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2021-12-20刘传凤
刘传凤
深度学习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究,区域游戏中引导幼儿深度学习是让幼儿主动地把所学所探进行整合,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但实践中,有些教师要么高控,要么放任自流,致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呈现盲目性,表现出无层次、无挑战等状态。通过实践,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行为,也是基于幼儿实践探究的行为。结合幼儿已有的认知及相关生活经验,积极创设真实的、基于问题的情境,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能够使幼儿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促进解决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幼儿能够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不断迁移,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要具有探究性
众所周知,幼儿对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特别是探究性的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比如,当教师发现有幼儿对“小车开得快”的活动感兴趣,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部分幼儿仅仅喜欢让小车在“坡道”上来回开动,教师可通过提问“哪辆车开得快”,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通过提问“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促使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2.问题要有生活性
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关键经验密切相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教师可适时地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比如,幼儿探究通过连接电池让灯泡发光,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想想电动玩具里的电池是怎么装的?接头部分有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观察电池上的标记,学习看标志进行操作与研究。
3.问题要充满趣味性
相比较而言,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比如,在“小鸟生气了”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的提问“小鸟们怎样才能射中目标”,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学习小组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游戏中,幼儿相互间会借还游戏材料,观察彼此的探究行为与过程,交流彼此的发现,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比如建构游戏中,丁丁和乐乐用硬纸筒和木板搭成了有坡度的斜坡,进行滚圈的探索。乐乐多次努力后还是失败了,丁丁看到后提醒乐乐,可以先在斜坡下方固定住两个纸筒,再从斜坡上方将小的纸圈滚下。乐乐再次尝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给予幼儿适宜适切的支持策略,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呢?实践中,笔者发现采取等待与点拨的支持策略更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案例一:瑶瑶在探索天平,一连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家都在收拾整理。我在一旁默默观察瑶瑶的举动,没有打断她,瑶瑶看到天平指针格子过来了一格,她又拿了一个数字1,屏住呼吸轻轻地放在天平上。天平终于平衡了,瑶瑶笑了起来。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当瑶瑶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表面上,她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但事实上,她在心里不断地思考、设想、判断,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教师的“等待”行为比“帮助”更有价值。
案例二:在科学区,有几名幼儿在玩水。他们发现笔扔到水里很快就会沉下去,纸船却是慢慢地沉下去。这时,我提供各类材质的纸让幼儿尝试折出纸船放到水里,观察纸船在水中的表现。幼儿通过多次的摆弄、尝试,感知了纸的吸水、防水以及沉浮等问题。
案例中一旁观察的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原理,而是巧妙提供材料讓幼儿自主探究,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及总结出来的经验,其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
幼儿发展评价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发展评价手段,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发展评价,目的在于科学地分析幼儿发展现状,并针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使他们由感性的体验提升为较理性的认识,获得全面的发展。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的心中要时刻装着幼儿,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在区域游戏中的探究需要和愿望,同时,不断提高对幼儿行为能力的解读,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促进他们在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