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及进一步开放创新的对策建议

2021-12-21赵文霞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进出口天津贸易

赵文霞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 300191

一、天津外向型经济运行总体现状

针对当前国内国际局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至关重要。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进程虽有所放缓,但仍在向前推进,国际经贸持续联通与合作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天津看,外向型经济健康运行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依托天津港及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过,近年来,外贸发展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挑战和压力显著增大。国际局势方面,新冠疫情不确定性以及中美经贸博弈持续,导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产业链供应链多重受压,国际贸易投资周期延长,国内外向型企业面临突出困难,进而天津外部经济面临的环境也异常严峻。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六稳”“六保”政策落实效果也逐渐显现,天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双向投资合作成绩突出。

(一)货物贸易平稳发展

1.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

近年来,除金融危机及中美贸易摩擦初期外,天津进出口贸易呈逐渐增长态势(见图1)。进入2020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天津进出口形势严峻,随着疫情渐受控制,进出口逐渐回稳增长。从货物吞吐量来看,2020年1至7月,外贸货物吞吐量1.64亿吨,同比增长5.1%,其中,外贸进口11899.64万吨,同比增长11.5%;外贸出口4495.35万吨,同比减少8.8%。从货物进出口来看,2020年12月,天津进出口64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63.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9%,进口376.6亿元,下降1.5%。2020年全年,按收发货人所在地分,天津进出口货物贸易总值为7373.5亿元,比2019年增长0.75%①。

图1 天津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般贸易比重上升。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率逐渐变化,随着企业自主品牌意识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天津一般贸易的比例不断上升,2020年8月,天津一般贸易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六成左右。从商品类别来看,天津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三分之二,增长19.9%,且主要由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等出口拉动,而进口主要表现在机电产品和农产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迅速。从贸易伙伴来看,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天津与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波动较大,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量持续增长,表现出强劲发展动力。2019年全年,天津与该地区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748.2亿元,占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的27.1%,其中,出口约占63.8%,进口约占36.2%。其中,与东盟的进出口占比较大,占同期天津口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四成以上。

民营企业出口持续上升。从企业类别看,民营企业持续发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合作增长较快,在天津对外贸易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一直占天津总进口的一半以上,而出口占天津总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19年3月的56.55%下降到2020年8月的42.79%。与此对应,民营企业进出口得到稳步增长,2020年8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接近外商投资企业,达到40.2%,增长27.6%。

3.对外贸易平台持续改善

自贸试验区创新成就显著。自由贸易账户政策落地实施,数十项创新成果得以在全国复制推广。市级下放审批事项全面提速,平均承诺办理时限缩短为2.75天。机场片区承接市级下放权力事项437项。这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举措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扩产。截至2019年,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已经超过2万亿元。

积极培育供应链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不同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逻辑,基于可信仓单,集合多种业务操作于一体,能够满足实体经济流通、融资、风险管理的集成需求,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于全国首创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最新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1.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服务外包发展成效显著。天津市在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40项重点创新任务全部落地,一批先行先试创新经验纳入“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学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排名稳步提升,位居全国前列。服务贸易载体建设成效明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先后获批,为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上半年,天津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与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8.5%。

数字化转型成就突出。各级部门创新服务,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通过保订单稳外资等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了服务外包基本盘。2020年7月天津发布《市商务局等10部门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要求加速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全面推进“天津服务”与“天津制造”深度融合。2020年上半年,以数字技术赋能的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其中,数字影视娱乐及大数据等离岸外包业务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1.6倍。

融资租赁品牌效应明显。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融资租赁业一直是其“金字招牌”。其中,飞机和船舶租赁业务闻名全国,并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20年4月,天津港东疆片区累计新登记各类航运、国际贸易、租赁等市场主体超过10000家。特别是融资租赁产业,形成了SPV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资产包租赁等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各类租赁公司达到3300多家,其中商务部认定的外资租赁公司1100多家、SPV项目子公司有2005家,总注册资本5778.4亿元,占据了80%以上的中国飞机租赁份额,在全球飞机租赁聚集地中排名第二。

保税维修产业迅猛发展。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既是新兴的产业板块,同时也蕴藏着无限商机。2019年6月 《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实施办法》出台。该办法涉及保税账册式管理,支持航空维修企业关键件外发等多项内容,在企业生产成本、资金占压、通关便利化及物流速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128项任务中,甄选出了新一批55项全国性创新成果。其中包括9项保税维修业务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原有的航空保税维修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国内外航空维修以及上下游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集聚,也使我国航空维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共计有7架飞机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总货值超过2亿美元,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

2.服务贸易新业态发展成效显著

租赁保理业创新活跃。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融资租赁、口岸通关监管等方面加强创新。在融资租赁方面,实施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船舶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等,鼓励企业灵活使用相关政策,解决离岸租赁中涉及的贸易真实性审核等问题。在口岸通关监管方面,优化口岸通关监管,在进口租赁飞机业务方面促成全国十余个海关跨关区联动监管,有助于解决异地委托监管等问题。在商业保理方面,率先开展试点,探索国际保理及再保理业务。天津自贸试验区汇聚中国铝业等保理企业700余家,业务规模及央企系保理公司数量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

医疗产业智慧化提速。2019年天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整合简化审评审批程序、要件和流程,大力支持创新药生产企业落地生产。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汇集了金耀集团、瑞普生物等千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智能化新兴企业的引育和汇聚,使这里初步形成了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生态。

跨境电商单量倍增。2019年,跨境电商完成单量和交易额分别为2770万单和4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和57%。2020年7月1日开始,海关总署在包括天津在内的10个海关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试点首月,9家企业申报跨境电商B2B出口货值约1400万元人民币。

(三)双向投资合作成绩突出

1.助力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发展

2019年12月,天津市商务局等13部门印发 《天津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的若干规定》,通过降低标准、简化材料、优化程序、加强支持等举措进一步助力天津总部经济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天津共认定外资总部22家,其中地区总部14家,总部型机构8家。这些总部企业的认定为天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也为下一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落户天津提供了示范效应。

2.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招商工作

津南区多维模式引增注能。积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新模式,围绕“一屏、一谷、一展、一带、一稻”“五个一”重点工程,以新经济、新基建、新兴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为核心,实施网络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维模式,持续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引增注能”。2020年一季度,津南区共签约及落地项目600多个,其中有175个项目投资金额500万元以上。

北辰区优化外资外贸营商环境。建立外资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乐金电子、弗兰德传动、盖泽工业等重点外资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远程为14家超期核销企业办理延期。建立绿色通道,为5家企业出具免征加工贸易风险保证金保函,节省企业保证金2000余万元。截至3月底,北辰区外贸出口交货值19.3亿元。

河东区招商聚焦新业态。疫情防控期间,“屏对屏”发掘招商资源,对接30余家意向企业,与6家企业“云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41.2亿元。围绕“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及“3+3+3”产业方向,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业态,精准招商集团总部以及研发、贸易结算中心。截至2020年4月,新引进投资项目及注册企业396个,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75.04亿元,涵盖商务商贸、科技创新、“互联网+”等多种产业及新兴业态。

武清区积极开展精准招商。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4+1”重点产业,推出产业链招商等,打造符合本地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梳理制定重大项目进展时间表,加强招商推动,涵盖已落地、预计半年落地和正在跟踪洽谈的企业数据,建立全要素数据库,为产业发展分析、引导招商方向等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武清区共落地项目1551个、总投资达434.67亿元。

3.大力促进实体项目落地

天津注重招商引资载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出台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增强配置全球资源和要素的能力。2019年底,天津成为全国继上海、海南之后第三个上线“FT账户”体系的地区,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2020年前两个月,保税区完成内联引资44.22亿元,同比增长15.76%;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733万美元,同比增长8.64%。共引进项目186个,其中内资项目175个,注册资本163.4亿元;共引进外资项目11个,注册资金2.6亿美元。

(四)增强外向型经济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也给天津市很多外贸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对此,天津市通过采取制定政策、联动平台、搭建渠道等切实举措,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扶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1.进出口扶持多措并举

相关部门通过对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建立微信群解难答疑等细致服务,积极引导天津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完成原产地证书在线申报,提升了原产地证书电子申报服务水平,帮助企业降低办理原产地证书的交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申报时效,充分发挥了原产地证书可为企业降低进口关税作用。2020年5月,天津“单一窗口”原产地业务覆盖率已达45.58%,较上月环比增加10.93%,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比例已达71%,创历史新高。2020年1-5月,天津出口企业共获得19681份优惠类原产地证书签发,企业可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5464万美元,天津口岸原产地业务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20年6月,天津发布《天津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0-2022年)》,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贸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加快聚集贸易新动能,全面构建贸易发展新格局。

2.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免疫力

为提升天津经济免疫力,发布《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天津市支持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的若干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克服疫情影响,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制定了惠企21条、支持小微企业27条等若干政策,建立了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加强调研、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服务。一系列增强天津外向型经济免疫力的举措,有效推动了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3月底,天津市进出口前300强企业复工率达100%,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复工率达97%。2020年6月出台 《稳外贸金融支持十项措施》,提出将安排300亿信贷资源保障天津外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加强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线上免抵押、纯信用、低利率融资服务,对重点名单内企业执行外币贷款利率优惠。

二、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天津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进出口多样化程度、自主创新能力、招商引资优势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一)对外贸易伙伴多样化程度有待提高

2019年以前美国一直是天津最大的贸易伙伴,与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天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其次是日本和韩国,分别占天津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在中美经贸摩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探索与周边国家(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已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国家(地区)深入合作有助于分散国际合作不确定风险。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市设立了自贸试验区,初步形成了“1+3+7+1+6+3”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已签署19个自贸协定,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正式签署,中日韩自贸协定也正在加紧谈判。天津与我国已签署自贸协议的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天津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市场化程度偏低,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天津良好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以及自贸试验区的独特优势,对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强的吸纳作用。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协调合作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二)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较多地从事研发设计、品牌建设,以及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等高端生产活动,同时也尽力阻挠工作机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重点参与一个或几个环节,尤其是低端装配等生产活动,进而经济被低端锁定。目前,天津尽管以一般贸易出口占主导,但加工贸易出口仍占天津总出口的40%左右。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天津进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六成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三成左右。在出口比例最大的行业,对外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处于价值链低端,盈利空间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仍待加强。

(三)招商引资优势需要进一步突显

2019年天津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全部户籍人口的24.16%,老龄化问题严重,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导致天津低成本传统竞争优势下降。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外贸企业和落户外资企业综合成本较高,制约了天津比较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在引进外资方面,不仅面临来自全球产业链挑战的挑战和欧美投资政策的限制,也面临发展中国家更大力度优惠引资政策的激烈竞争,同时周边区域及内地的优惠举措导致天津招商引资优势不明显。在现有外企发展方面,近几年,天津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外资企业进出口仍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尽力扶持本地民营企业的同时,也需重点关注现有外资企业的需求及其可能受到的国际环境冲击。应亟需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利用外资政策,着力改善利用外资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投资便利化,将扩大外资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结合起来,保持外资稳定增长,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及趋势研判

(一)天津外向型经济现阶段背景分析

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作为天津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与中国的经贸对立对天津的影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疫情可能加剧经济去全球化趋势,导致天津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中美脱钩风险上升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认为获益失衡。美国采用多种手段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不仅包括出口限制,还包括进口限制,甚至勾结、说服盟友全方位限制中国企业与其他相关国家的特定正当经贸往来。此轮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此次美国逼迫领域不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也向改革发展战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方向升级,甚至放言不惜“中美脱钩”。美国的真正意图在于产业链洗牌,扩张美国企业可以分享到的利益,并让美国企业从中国市场分得更多商机。中美贸易摩擦作为美国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 “再平衡”战略中的一环,在更深层次则蕴含着全球产业供应链的重塑,也标志了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美国对华经贸摩擦,不是短期行为,也不是临时性的策略,而是长期、战略性决策。美国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以及“追溯到纱”的原产地规则,可能导致外资及就业机会向其他国家转移及向美国回流,天津以外资为主导的外向型本地配套及供应体系可能受到显著冲击。

2.新冠肺炎疫情持续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底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人员流动的减少也极大影响合同签订,天津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明显下降。此外,全球大多数航空公司取消或缩减了往返中国的航班,部分国家甚至采取了暂停进口部分中国商品或暂缓货物清关等措施,截至目前绝大部分仍未恢复如常。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数据,2020年初以来,以美国和印度为代表,全球对华贸易救济案件超过百起,多于2019年全年。

截至2020年10月下旬,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突破3900万,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800万,欧洲一些国家已出现明显的第二波疫情。从国内来看,目前境外输入确诊不断,本土病例也时有发生,疫情防控持续紧绷。在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试验和药物研发方面,尽管其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推进,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无论从疫情的规模、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可选政策的实施空间来看,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规模都将超过17年前的“非典”。如何在持续的疫情防控中推进经济发展,是很多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

(二)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1.天津进出口贸易走势

考虑贸易壁垒不确定性叠加的影响,未来短期内天津进出口增长可能有所下滑。从企业类型看,北京等地国有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超过60%,而天津外商投资企业过去一直是最大的外贸主体。近几年,天津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比重有所下降,民营企业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民营企业外贸总值超过40%。考虑到民营企业对冲击反应敏感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预计短期内天津进出口可能下降,不过后期也能较快恢复。从贸易方式看,天津一般贸易进出口由2003年的30%左右上升至目前的70%以上,且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一般贸易进出口短期波动将较为明显。

当前,天津经济增长处于增速下行、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物流中断和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冲击,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某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出口企业面临销售放缓、项目停滞、回款延期等诸多问题,可能有一些企业由于外商订单流失而退出出口市场。中小微企业的问题会影响到现有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影响大企业生产,并引发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警惕由此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2.不同行业发展分化加剧

短期内本次疫情及相关防控举措会对大多数行业造成冲击,不过有些外贸行业增速将加快。2019年,天津进口值最大的产品为农产品、汽车、原油、液化天然气等;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农产品占较大比重。考虑到高技术行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所受影响有限,低技术企业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受到的冲击较大。随着近几年来天津新旧动能转换,高技术产品占比不断攀升,预计天津机电产品及高技术产品出口波动不大。进口方面,预计医药、农产等民生消费类产品进口将获得进一步增长,而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所受冲击有限。此外,疫情导致原油等能源类商品需求及价格下降,预计天津能源类商品进口总额可能有所下降,随着疫情缓解,未来将逐渐恢复。

服务业虽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但服务贸易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由于“非典”的负面影响,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及旅游人数当年均下降了15%左右,而天津受到的影响较少,当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下降了3.8%,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下降了3.4%。目前,天津服务业占比约为60%,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天津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短期内将受到较大冲击。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文化服务贸易将出现下滑,会展业务将出现较大波动,来年会展业务将较为繁忙。相比之下,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技术服务贸易将呈现一定的抗冲击性,数字文化产业价值也将随之日益凸显;在线办公、远程办公、云办公等将催生有相关密切技术支持的IT服务外包行业迅速发展。

四、促进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外贸和外资是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促进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应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区域协作交流、推进数字经济模式转变、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公关、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外向型企业支持

外向型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严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一是根据现实需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容错机制,适时修订相关条例条款,最大限度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二是在贸易与投资管理方面,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争取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探索推行减税降费先试先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支持,优化企业服务,如在金融服务方面,鼓励和支持相关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天津抗击疫情和受疫情影响较大外贸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与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推动通关结汇和通关便利化。四是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渠道贸易,发展新业态,全方位支持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多途径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同时,抓好出口产品转内销,力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区域协作交流,提高贸易伙伴多样化程度

很多企业过于依赖单一市场,这意味着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其面临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也相对较大。重新审视外向型企业对特定来源地或目的地的依赖,推动企业拓宽供应渠道,与多个经济体厂商保持合作关系,通过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一是建立跨区协调联动生产机制,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完善人才引进措施,加快要素流动,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以京津冀城市群以及自贸试验区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协调京津冀各地企业通过在线服务、远程服务等形式,依托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定位,对企业资金和资产供求进行精准匹配,促进天津外贸企业平稳发展。三是结合天津区位特征,发展面向不同地区的外向型经济,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依赖,加快设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与我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国家或地区的开放型园区。尝试探索“零关税、低税率及区内流转免征增值税”等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相关政策,打造对日本、韩国以及与其他已签自贸协议的区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等高效顺畅的合作机制。

(三)推进数字经济模式转变,加快外向型产业转型

推动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同时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推动供应链转型。一是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外向型产业供应链生态,提高供应链弹性,维护外向型产业供应良好生态,更好地服务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二是鼓励高技术企业研发,激发外向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提升高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逐步减少对进口高技术核心零部件依赖,以“制造+服务”为突破口,将产业链向上延伸至研发设计和数字化管控服务,向下延展到品牌销售服务,实现从传统单一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驱动企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三是发挥数字技术作用,推动传统外向型经济转型,进一步发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作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技术在产业化方面更好发挥资源调配作用,积极运用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础的高新科技的产业化转型。

(四)聚焦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提高外向型产业竞争力

推动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同步发展。一是构建激励相容机制,提高天津综合创新力。在科研短期产出与待遇直接挂钩的评价体制下,关键技术研究较低的成功率和较长的成果转化周期,使大部分科研人员选择较容易出成果的科研领域,导致科研人员的创新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对此,应研究构建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增强天津产业综合创新能力。二是推动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同步发展,聚焦经济总体发展需要,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尽快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建立不受制于人的产业供应链,针对特定龙头企业,促进其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优秀科研人才进入企业,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三是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增加高科技人才储备,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才总量同全市发展目标相适应,为天津提高外向型产业竞争力储备高素质人才。

(五)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作用,吸引更多外向型企业集聚发展,建设对外开放高地。一是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加改革需求,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为外向型企业引育集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创造更加便利、更加宽松的环境。松绑放权,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扩大开放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外贸企业平等竞争提供保障。二是支持外贸企业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物流、工业生产、疫情管理、企业服务等领域开展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活动或开展创新型应用项目。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内外资企业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加快落实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让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切实做到应知尽知,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感。四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以扩大互联网等特定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外资平等进入和参与服务贸易行业开发、市场运营,推动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提升天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

注释:

①作者根据万德数据库整理。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天津贸易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如果天津有“画”说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天津卷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天津之眼》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