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乡镇学校建设管窥

2021-12-20方禄为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校名乡镇师生

方禄为

一、未来乡镇学校是用爱而为的生命教育

(一)真、善、美的终极目标

教育直面人生,人生因教育而变得有意义。我认为,每个生命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潜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唤醒生命,使生命更幸福、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对生命个体关怀,注重生命体的成长,给生命最大最自由的发展空间。

朱永新先生在《教育改变中国》一书中认为——中国需要一场新的农村教育运动。我赞同这个观点,结合历史与现实,“寒门难出贵子”这种现象和论断是不公平的裁决。排除各种寒门难出贵子的因素,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在乡镇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倾注的爱的教育太少,生命个体成长空间受限,真善美教育在乡镇学校教育中有所缺失,个体生命没有得到完全发展。因此,未来的乡镇学校需要用爱而为的生命教育,把博大宽容的爱注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把爱的细胞注入到学校教育肥沃的土壤里,让“寒门难出贵子”的定论不再成为定论。

与此同时,朱永新先生认为未来的学校并不止于对未来的畅想,而是正在进行的过程。我想的却如此,我所在這所乡镇中学更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恰如朱永新先生所说——方向比努力重要。用爱而为的教育就是未来乡镇学校的方向,同时,一些学校典范也为我们指明方向。

用爱而为,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向美而生,因爱而生。

(二)因爱而生的未来乡镇学校

如果说,爱是吹彻灵魂深处的爱,学校就应处处充满爱。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从校名着手,我认为校名最好不要用地名来命名,地名只是指向地域,并没有实质的品格寓意。因此,用品格命名的校名可能比地名命名的校名更有意义。就像马云在杭州森林里办的一所幼儿园,取名为:云谷。云是“凌云”之志,谷是“虚怀若谷”,云谷一词指向的是志向和谦虚,校名也就是这所了不起的幼儿园的品格。更进一步,我们校名是“北闸中学”,当师生前往北闸中学的时候,只是指向了地域名,若是换一个具有品格词性的校名,那么每次回归学校或是身处学校时,心里便会升腾起激动,也更有归宿感和幸福感。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让一切事物变得美好。我们还可以在苹果树上安置一些鸟巢,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生命体的爱与被爱,“爱”润物无声,又润物有声。

未来乡镇学校,入目皆是爱,细节彰显爱,用爱心打开师生的真心,生命本体自觉地发展。学校向爱而生,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用美好引领美好,用美好涵养美好。

二、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师生座谈会大会上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遇到一个好老师,既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教育振兴的希望。那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呢?判定好老师的个人观点数不胜数,我认为,能与师生建立共同体的老师是好老师,也就是能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的老师。

21世纪是一个发展多元的世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未来的共同体。当下疫情就是一个例子,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现实中发展完善。就教育而言,人类共同未来的共同体更需要团结和共鸣。使学生能够和教师在一个频道上引起共鸣,打造师生共同体,教育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传承与文化传承一脉相连

朱永新先生在《教育改变中国》中认为,“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濡染。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却又超越具体制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学校教育也关注生命,文化兴,则生命新,因此我认为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注入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本质上来说是立足之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未来乡镇中学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一)课程建设应闪耀传统文化的光彩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阵地,课堂教育可以把文化的珍珠一颗颗串起来。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在学校课程中应该有两大类课程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一类是专为文化设计的专门课程,。古典音乐、传统节日和礼仪、文言课堂、中国武术等,让文化走进课程,课程服务文化,学生才可能更接近文化。另一类是在普通课程中应该闪耀传统优秀文化,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是文化课程,语文、历史、数学、生物等学科都可以很好的和文化相结合。我认为,好的课程并不是教授专业知识的课程,而是具有文化因子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二)校园串起文化气息

未来乡镇学校的校园环境不仅是环境优美,且要串起文化的一颗颗珍珠,让学校也弥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气息。也就是说,我们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走廊教室都应该充满文化和历史的气息。当师生走进我们的校园,就觉清风怡人、神清气爽,用历史来沉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为一个好的举措,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把历代学生的名字刻在一面墙上,这样的话,后来的学生就可以看看他们的学姐学长的足迹,以前的学生就有被历史记住的幸福感和归宿感,待归来,定会热泪盈眶。校园可做文化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不可求恢弘气势,铺张作秀,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校园的很多不起眼的角落刻上文化的符号。比如我们学校操场边的山坡不必夷为平地,来追求统一化一,可做一个苏州园林的雏形,学生可在茂林修竹中边体味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夺天工,又可捧着书卷晨读晚背。文化在润物有声但又无声的沉浸式情景体验中弥漫。

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校园文化。从一个学校的发展和生命体的成长来看,这两个方面都责无旁贷。南怀瑾先生认为:“文化是立国之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万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面临中断衰落的危险。”[①]因此,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也得举起文化的旗帜,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使命。文化将在教育教学中熠熠生辉,一个优秀的民族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一个文化优秀的民族,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四、结语

未来乡镇中学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让每个生命能在广阔自由的天地幸福成长;让每个生命敢于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教育情怀一定会盛开出教育梦想,让我们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校名乡镇师生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自己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