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培育与文化引领
2021-12-23王春明
王春明
摘要:在当前社会不断推行的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下,为了让在校生今后的发展,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因此中小学任职老师也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日常教学中言传身教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在课堂上逐步渗透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通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重要性,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家国情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与文化引领提出几条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策略建议
引言:学生的中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社会不断推行的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下,校园教育应该在建立在对学生知识素养引导基础上的同时兼顾对他们的法治教育,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在当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道德法治观发展还不够全面,正是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的最佳时期,老师应该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老一辈革命英雄对和平年代的付出,让他们学会居安思危。因此,学校法治教育应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是校园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为新时代培育接班人的必要条件。
一、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学校不能单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理论,还要在他们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人才。而培养学生养形成正确道德观的前提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思想教育课程。道德观对学生来说是影响深远的,学生在考试中不顺心时,难免会对学习逐渐懈怠,导致考试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的出现,而在中小学教学过程里给他们渗透法治教育的讲解,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人生走向。
(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只表现为成绩优异,而人格品行与成绩相差甚远。学校对他们进行道德法治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精神的提高从而改变或纠正他们的不良品行,同时也可以激励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辅助他们树立宏远的理想,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进而才能推动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
(三)可以督促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方式
受年龄的影响,中小学的学生没有完全形成自控意识。因此,老师要在日常讲习里注重培育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才能在这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促使自身加强知识储备。道德与法治老师对于他们的成绩以及学习心态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注重对他们道德法治方面的教育可以高效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对某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
(四)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增长
对未成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拓宽学习者的眼界,促进其精神层面的增长,同时还可以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提升学生群体生活情操,完善他们的道德素养。学生们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释放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在烦躁时转移自身的注意力,调整心态。
二、家国情怀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与文化引领的策略建议
(一)结合日常校园管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提升中小学生法治意识需要结合长期的法治教育才能完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学校首先应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可以与班主任协商,通过班会向学生们普及法律常识和常见的法规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法制意识教育的相关视频;其次,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来制定班级内部的管理体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法制生活;最后,开展关于“法律法规”的课外活动,通过演讲、编小品、说相声等形式让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的法律的威严,从而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识。
(二)老师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发挥标榜作用
任课老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言传身教,才能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给他们树立榜样,无形中就能感召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以老师作为标榜,从而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增强老师群体的法治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强化老师将自身的理想与教育教学成绩紧密结合的意识,才能处理好个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传播知识和培育人才为己任,达到对小学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定期组织关于学习法治教育的活动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老师全面发挥其领导才能进行引导学习,老师不能实施课堂上的“散养”教育,在课后还应该多组织学习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非常看重集体意识。老师要激励他们全身心参加团体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如,带领他们参加“红色革命活动”、“缅怀英雄先烈活动”、 “道德与法治讲座”等。
(四)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法制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只有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关联,才能够保障校园法制意识教学成果。例如,在教学《遵守社会规则》时,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自身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遵守哪样的规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任课老师还可以组织小型的交流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规则。这样的法制意识教育课堂十分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完善他们自身规则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促使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的形成。
(五)任课老师可以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采取合作教学
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利用和其他老师合作教学的教育模式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日常讲习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为一组,这样不但有利于他们倾听他人思想,发现问题并为其指出问题,还可以帮助自身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并改正自身不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优秀品格,以及对他人保持谦虚的态度。
结束语:总的来说,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必不可少,法制教育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压力,更是能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牢牢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将当下学生的思想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不断发挥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秉持为学生尽责,为教育尽职的精神,为他们全面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也为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88-189.
[2]蒋福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J].宁夏教育,2017(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