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羊副结核病的病理诊断

2021-12-22

现代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酸肠壁空肠

王 磊

(天津天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80)

羊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以腹泻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为特征[1],该病在全世界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发病率逐步上升,这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有些国家认为疫苗接种是畜群的最好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羊副结核病和结核病同时流行,因此应用副结核疫苗更应该慎重[3-4]。

该病例为内蒙古某牧业有限公司的2岁苏尼特公羊,2020年12月28日晚上死亡,身体非常消瘦,2020年12月29日下午进行了剖检。病死羊于1岁左右时开始发病,主要症状为顽固性腹泄和进行性消瘦,各种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1只2岁苏尼特公羊由内蒙古某牧业有限公司提供。

1.1.2 试剂。二甲苯、中性树胶、无水乙醇、10%福尔马林、石蜡、84消毒液、伊红水溶液、透明剂等。

1.1.3 仪器。显微镜、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包埋机、展片机、切片机、烤片机、全自动盖片机、全自动染色剂、全自动玻片扫描仪。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现场观察及问询养殖人员记录临床症状。

1.2.2 病理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制备过程如下:修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展片、捞片、烤片、HE染色、封固、观察[5]。

1.2.3 抗酸染色。抗酸染色包括:脱蜡→初染→脱色→复染→封片[6]。经抗酸染色,在上皮样细胞浆内或外有典型的红色小杆状副结核杆菌。

2 结果

2.1 病理变化

患羊严重消瘦,肛门周围、尾部和后肢羊毛上均附着大量稀便(图1)。皮下干燥,浅表淋巴结轻度水肿,腹腔内可见较多清亮腹水,空肠后段大部分或中段局部肠壁明显增厚,肠黏膜增厚明显,黏膜形成明显的褶皱(图2);回肠和十二指肠壁轻度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图3),肠系膜淋巴结切面可见出血点,肠系膜和肠浆膜淋巴管扩张。胸腔和心包积有较多清亮的腹水,肝、脾、肾等器官体积缩小明显。肝脏表面可见白色结节,真胃可见明显水肿和坏死;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图1 腹泻导致肛门污染严重

图2 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褶

图3 肠壁淋巴结肿大明显,质度变实

2.2 病理组织学变化

严重的增生性肠炎,空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内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增生(图4);肝细胞普遍脂肪变性,肝小叶内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灶;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灶(图5);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坏死;肺脏轻度淤血;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图4 空肠上皮样细胞增生明显

图5 淋巴结大量上皮样细胞生增灶

2.3 抗酸染色

经抗酸染色,空肠固有层可见大量的上皮样细胞浆内或外有典型的红色小杆状副结核杆菌(见图6)。

图6 空肠固有层可见上皮样细胞胞浆内红染杆菌

3 讨论

从空肠后段开始一直到回肠、盲肠、结肠肠壁明显增厚,肠腔内容物缺乏,仅有少量黏稠的糊状物,刮去后,肠壁呈灰白色,个别区域分布有点状出血。增厚的肠黏膜呈脑回样褶皱,牵拉不能展平。病变肠段的淋巴管及肠系膜淋巴管变粗,呈线索状,切开流出浑浊的淋巴液。肝脏及脾脏萎缩色浅没有光泽。主要病变有:消化道主要以慢性增生性肠炎为主要特征,各段肠管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各段肠管的黏膜层中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增生,少量巨噬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增生,导致肠绒毛变形,呈现各种程度的弯曲或粗棒状。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水肿。黏膜下层也出现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经抗酸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在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可见丛状红色着染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本实验所观察的结果符合副结核病变得特征,由此可诊断该羊场所发病为副结核病。

病死羊要进行焚烧或深埋,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彻底消除病原菌;及时清理圈舍粪便;定期采用消毒液对饲槽、圈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等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对外面引进的种羊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经细菌学检查或变态反应,阴性羊只才可混群饲养,能够有效防控羊副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7-9]。

猜你喜欢

抗酸肠壁空肠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