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基于建构理论的亲子互动提升策略

2021-12-22刘红萍秦天然曹会茜陈新华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刘红萍 秦天然 曹会茜 陈新华

摘要:本文试图从建构理论的视角,挖掘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的构建基础,指出民主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高质亲子互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家庭教育的目标、父母的角色定位、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需要及增加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四个方面,论述建构亲互动提升策略路径。

关键词:亲子互动;构建基础;优化策略

随着家庭教育法出台,传统的家庭功能发生深刻的变化,家庭作为文化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被赋予更多教育的功能。家长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其教育任务也有了新的内涵。传统的亲子互动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父母不再是家庭教育知识的绝对权威,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家庭教育知识接受者,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需要经历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一、建构理论的内涵与解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互动,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的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整个互动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则综合了皮亚杰和罗杰斯的观点,更进一步指出,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与互动之中。这个互动过程具有动态性。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有了不同的定位:父母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孩子建构一个知识,父母所提供的知识,变成了孩子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与影响,同时,孩子也成为父母学习的对象。一方面,父母将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孩子将自己从他人那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父母。在父母和孩子双方进行知识分享的过程中,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双方建构起高质正向的亲子互动关系。可以看出,良好的亲子互动对于孩子的主动性和家庭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质亲子互动的建构基础

我国的家庭教育互动模式长期维持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有以下几个倾向:言语互动单一,非言语互动少,缺乏肢体、眼神等互动交流;知识层面互动多,精神交流互动少,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知识层面等功利性结果,缺乏鼓励、肯定、思想等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互动;家长主导型互动多,孩子主导型互动少,孩子更多的是接受父母的知识和理念,鲜有自己的观点被采纳和尊重。建构理论为亲子互动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民主的家庭氛围

民主的前提是平等。平等的关系是亲子互动的基础。家庭教育应贯彻“真正的交流”和实现“平等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有利于儿童自我展现的环境氛围。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需要父母用爱和适宜的引导来建立。孩子内心其实是渴望民主平等关系的,通过对孩子的访谈发现,孩子们都希望得到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见解的家庭氛围,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纪伯伦曾说:“孩子是由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所以在今后的亲子互动中,家长要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用鼓励的话语去肯定孩子的进步,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孩子得到该有的尊重和支持时,就会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自觉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家长要允许孩子尝试错误,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重视孩子的见解,积极帮助他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和挑战。只有在民主、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下,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

(二)良好的互动关系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亲子关系属于良好的互动关系。哈佛大学李钧雷教授,提到良好的亲子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沟通(Connection)、回应(Reciprocity)、参与(Inclusion)、成长和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 to Grow)。沟通,意味着双方开始产生一种联系。意味着你要了解对方。对于家长来讲,意味着要了解孩子的问题。回应有消极式回应和主动式回应。优质的互动意味着家长能根据孩子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回应,能与对方产生共情心理。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打乒乓球,在互动中有来来回回。参与,意味着家长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产生良好的互动体验。给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意味着在亲子互动中,家长要了解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深度广度,根据孩子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预期目标,孩子不但乐于接受,而且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为有效的亲子互动打下厚实的铺垫。按照建构主义另一代表人物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概念,兒童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试图完成任务时,认知才能得到发展(Vygosky,1981)。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儿童和中介人老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质量。

三、基于建构理论的亲子互动优化策略

在建构理论的视角下,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家庭教育转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双向并重的目标

要求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摒弃掉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工具目标,构建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品德素养双向并重的目标。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的品德素养功能,并不是否定知识素养功能,两者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家庭其实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通过跟父母之间的沟通互动来探索社会上的未知领域,同时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熏陶,而非知识的堆积。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既是知识的互动,更是人生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成长。亲子互动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用自己的人品和人格魅力去帮助孩子形成她自己的道德和人品的过程。"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父母和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和价值观的养成。正是这种潜在的社会化的功能,使得家庭教育实现其促进个体发展的育人功能成为可能。

(二)父母需要找准角色定位

大多数家长受传统经验和习俗的影响,往往在孩子面前保持一个绝对的权威者和训导者的形象。然而,在信息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所获得的知识能力远超于成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家长需要向孩子学习新事物、新观念、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同时,孩子由于经验不足、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难免会做出一些错误判断或陷入迷茫,出现情绪适应障碍,甚至出现抑郁或自杀等极端后果。这时,家长需要由传统的尊严的角色转化为孩子的精神导师、啦啦队长、悄悄话朋友,不是单纯讲道理,而是及时给予回应,主动倾听孩子的烦恼,给孩子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鼓励,帮助孩子走出眼前的迷惑,给他脚手架式的支持保障。以这种形象呈现在孩子面前,以此作为互动的基础,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孩子心目当中,“父母仍然是他们重要的支持来源和情感依恋对象”。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

在跟每个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教育者要放下自己对孩子们的假设,要去问:这个孩子是谁?(Who is this child?)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美丽、复杂、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丰富的灵魂,他们想要了解和被了解,想要爱和被爱。他们有一百种不同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有一百种自己的语言。而我们怎么看待孩子会影响我们怎么跟他们互动和交流。家庭教育不是要消除孩子之间的差异,而是强调应当照顾孩子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独立的全面的个性发展。同时,家长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对孩子的认知,每天都带着新的视角去观察和发现孩子是怎样成长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积极的知识建造者,而不应该只是被消极的被教育者塑造。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视角,一起诠释孩子的现有能力并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要去学习和反思孩子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这是一个充满哲学意义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反复的观察、反思和思考。从理念层面,转变家长的思想,跟孩子做深层次的思想和心灵的沟通,是保证良好的亲子互动的重要前提!

(四)做好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

在亲子互动建构过程中,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都非常重要,要让两种方式在亲子互动中发挥融合互补的作用。言语交流要悦耳动听,态度温和。父母轻柔的话语、真诚耐心地回答,都会给亲子互动带来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对孩子的答案进行简单评价或鼓励,以此满足孩子心目中家长对自己的认可度。通过换位思考和共情力,加深对孩子的理解!多用期待、鼓励的言语,少用否定、批评的言語。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曾说过:人们获得信息总量的一半来自身体语言。适当的非言语互动会达到更佳的课堂效果。运用空间距离的远近来调节跟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身体探向孩子、增加注视、点头、微笑等。有时,家长的目光、轻轻地拍拍头等比口头语言的作用来得更快,会创造"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亲子互动不仅仅是信息、知识的互动,更是情感、心理、观念、信念的互动。家庭不仅仅是孩子生活的场所,也是安顿孩子思想以及心灵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纪伯伦,冰心.孩子[J].中华家教,2008(10):1.

[2]彭源,朱蕾,王振宏.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孤独感的多重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4):504-512.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