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区游戏活动为载体 开展“教师幼儿双主体”的研究

2021-12-20朱宁宁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0期
关键词:鸡蛋主体科学

朱宁宁

科学区游戏作为自主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幼儿活动的主体性作用更加明显。幼儿在科学游戏中通过对材料的自主选择、探究方法的自主运用、探究结果的自主分享,形成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探究。教师也通过材料、环境等发挥着教育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如何开展科学区游戏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通过案例,探究科学区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促使幼儿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培养教师在科学游戏中把握、提升关键经验的能力和科学游戏的实践指导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区域游戏中的科学区游戏活动作为自主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幼儿活动的主体性作用更加突出。“选择性科学教育的特点,在于幼儿在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可根据幼儿个人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与探索。”据此说明科学区中幼儿的探究行为应为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探究,即不依靠教师设计的教育意图而自主决定探究的过程,包括材料的自主选择、探究方法的自主运用、探究结果的自主分享等。

我园教师队伍年轻,班主任老师教龄最长不超过5年,配班老师教龄最短仅1学期。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工作经验都明显较弱。在教师专业需求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对科学区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开展,都明显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对开展科学区这样具有鲜明领域特征、精准专业知识的游戏活动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大部分教师觉得自己也不太明白,不够专业,不知该如何开展科学区游戏活动。

一方面目前学前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园教师队伍现状不能满足该需求,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我们围绕“如何在科学区游戏的开展中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开展了科学区游戏活动中教师幼儿双主体的案例研究,期望以科学区游戏为切入点,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水平,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

本案例研究通过区域创设、材料投放和教师有效适宜的指导,促使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游戏水平。同时关注教师在科学区游戏的教育引导作用,培养教师在科学游戏中把握、提升关键经验的能力和科学游戏的实践指导能力。

(一)蹲下身体,看幼儿玩——观察幼儿爱玩什么

楠楠老师是一位有3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她分享科学区游戏内容时说:“我们班的三位老师一开始并没有马上确立我班科学区游戏的主题,而是先对我班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此来发现幼儿对哪方面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再确立我班科学区游戏的主题,避免预设性的内容过多,充分发挥了幼儿在选择方面的权利。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因为近期早餐中都配了鸡蛋,幼儿在自己动手剥鸡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兴趣。有时候不剥着吃,而是拿在手里放在桌上颠来倒去地玩。一次,鑫鑫忽然拿起鸡蛋问我:“鸡蛋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吗?”其他小朋友也一直看着我,还有的小朋友大声说着自己知道。由此,我们决定开展一系列有关鸡蛋的探究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反思:

通过上述案例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观念已经发生转变,由过去为幼儿预设许多游戏内容,转变到“蹲下身体,观察幼儿”,找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以此开展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们体验到: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真正支持是来源于幼儿玩的需要,来源于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不是教师的预设。

(二)“张开怀抱,跟幼儿玩”——支持幼儿玩得尽兴

教师为幼兒提供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给予他们自由充分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法来感受和认识其中的相同和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和尝一尝等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鸡蛋。例如,幼儿通过观察和感受知道了蛋是由蛋清、蛋黄和蛋壳组成的,蛋清生的时候是黏黏的、会流动,熟的时候是白色的、凝固的。由此延伸出幼儿尝试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想办法辨认生鸡蛋和熟鸡蛋的探究活动。

反思:

教师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只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是不够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否则幼儿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活动中,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无法持久,对事物的探究无法深入和推进。

为实现让幼儿玩得尽兴,教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将科学区原有预设的多种固定模式实验材料拆解,以特性分类摆放供幼儿自主选择和组合,在不同的组合中不断尝试新方法、体验新感受、获得新发现。

2.教师发现仅仅自主选择和自由组合还不能解决幼儿探究的需求,盲目更换材料反而让幼儿的科学探究只能停留在初期的低水平状态。可以尝试与幼儿一起深入探索,及时发现幼儿或停滞不前、或兴趣降低等游戏状态,提供更适时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三)“静心思考,陪幼儿玩”——鼓励幼儿玩出水平

教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发现,幼儿对探索鸡蛋活动的兴趣大大减弱了。教师们根据幼儿爱摆弄蛋宝宝的行为,又容易将蛋打碎的现象,设计了“帮蛋宝宝站起来”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幼儿寻找和猜想哪些材料能帮蛋宝宝站起来,可以找同伴及爸爸妈妈帮忙,并进行尝试与分享。

反思:

教师们在不断跟进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有效支持幼儿探索、提高游戏水平的方法,同时,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人保护能力。教师们意识到除了材料的投放外,还有教师的适宜的指导,例如:怎么提问?怎么捕捉幼儿的探索兴趣点?这说明教师们从观察者、支持者转变为引领者,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此阶段中教师从多方面思考去解决遇到的上述问题:一是善于发现并珍惜适时教育的机会,充分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拓展幼儿游戏内容。二是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三是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设计新游戏的多种方法。

后续的观摩研讨中,教师们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在科学区现场的活动中,如何实施适宜的指导行为?教师们发现在幼儿科学探究中,教师的介入如建议或提问虽然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的提问和帮助越多,幼儿失去自主探究、自我突破的机会就越多。由此,我们对师幼“双主体”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1.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呈现出教师与幼儿共同组合而成的双边性活动,是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学习这两种活动的对立统一体,它们分别是“引导”与“学习”的不同主体,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在师幼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主体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共处一体。

2.双主体的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他们不仅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一些知识,还能够对自己获取到的一些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在这些信息处理完成后,也能够及时地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在这个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信息,对幼儿在各个领域更好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师幼双主体性呢?我们意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的主体性。首先,创建平等、和谐并能激起幼儿求知欲的环境,为幼儿营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勇于尝试、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其次,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充分了解幼儿的各方面需求、愿望和动机,着重发挥幼儿这一主体具有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最后,充分地肯定和鼓励每一位幼儿的探究学习,帮助幼儿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要时刻注重幼儿自主探究的主体性原则,对幼儿自主探究的内容与方向应有深刻理解并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当有可能出现关键经验时,教师的一句提问或指导语、一个眼神或动作都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观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进行适宜的指导,既避免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也避免幼儿低水平的重复游戏。

总之,教师与幼儿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在平等、和谐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互动关系。师幼双主体的完美结合是优质、高效的教育活动的保证,也是提高師幼总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鸡蛋主体科学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