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忻城县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
2021-12-22陈岚岚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具有完整的土司衙署建筑群、丰富的土司统治实物资料、独特的土司民俗文化、秀丽的自然人文风光等旅游资源,提出忻城土司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整合资源强规划,打造珍珠串式的旅游路线;面向市场强运作,打造土司文化的旅游产业链;突出特色强宣传,打造“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旅游品牌;提升效能强服务,打造土司文化智慧旅游圈。
【关键词】乡村振兴 忻城 土司文化 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041-03
2015年,湖北恩施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和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标志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有绵延近500年的莫氏土司统治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土司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忻城县如何利用“申遗”的东风,推动莫氏土司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忻城县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略述己见。
一、忻城莫氏土司文化的旅游资源优势
从莫氏第一任土司莫保始,到第二十任莫绳武止,莫氏土司统治忻城470余年,历经元明清三朝,形成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在当前国内国际研究土司文化的热潮下,加大对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无疑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整的土司建筑文化遗产
忻城莫土司衙署位于城关镇西宁街秀美的翠屏山下,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既是莫土司官署的衙门,又是历任莫氏土司的私人住宅,历经多任莫氏土司几百年苦心经营,最终形成了以土司衙署为建筑中心,以围绕衙署而建的莫氏祠堂、土司官塘、大夫第、参军第、三界庙、练兵场等为附属建筑物,规模宏大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目前国内保存得最完整的土司衙署,也是研究我国土司文化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电影、电视工作者在此拍摄了《流亡大学》《石达开》《刘三姐》等十余部影视作品,扩大了忻城县的知名度,推动了忻城县的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
(二)丰富的土司统治实物资料
忻城莫氏土司从元至清,统治忻城长达470余年,它的统治文化基本上反映了封建时期中央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羁縻政策以及土官自己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发掘、搜集和整理的土司实物资料现状来看,忻城莫氏土司衙署的原始实物资料是较为完整的。目前,忻城县博物馆内共有3000多件藏品,其中大部分是莫氏土司治理下的文物,包括金器、银器、玉器、兵器、竹木器等。“通过对衙署、宗祠、墓碑、匾额、碑刻、诗文等各种形态资料的研究,完全可以了解我国南方民族地区土县沿革、建制、机构设置、袭官制度、等级制度、土司法制、军事制度、土地制度、生产经营,以及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商业、交通、财政等情况 。”这些丰富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忻城乃至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独特的土司民俗文化
在莫氏土司长达470余年的治理下,忻城诞生了各种各样刻有土司文化烙印的民俗文化。以中秋节为例,忻城的中秋节非常有特色,根据《忻城县志》记载:“中秋节家家户户买月饼(有的自制米饼),柚子,梨子,还有糯米干粉制成形象逼真的小马、小牛、小鸡等食品作为供品,待到皓月东升时,摆在门外灯桌上,烧香点烛,全家老小皆出赏月,表示天上月圆,世间人团圆。城镇富裕之家还制作灯笼,悬于门外,供人观赏。如1985年中秋节,城关镇城厢街共有 300 多家悬挂灯笼,节日气氛异常浓烈。新中国成立前,边远山村老年妇女喜欢于当晚做‘压禁娱乐。节日前,亲朋好友互赠月饼。此俗今昔相承,从未间断。”往往在中秋节前几天就要开始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其中必购之一就是“小马仔”。“小马仔”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制作历史,一般是十二生肖,主要用生熟、干湿米粉捏制并上色而成,作中秋节拜月之用。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摆上供桌,桌上朝着月亮的方向摆放月饼、柚子、花灯、“小马仔”以及用各种水果制作的形态各异的供品。特别是土司衙署所在的老街一带,更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此外,忻城的歌圩、壮锦、“凝结如石,破之如沙”的古法红糖制作手艺等也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这种活态的民俗文化是非常珍贵的。
(四)秀丽的自然人文风光
忻城县莫土司衙署背后是县城的风景胜地翠屏山。山上林木苍翠,如一天然屏障,因而得名。此山怪石林立、古木参天,四季花开,鸟语花香,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列为广西庆远府名山。山上植被丰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石山树种和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在翠屏山的右山脚下,有由5座珍木构架的建筑物组成的三界庙,山侧则精心修建了“龙隐洞”和“三清观”,加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因一洞通天而得名,香客如云的“通天寺”,构成了“山中有奇洞,洞中有灵仙”的奇特景观。此外,忻城县思练镇牌坊村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双拱石桥,古蓬镇滂江河上有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永吉桥、周安街有八寨农民起义古战场,北更乡有壮族干栏式民居,还有国内最大的薰衣草庄园、风景秀丽的三岔湾休闲农庄、自然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来去无影踪的神秘湖,以及金银花种植园地、桑蚕基地、壮锦发源地—莫曼壮锦源、乐滩电站风景区等,都极富壮乡情调。
总而言之,完整的土司衙署建筑群、丰富的土司统治实物资料、独特的土司民俗文化、秀丽的自然人文风光,使得忻城有非常丰富的土司文化遗产资源可供挖掘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不仅能很好地保存这些文化资源,更能为忻城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忻城土司文化資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地方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忻城县而言,完全可以借助对土司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整体推进忻城县的文化遗产工作,促进忻城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整合资源强规划,打造珍珠串式的旅游路线
全域旅游时代,核心是全面优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激活旅游要素、丰富旅游功能,以点(景区景点)串线(精品路线)、以线扩面(区域板块),形成点、线、面有机联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忻城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三节一会”(土司文化旅游节、金银花节、桑蚕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和高层次的土司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来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旅游业态总体处于散、乱、小状态,并表现出重视利用自然景观、忽视深挖人文底蕴;重视观光游览、忽视深度体验;“有一流资源,缺少一流产品”的状况。如何打破这种局面,笔者略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1.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路线,破解“珍珠散乱”的局面
忻城县旅游资源丰富,除了莫土司衙署,还有薰衣草庄园、乐滩国家湿地公园、对门岭森林公园、泮水生态公园、红水河风光、清水河风光以及田园景点蔗(甘蔗)林花(金银花)山桑(桑蚕)田等精美绝伦的自然景观,有古蓬周安八寨农民起义古战场、红渡官窑、思练双拱石板桥、泮水三拱桥、北更壮族干栏式民居、壮锦作坊等极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另外还有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花果文化、歌圩文化、土司饮食文化等。因此,可以将土司文化旅游作为切入点之一,规划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在游览完土司衙署后,再开展忻城一日游、三日游等,让游客可以尽情饱览忻城的秀美山川,欣赏忻城的山歌对唱、戏剧歌舞,品尝忻城的特色土司美食。因此,要突出以土司衙门为核心,辐射周边旅游景点的以点带面旅游发展格局,形成多元化旅游业态和体验式旅游产业,不断提升土司文化旅游“附加值”。
2.整合行政资源、明确主体责任,破解“各自为政”的局面
现有文旅开发主体体量小、资金少、经验相对不足,重视前期投入打基础、忽视后期产业植入抓提升,重视开发建设、忽视管理服务,其根本原因是受到原有文旅发展体制约束,没有形成县域健康文旅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为此,一要破解区域行政藩篱,既要防止乡镇属地“单打独斗”,也要防止“九龙治水”,避免区域资源分段管理、多头开发,出现利益割据。要形成全县旅游开发合力,维护跨区域景观整体性和观赏性,达到“到处都是风景而不是景区景点,到处都有服务而不是楼台馆所”的效果。二要统筹部门行政资源。强化文旅部门、景区管委和涉旅国企分工合作,拧成一股绳,形成重點资源、重点景区、重点路线、重点板块的统筹开发运营机制,维护全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建设系统性和资源配置衔接性。
(二)面向市场强运作,打造土司文化的旅游产业链
如何打造出一批“引得来、留得住、不想回”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其中关键是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纵向上做到全产业链环环相扣,在横向上注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运营一批针对高、中、低不同需求客群的产品。随着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土司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更要深入了解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客源市场实际需求,精准打造出符合旅游客源市场实际需求的土司文化旅游产品和产业链。
1.强化市场化运营,推动旅游收入从门票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
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是一种画地为牢的短视作为,是给潜在游客设置门槛,不利于客源导入,不符合市场化运作的导向,加上当前全国掀起了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潮”,倒逼景区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忻城县政府更要更新理念。一是要推动景区间合作营销,做好“门前服务”,鼓励推行门票联票制,维持门票价格在合理区间浮动,避免各景区“各自为战”,切实降低门槛;推动相邻区域景区优势互补,推动“景区+景区”“景区+酒店”抱团发展,建立旅游联盟,合力打造一批“网红景区”。二是要强化景区自身业态丰富,做好“门后服务”,加强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供给,开发节事赛事等旅游产品,丰富夜间旅游,延伸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条,使收入结构更多元、合理和可持续。
2.体现精准化开发,推动旅游投资从闭门造车向开放合作转变
扩大投融资渠道关键是要充分把握和运用“无外不快、无外不大、无外不富”的理念,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市场运作,重点引进龙头旅游企业,形成集投资、建设、开发和运营于一体的产业闭环。重点瞄准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聚集、经济效益有效转化,引导区域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片区旅游产业发展,主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汇聚,真正做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
(三)突出特色强宣传,打造“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旅游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器。因此,在推动土司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忻城县要突出特色强宣传,不断强化实施旅游品牌战略。一是坚持继续举办高层次的土司文化研讨会和“三节一会”,扩大忻城土司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忻城有非常多的土特产,壮锦、蚕丝被、乳鸽酒、红糖、玉米、土面条等,都是富有文化内涵且具有开发、推广实力的产品,这些产品按照传统的工艺生产和传承,但是销售圈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规范市场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大产品的对外宣传力度,使这些产品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二是做好产品的形象包装工作。一个成功的形象包装,不仅可以对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还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和档次,促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忻城县应加强自身形象塑造,致力于打造“土司古城、浪漫忻城”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把忻城县旅游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推向全国。
(四)提升效能强服务,打造土司文化智慧旅游圈
以土司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投入大、回报慢、形成税收少、配套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地方政府树立打基础、顾长远的理念,提升效能强服务,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承担起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打造土司文化智慧旅游圈。
第一,硬件上着力打造快捷旅游通道,实现“进城入乡”一样快。要抓住全区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项目建设大会战的重大契机,加快“巴贺”高速项目推进,特别是针对旅客集散点之间短途客运路线、站点、趟次少,集散速度慢的问题,打造忻城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中心客运站—县(区)—乡镇—乡村旅游旅客集散体系,新增短途区间摆渡车、增设公交经停站点,破解景区交通换乘难题。
第二,在软件上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走。打造集娱乐、休闲、订票、路线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忻城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健康大数据运营中心,加大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智慧化。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深挖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总之,忻城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当地土司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促进忻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录辉.广西忻城土司文化对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4).
[2]忻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忻城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3]蓝承恩.忻城莫氏土司五百年[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5).
[4]蓝武.南丹县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研[J].创新,2013(2).
[5]向延斌.忻城土司文化研究现状与旅游开发[J].柳州师专学报,2009(3).
[6]蓝武.后申遗时代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J].创新,2018(2).
[7]莫军苗.广西忻城土司文化研发新论[J].大学教育,2019(12).
[8]龙晓添.土司文化遗产与当代日常生活:以广西忻城为例[J].地域文化研究,2016(2).
注: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旅游资源开发下的广西忻城土司文化价值研究”(2021KY0914)
【作者简介】陈岚岚(1985— ),女,广西忻城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