盖的AR式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网络拥堵问题,这是4G网络无法解决的问题。当中国2019年正式进入5G时代,网络拥堵问题迎刃而解,从无线接入速率上来看,商用5G网络的无线接入速率也可以达到1G/s(即1024 M/s),而4G网络接入速率最快才能达到10M/s,5G网络的无线接入速率至少是4G网络的100倍,接入速率的飞跃式提升使得5G网络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零延时,也就是说,5G网络能够为全员全覆盖的AR式思政教育提供零延时的技术保障。以魔眼App的创新内容的教育为例,在4G网络条件下实施全员全覆盖AR思政教育,需要做好准备和说明工作。其一,将AR思政教育的课堂准备时间前移,教师布置学生提前安装AR应用,将教育所需要的AR图片预先放到各班微信群,学生采用互助方式,在进入教室前分散扫描AR图片,获得AR教育场景,有效解决集中扫描所带来的应用启动缓慢和网络拥堵现象。其二,教师将AR教育场景的操作要求分点提前告诉学生,例如,获得360°可旋转的3D场景的操作方法,拆解AR对象物的操作方法,复原AR对象物的操作方法等,保障所有学生能够在几分钟内顺利完成预期教育任务。其三,总结提升是AR教育获得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专业,教师让学生发言谈AR教育的观学心得,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和本专业角度领会创新内涵、创新视角和专业创新,使思政课的创新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2.课外拓展式AR思政教育的实施

高校在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领军作用,随着AR及相关技术逐渐成熟,AR将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实施AR思政教育,可以为高校乃至国家的创新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校园网络文化可以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法治观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当根据高校德育目标开展实施有吸引力的课外网络活动,让学生享受AR。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AR思政教育,宜于将课外AR思政教育与“挑战杯”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衔接起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项目指导教师从中甄选高质量AR思政作品,推荐给思政教师,为实施AR思政教育提供优质AR资源支持。鉴于AR与思政教育结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和量力而行原则实施课外AR思政教育。

在AR与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领域,国内有高校进行了实践探索,POU绘立体课堂就是其中的优秀成果。它能够“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可操作性,将平面化的图像化为立体,方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解决了普通书本教材表现力弱、立体图形想象难、理解不易的问题。为课堂配上POU绘,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质量扩展教育互动性,从而有效完善课堂体系”[7]。对于课外思政教育而言,需要强调AR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属性。首先,场景设计体现思政教育因素,并且不能用传统手段解决的思政教育,为此,开发设计出草坪与路的AR思政教育场景。该场景针对校园中可能出现的踩踏草坪成路现象,一块草坪在许多卡通人物连续踩踏行走下,草坪中间小草枯黄而成路,让学生通过AR应用获得道德教育。其次,依托学校各协会社团实施课外AR思政教育,为每个协会社团配备2名熟悉AR思政教育的指导教师和数名专业学生助理。再次,基本技术指导和独立开发相结合,指导教师需要对草坪与路AR应用的开发路线,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和单独指导,AR设计按照事件先后顺序展开。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的探索热情和丰富AR技术应用资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草坪与路AR技术应用后,继续朝广度和深度两大方向,展开草坪与路的AR技术应用开发。

总之,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也发现,由于该项目编程步骤比较多,并且版本之间有差异,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或者没有掌握技术要领不能完成整个项目。但团队合作和挑战性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一旦学生掌握了开发基本技术原理,既能够吸引学生将课外时间用在学习上,也能够将高校思政教育春风化雨般地融入课外全过程。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政教育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获得实效,使AR技术应用成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新技术手段。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