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趋势分析
2021-12-20鲁朝辉
鲁朝辉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35)
加里·杰里菲等(1999)在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具有网络化的特征,跨国公司即为价值链的节点。该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生产活动的全球布局,处于各个节点的企业利润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对全球价值链研究时,相关学者以价值链上各个节点的增值能力为依据,绘制出了U形曲线,左端为技术环节,中间为生产环节,右端为营销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链的U形曲线
在技术和营销环节,企业能够创造的价值较高,而靠近生产环节的底端,价值最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对于处于曲线底端的制造业提高企业的附加价值以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国并购的内涵
并购主要是指两个企业之间进行的兼并和收购行为。因此跨国并购可以理解为所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一种兼并和收购方式,具体来说是某个国家的家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利用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方式,取得其他国家企业一定的股权或者资产,进而能够拥有对方部分或者全部的控制权。依据并购方式、支付方式等不同的方法,跨国并购具有不同的分类,较为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并购双方所在行业的相关性划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
1.动因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也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头戏,学者们结合对外投资理论和并购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主要是指在既定产量的前提下,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机器设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市场势力扩大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Oliver Eaton Williamson认为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在于获得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垄断,而不在于效率的提高。但是 Alfred D.Chandler持相反的态度,并通过实证证明企业规模扩张的目的在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2)代理成本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Harvey Leeibenstein提出的X非效率理论,即现代企业中,由于两权分离,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代理人往往会在缺少有效监督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就面临低效率,当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适当的变动就会带来效率的显著变化。在此理论基础上,Jensen 提出了并购的代理成本理论,管理者效率存在差异性,通过并购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变动,并购后管理者的变化也会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3)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类不同组织模式,它们具有各自的交易模式。但是无论哪种交易,都存在一定的费用。企业并购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内劳动分工的交易成本显著低于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企业进行并购,内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外部风险,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该理论同时也为企业的边界理论奠定了基础,企业并购产生的边际内部交易费用增加额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减少额时,企业便达到了企业外部扩张的边际。
(4)市场势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能够有效减少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并购整合行业内的参与者,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获得技术、人力以及资本等资源,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控制。跨国并购能够整合国际市场上行业内的企业,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来安排企业的运营,有助于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跨国并购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市场环境,其复杂程度显著高于本国境内并购,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受到数据、方法等影响,以上相关理论在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因也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
(1)获得关键技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虽然总体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高端制造业,尤其是产业的核心技术层面竞争力严重匮乏,直接导致我国企业承担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除了企业要积极投入经费进行研发之外,通过并购国际上同类产品或者产业链上具有先进或者核心技术的企业,帮助企业获得短期内自身研发无法或者较难取得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势力,平滑企业微笑曲线底部或者由底端移向技术端,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得更多附加价值。
(2)拓展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竞争程度也逐渐加剧。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受制于核心技术的匮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尽管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极低。为了改变这一窘境,跨国并购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拓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国并购,直接并购同一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或者生产链条上的企业,能够节省企业新设海外企业的成本,同时获得产品生产的资源和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市场的战略布局,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额。通过跨国并购,也有利于企业突破贸易壁垒,减少关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能够帮助企业移向全球价值链曲线的上端,获得更多收益。
(3)延伸产业链。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企业意识到处于世界经济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成为了微笑曲线的重要参与者,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核心技术和优势资源,以期获得价值链的中高端附加价值。对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产业链延伸的方式有两个类型:一是通过并购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获得优势资源,重构生产和设计研发、销售等环节,跃升至价值链的高端;二是并购价值链底端的企业,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占领世界市场。
(4)政府动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走出去”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推动了大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相关数据显示,在2013年以后,受国家政策支持的鼓励,有关“一带一路”的国家支持并购项目多达105项,交易金额达到约92亿美元。另外,国家为海外并购项目顺利进行还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支持,例如2008年、2015年分别制定并修改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这对于并购企业获得很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国家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对海外并购的顺利进行扫清了一定的障碍,提高了并购项目的效率。
二、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受技术、交通、资本、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通过对1984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并购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现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1.并购目标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我国的企业跨国并购受到东道国的市场、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跨国并购的目标地区大多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诸如中国香港地区、美国、开曼群岛、澳大利亚、巴西、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等。
2.并购目标行业重心发生转移
我国的企业并购起步于1984年,至今按照其交易数量和金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的并购行业特征具有不同的侧重。在海外并购的起步阶段(2002年~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外资投资和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速度迅猛,这一阶段海外并购的主体为石油、铁矿、煤矿等能源型行业,其次为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海外并购的下一阶段即为迅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逐步开始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等进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海外并购也呈现井喷之势,这一时期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互联网服务期和工业机械领域。在最近几年,我国的海外并购也出现的新的势头,高端技术领域和文化体育领域的并购越发活跃,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并购金额都遥遥领先,其中美的收购德国的卡库、海尔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腾讯收购芬兰的Supercell、巨人网络收购Playtika,均创造了我国海外并购交易史上的辉煌记录。
3.民营企业逐步走上海外并购舞台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拉开了民营企业走向海外的大幕,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海外运营、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国际化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在2014年之前,国有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规模经济效应、资源优势等有利条件一直处于海外并购的主体地位,在2014年之后,众多实力显现的民营企业也开始跻身海外并购之列。相比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体量小、决策效率高、市场化要求高等特点,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目标明确,出手果断,更多的是聚焦于信息技术、科技以及零售行业。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如火如荼,企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的运行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鉴于此,国内外多跨国并购的审查也越发严格。由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在谋求技术及优势资源的驱动下也具有了新的变化。
1.目标定位于优势无形资源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进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得核心技术以及品牌资源,跨国并购成为其最优选择。目前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方面处于优先地位,因此欧国等发达经济体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首选。跨国并购的主体也日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国有企业为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潜力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也加入到并购大军中,在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纵观全球价值链,可以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依靠其技术等无形资源优势始终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则扮演着一线生产工人的角色,若想实现价值链位置的提升,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只有获得优势无形资源才能够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除了谋求技术积累也在不断进行行业产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发展中国家进行新设合并,投资设厂,获取成本优势。
2.满足国际化经营需要
中国制造业企业直接跨国投资也是提升企业价值链的重要方式。以往关于跨国并购的研究大多关注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向外投资,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把发达国家的企业作为了并购目标。以发达国家优势企业做并购目标被称为逆向并购,这些优势企业在研发、销售、资源、商业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逆向并购的最主要的动因并不是获得技术,而在于优势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本优势、商誉等无形资源,以满足企业国家化发展的需求。
3.海外并购目标发生转移
纵观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了获得相关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优势,并购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发展基础较高,具有一定的资源吸引力。但是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受国际环境政策的影响日趋加重,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欧美等国家在并购审核标准、监管标准等方面设置了较多严苛的要求,导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本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众多新兴国家建立了较强的良好国际关系,企业之间的交往也不断加深,海外并购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获得资源优势同样具有新引力。
四、关于我国海外并购发展趋势的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概念的逐步被认可,如何获得价值增值是世界范围内所有企业的目标。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升级速度提高,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技术和资源发展瓶颈,海外并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机会,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1.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辅助功能
海外并购作为企业获得价值增值,实现公司海外发展战略的重要项目,是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需要企业项目选择、实施以及整合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作为后盾支持,降低并购项目中的政府色彩,需要建立健全企业海外并购的指导和支持平台建设,为企业海外并购方向、领域等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给予较多的政策支持,包括融资、减免税收、鼓励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帮助企业建立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护机制。政府积极搭建海外并购平台服务企业。企业的并购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前期成本高昂,在并购后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前期工作质量。政府应做好服务的角色,努力探索搭建一个集国内外企业、专业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各国政府商务机构等系统化平台,做好企业间的桥梁,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并购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
2.加强海外并购人才队伍建设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和市场化程度均较高,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起步较晚,整体并购能力较弱,尤其在并购以后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假设,打造一支专业并购团队。在并购项目初期的调研、信息搜集、并购过程中的谈判和定价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在专业能力、沟通协调、业务技术、法律等方面均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帮助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各类风险防范、提高并购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并购目标,获得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