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对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

2021-12-23谢鑫权董晓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下壁前壁内径

谢鑫权,董晓云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功能科 广东 汕尾 516600)

现阶段,各种类型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慢性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疾病发生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该病发病急、病情严重并且进展迅速,若是不能及时地诊治甚至还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1]。心肌梗死在类型上常分为前壁梗死与下壁梗死,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属于较为常见的梗死类型,左室收缩功能主要判定指标值左心室收缩指数,正常值是>50%,若是<50%则显示心功能减低,因此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通过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有助于评价患者心功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2]。临床中超声成像技术属于应用广泛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该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配合二维超声的成像方式,可通过斑点追踪方式,对不同像素心肌在各帧位置的图像实现实施的追踪,并将点位进行标记得出基本轨迹,这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对于诊断心肌局部功能有积极意义[3]。本次研究中,纳入了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了应用超声对评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50例。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且心肌梗死类型为前壁梗死[4];②患者的精神良好,具备正常认知及沟通交流能力;③研究前均告知具体的研究目的,征得本人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肺部急性感染者;②陈旧心肌梗死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④配合度差的患者。按照患者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将EF>5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A组,该组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29~83岁,平均(63.12±2.15)岁。将EF<50%(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该组28例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44~81岁,平均(62.99±2.13)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评估病情,随后进行超声技术检查,在不影响检查情况下患者取舒适体位,可取体位如平卧位、左侧位,此外连接心电图进行监护。超声检查应用美国GE 1.5T超声诊断仪,诊断仪具备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超声探头频率为2.0 MHz~3.5 MHz。经超声检查方式,观察胸骨的情况,测定心胸的相关指标,具体涵盖左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各部位的内径,进行左室射血分数的测定,具体经心尖部四腔切面,以单平面的方式进行射血分数的测定。利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仪对心肌内的斑点进行追踪,同时测定并且记录左心室前间壁、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的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变应峰值,结合测定的结果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值计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指标,主要指对比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②对两组患者左心室圆周应变值进行比较,具体比较室壁的基底部、乳头肌水平、心尖部的圆周应变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A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小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情况比较(±s) 单位:mm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情况比较(±s) 单位:mm

组别 例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A组 22 31.25±3.46 45.56±4.51 B组 28 40.21±4.18 56.23±5.12 t 10.031 9.753 P<0.001 <0.001

2.2 左心室圆周应变

在将超声检查左心室圆周应变指标的情况上,A组检测左心室圆周应变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左心室圆周应变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左心室圆周应变指标比较(±s)

室壁 A组(n=22) B组(n=28) t P基底部 前间壁 11.23±1.86 20.41±2.71 15.853<0.001前壁 7.23±1.15 13.15±1.65 16.791<0.001侧壁 8.45±0.89 11.05±0.91 13.371<0.001后壁 6.25±0.71 12.45±2.15 13.495<0.001下壁 17.12±2.42 21.08±2.39 7.754<0.001后间隔 10.25±2.45 16.65±3.02 9.917<0.001乳头肌水平 前间壁 8.23±0.84 21.15±2.15 28.123<0.001前壁 8.02±0.71 15.56±1.32 26.732<0.001侧壁 8.25±1.02 11.52±1.36 11.252<0.001后壁 12.26±2.15 15.16±2.51 5.407<0.001下壁 12.96±1.85 18.87±2.41 11.476<0.001后间隔 12.36±2.02 20.14±2.51 14.506<0.001心尖部 前间壁 8.02±0.89 19.25±2.35 22.364<0.001前壁 10.56±1.52 20.15±2.36 19.017<0.001侧壁? 14.15±1.75 20.26±2.47 11.576<0.001后壁 16.65±2.01 23.36±2.51 12.511<0.001下壁 15.25±1.42 20.42±2.03 11.918<0.001后间隔 9.52±1.56 15.58±1.96 14.469<0.001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提升,各种影像技术被逐渐用于临床诊断中[5]。在常规的检查基础上,经超声检查,进一步配合采取二维超声成像辅助,能够利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并配合实时成像方式,得出心腔切面的具体状况,直观地显示二维切面状况,观察血流情况并获得血流速度的基本数值,获得对心血管状况的系统性信息数据,获得对心血管情况的合理评定[6]。因心肌纤维的组成涵盖外层螺旋形肌束、中层的环形肌束,并且涵盖纵向、径向、圆周与旋转运动四种协调运动形式,表示的是心脏的长短轴情况,表示环形运动状况,而二维超声成像方式,利用斑点逐帧地对不同像素心肌组织在各帧图像的位置追踪,能够对不同帧同位置运动情况轨迹进行标记,获得直观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获得具体的信息。

本次研究中,分析经超声中的二维实时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左室收缩功能评估价值,在研究中根据EF进行患者的分组,经超声检查显示在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上EF>50%的A组明显低于EF<50%的B组,此外A组各室壁的左心室圆周应变值均明显低于B组,表明经超声检查方式对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有积极意义,对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室前收缩的降低同前壁运动的降低有明显联系。经二维超声检查辅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声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对病变的准确观察,并且配合二维超声辅助定位梯度值,这一方式的特征是简单并且便捷,同其他的方式比较作用突出[7]。前壁增厚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是典型的表现,经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具体情况,进一步配合斑点追踪的方式可显示准确的结果,这样对于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进行左室收缩功能评价,超声检查的方式应用价值突出,在检查的过程中配合二维超声成像辅助可实现对病变精准的判定,此外准确地对左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估,辅助疾病的治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壁前壁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