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21-12-20段方俊
段方俊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一、前言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在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成为文化的重要市场。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旅游是游客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旅游者完成文化身份的认同是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1]。
郑州,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拥有着包括少林寺、嵩山、豫剧、杜甫故里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资源。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甚至连少林寺这样核心品牌,都没有更好地与郑州城市、郑州旅游产生很强的关联认知。因此,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郑州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推动郑州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向全世界展现中原文化魅力,全面提升郑州的国际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旅游业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郑州乃至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最大化。
二、研究区域背景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郑州也围绕古商都、黄河、黄帝故里、少林功夫、天地之中等品牌资源先后提出了“商都郑州”“黄河之都”“华夏古都”“天地之中,功夫之都”等。目前,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形成1.6亿人口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覆盖全国2/3城市和3/5人口。基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的省内游市场和省外客源规模仍将保持同步快速增长。
根据图1所示,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首当其冲,景区、住宿、休闲娱乐场所等基本停业。因此,本文重点分析2000年~2019年期间旅游发展趋势,在此期间,郑州市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长迅速。相较2018年,2019年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3059.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实现旅游总收入1598.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文化旅游的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综合来讲,旅游业在郑州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 2000年~2020年郑州市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长趋势
三、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SOWT分析法是综合外界和内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是由美国教授韦里克(Heinz Weihrich)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战略分析理论[2-3]。本文尝试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市文旅产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危机做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战略。详见表1。
表1 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要素SWOT定性评价
1.内部优势分析(S)
第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郑州市自然文旅资源丰富,拥有黄河、嵩山等标志性的自然景观资源;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物国保单位达83处89项,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大型文旅项目众多,登封“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新郑黄帝故里园区带动力强劲;华强方特、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成为地标性文旅项目;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金鸡百花电影节、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大型活动日益成熟,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
第二,优越的交通、区位提供便利的集散优势。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在加速形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开通航线达到236条,国际交通枢纽门户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这都为文旅融合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庞大的人口、市场形成巨大的内需优势。郑州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劲,人口吸纳能力持续增强。同时,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文旅、创意产业等领域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2.内部劣势分析(W)
第一,产业定位与游客高品质需求不相适应,文旅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资源联动开发的观念不强,缺乏产业融合意识和创意型的策划。文旅融合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理念还相对滞后。
第二,产业开发与高品位的资源禀赋不匹配。首先是开发层次低。现有文旅产品多是对传统资源的直接利用,停留在浅层次、粗放型的观光式开发,缺乏深加工和精品化处理。其次是龙头带动不强。文旅资源开发管理分散导致旅游景区难以做大规模,难以完成从大到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是文化创意不够,科技运用不足。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创新的技术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郑州市在科技与旅游融合以及文化旅游创意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文创作为新的“催化剂”和“动力源”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第三,产业发展与支柱性产业地位不相符。首先是文旅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更多的因为旅游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没有把旅游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其次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景区管理上还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的问题,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不清晰,产业化进程缓慢。
3.外部机遇分析(O)
第一,优越的政策、战略条件。国家明确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等功能定位,并把郑州纳入到中部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对外开放等多重战略的核心地位。郑州在国家城市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郑州成为全国政策叠加优势突出的内陆城市,成为国家战略部署中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这给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二,社会观念的转变、社会需求增强。首先,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旅游观念逐渐转变。其次,河南省人口众多,社会需求层次多,加上郑州辐射能力逐渐增强,外省甚至国外的吸引能力也在增强。
第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沿线居民和游客走近黄河、游览黄河、品味黄河,让黄河流域的生态产品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大运河文化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河南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了外部机遇。河南在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进一步激发战略叠加效应。
4.外部危机分析(T)
第一,文化资源保护压力大,传承弘扬问题。古遗址、古墓葬等地下文物资源以及大量古建筑、石窟寺、古城镇等地上文物保护数量多保护压力大;文化遗产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异化问题突出,缺乏有效载体、标志性工程及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是城市发展重要名片,城市文化底蕴决定了未来城市竞争力和城市价值。但是从现有发展基础看,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第二,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联动发展不够紧密。旅游资源管理、文化传承与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建设联动发展紧密度不够,体制机制问题比较突出。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统筹规划,各政府部门联动性较弱,多头管理、各自为战、开发无序。尚未形成合力,集聚效应较弱,整体吸引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行业所需人才缺口较大。郑州市文旅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旅企业不强,为人才提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导致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人才缺乏同时又影响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循环。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多,但高端人才少。旅游人才职业认同度不高,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
四、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由SWOT分析可以看出,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都很突出,甚至同一因素有表现优势的一面也有表现劣势的一面。因此,本文对以上优势、劣势、机遇和危机在个别分析的基础上,将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的SWOT综合成分析矩阵(见表2)。根据SWOT分析的原则,发展战略是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弱化内部劣势和外部危机。综上所述,本文将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分为4中战略类型(见表2),分别为增长型战略(SO)、扭转型战略(WO)、防御型战略(ST)、抗争型战略(WT)。
表2 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的SWOT综合分析矩阵
SO战略是发挥优势、利用外部机遇的一种增长型战略。要靠实力与机遇的结合,目前郑州文化旅游发展的自身实力还不够,文旅融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共同作用,促进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WO战略是利用机遇、弱化自身劣势的一种扭转型战略,郑州市文旅融合发展要激发内力与外部机遇结合,突破发展瓶颈,将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高度。ST战略是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外部危机,是一种防御型战略,在郑州市文旅产业融合不足,外部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ST战略可以循序渐进稳妥推进郑州市文旅产业健康发展。WT战略是既要规避危机也要减少劣势,是抗争型的战略,对于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而言,多数还没有实力采取这种双向进攻型的战略。
综上所述,无论是SO战略中的优化培养模式、WO战略中的加强旅游形象定位建设,还是ST战略中的旅游市场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WT战略中优化旅游发展思路,形成文旅一体化发展,都是文化旅游一体化,进行深度融合的发展范畴。所以郑州市的文化旅游发展要建立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展。
五、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郑州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讲好内在历史故事,在文旅融合提供配套体系和支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转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主体,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1.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项目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从打造一批优质的文旅项目开始,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首先,通过沿黄文化资源的转换利用,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城市名片。其次,建设仰韶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带。加强对裴李岗遗址、青苔遗址、西山遗址、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等开发挖掘,打造国家级仰韶文化示范带。再次,举办“华夏源·黄河魂”文化旅游节,培育和推广郑州文化旅游形象。通过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郑州市中华文化的名片,提升郑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2.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设施
优质的基础设施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建立高品质的交通服务体系。提升高铁、航空、公路、地铁等之间的衔接水平,实现交通点、市区、景点之间的快速通达。重视城区和景点内部的停车场、食宿设施、集散服务地等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二是要建立高品质的文旅产业设施。推动文旅景区景点内服务设施、文化建筑、场地场馆的提质升级,改善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水平。三是推动文化设施的智慧化建设。实现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和营销智慧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智慧化建设。
3.做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市场
文化旅游的关联性强、产业链长、带动能力足,要推动文化旅游的交叉融合、多层次融合及跨界融合,一是推动文旅与商贸、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推动发展购物、会展、休闲、健身、娱乐等融入发展,建立文旅引领的产业联动体系。二是推动文旅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融合。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评估,结合乡村资源特色,打造特色文旅示范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推动文旅与生态、健康、教育等融合。通过开发研学游产品,推动文化、教育与旅游的多领域融合,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支撑、区域特色为支点、主题串联为方式、创意设计为突破点,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及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旅服务和产品的诉求。一是串联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景区,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二是精细设计,高标准谋划,深入挖掘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打造山水环绕、人文共生、诗画相连的全域大景区。
5.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加大文化旅游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懂市场、会策划、擅经营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吸引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旅游等高等学府入驻郑州,培养郑州本地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城市文化艺术氛围。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旅游科技和管理人才;奖励机制常态化,每年设置年度文旅创新奖,对于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