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机制研究

2021-12-22陶大伟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双高思政教育

[摘要]“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不够深、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大、思政育人工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文章通过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大考核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以点带面推动双高建设。

[关键词]“双高”建设;思政教育;育人机制

[作者简介]陶大伟(1982- ),男,江苏盐城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常州  2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1272,项目主持人:陶大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4-0084-05

201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建设工作,同期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双高”计划10项改革发展任务,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在教育领域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为“双高”建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加强思政育人工作的时代价值

1.有利于推进育人工作创新。“双高”计划对建设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育人目标,思政育人工作作为学校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不能只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也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工作者的工作范畴,更不能停留在思政与育人合而不融的尴尬境地,而应该有效融入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育人观,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之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鼓足勇气,加大改革创新步伐,有效促进思政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树立思政教育的整体育人观,以保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改革的顺利进展。

2.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显然,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而且相比思政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双高”计划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教育如何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对集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于一体的“三教”改革提出了改革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双高建设工作也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3.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育人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双高”计划的实施更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思政育人的目标和“双高”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同行,“双高”建设院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特色优势,通过构建完整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强化思政育人氛围,打造思政育人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双高建设新形势下思政育人存在的问题

1.思政与育人工作融合度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在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融合发展在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学校在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上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使得思政工作的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凝聚共识、推动事业发展上不够有力,思政建设的优势不能较好地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这意味着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不足成为制约学校以及教师发挥作用的瓶颈。面对这一困境,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育人路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使思政教育成为“双高”建设最坚实的后盾。通过教师模范作用的发挥全面推动“双高”建设任务,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2.思政育人工作创新力度不足。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完善,模式日趋成熟,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作方式方法相对固化的困境,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导致其不能以较为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落细落实全面思政育人的新要求,思政育人长效激励机制未能建立起来。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和绩效兑现等方面均未与思政工作实行关联,教师在思政引领教学中的作用未得到认可,这使得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等创新工作中出现动力不强、活力不足的问题。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光靠传统方式是不能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要有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革故鼎新、加大创新的力度,探索形成更为科学的思政育人路徑。

3.思政育人工作的评估不够健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机制的效果评估是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建设重点仍主要集中于品牌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对于考核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面对考核评估时大多是被动应对的态度,考核评估工作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提高思政工作的水平。此外,在设计考核评估内容时缺乏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高职院校大多在推行思政育人管理积分制考核,积分制考核主要集中于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规范性考核,它的主体是一种达标监测。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思政工作者,党组织往往侧重于精神鼓励,因此在考核评价上很难拉开教师的工作差距,会出现考核评估结果趋同的现象。在考核评价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中汇报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缺乏过程性的跟踪考核和评价,往往依据工作总结等材料评价和判断工作成效,容易造成“做得好不如说的好”的现象。

三、“双高”建设新形势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现策略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落脚点在“育人”,“双高”建设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这个落脚点,不仅要使培养的学生专业有特长,更要让他们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所为。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育人的工作机制可以从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大考核三个维度展开,点面结合,协同育人,不断强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专业技能提升,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

1.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双高”建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构建思政育人的新机制,首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之上,构建符合“三全育人”战略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即要在全员育人矩阵、全过程育人平台、全方位育人路径上下功夫。

其一,构建“专兼结合”全员育人矩阵。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是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关键。“双高”建设院校在建设思政教育队伍过程中要坚持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以学生工作者、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育人的专职队伍,以专业教师、其他服务管理人员作为思政育人的兼职队伍,全员联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近几年,党和国家针对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得思政教育专职队伍在工作水平、能力素养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由专业教师、其他服务管理人员构成的兼职队伍在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素养方面仍然相对欠缺。为此,“双高”建设院校在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升这部分教师群体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素养,力争形成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思政育人能力优秀的名师团队,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思政育人素养。

其二,打造“三纵三横”全过程育人平台。高职院校要在整体布局规划大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的基础上,精准定位育人目标,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培养全过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培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三个阶段的纵向节点,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专题+专业”三个结合的横向维度,打造“三纵三横”全过程育人平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依托线上线下教育载体,将课内和课外各环节紧密结合、专题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协同。在入学教育环节,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明确学习和成长目标;在专业教育培养阶段,要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无缝对接;在毕业就业阶段,要加强对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引导他们养成勇于挑战、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将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其三,强化“三个融合”全方位育人路径。“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建设任务围绕“教学、管理、服务”这三个方面开展,将思政育人工作“与教学相融合、与管理相融合、与服务相融合”,就必然能抓住思政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关键点,也就能找到思政工作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在融入教学方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可以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二级学院结对、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等形式,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育人的素养,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过程中制定既能提升专业水平,又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在融入管理方面,深入挖掘管理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规范化的严格管理、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岗位上涌现出的优秀员工的道德品质,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育人元素,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融入服务方面,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地方社区与合作企业,将高等院校中知识分子的理论优势体现出来,将自身的思政育人经验分享给社区与企业,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形成思政育人理论共享、思政育人经验共享和思政育人工作良性改进的新格局。

2.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其一,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思政课这一基本盘出发,更加注重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工作,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是关键。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师、经师”,赢得学生认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坚持思政课“内容为王”的建设理念,结合前沿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行走课堂”,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或者乡村田间地头,让学生亲身体验实境教学,让思政课更接地气,丰富多彩。

其二,发挥课程思政主战场作用。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亟须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技能提升和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报国之志、既能使自己人生出彩又能更好实现社会价值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双高”建设院校应当发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引领作用,带头探索构建基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和鼓励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课程的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价值,如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民族精神等,从而把专业赋能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专业有特长,还要心中有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3.强化思政育人工作大考核。“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实现的关键在于实行以考核评估为抓手的质量控制。制定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并全面实施是开展好考核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关键在于建立起“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提升”的正向循环。

其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科学健全的考核系统要建立在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的基础之上。因此,制订一套完善的思政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是高职院校落实思政育人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育人工作需要,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思政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统筹规划、科学制订学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对思政育人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权利与责任、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以制度形式落实,建立学校统筹、学院主体、教师个体相互协同、职责分明、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思政育人方案的实施提供高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的有力支持。

其二,加强考核评估,强化结果应用。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实施方案明确的责任要求,将思政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各条块的落实列入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中,对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等方面的内容,尽量设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对于“与教学相融合、与管理相融合、与服务相融合”等难以用客观标准进行量化的内容,则可以定性评价。通过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对思政育人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准确评估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在具体推进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方面的实施情况。同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这是加强考核评估的最终目的所在,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部门评优、人才选拔、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有创新、有成效的部门和个人,应当予以大力嘉奖和宣传;对于懈怠推诿、渎职失职的部门和个人,则应当予以严肃处理。只有将考核结果真正运用好,才能体现考核评估的意义。

其三,加强考核反馈,及时动态优化。考核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不断改进优化,没有考核反馈的考核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建立考核反馈机制,是建立考核正向循环的关键,也是提升考核效能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要将考核反馈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方法,定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被考核部门和个人的心声,根据定性定量的考核指标数据研判、分析前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育人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形成问题清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外,考核反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信息来源的多面性、统计整理的便捷性和研判分析的准确性,有效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在“双高”形势下做好思政育人机制研究对于高职院校高素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深刻认识思政育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把思政工作落实到教书育人上,探索“理直气壮抓思政、尽心尽职抓专业”的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工作重要作用,实现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3-29.

[2]沈定军.新形势下高校整体育人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于思想教育,2017(15):28-30.

[3]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4]王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67-69.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6]冯筱佳,邵二辉,谌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51-53.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双高思政教育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全职妈妈浪费吗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