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现状及培育路径

2021-12-20万小雨张信得

关键词:低收入城镇居民安徽

万小雨, 张信得

(1.合肥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合肥 230061;2.安徽农业大学 科技处,合肥 230036)

一、引 言

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释放消费红利的主力军[1]。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纳入两步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重要基础”[2]。目前,我国约有4亿中等收入人口,绝对规模世界最大。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扩大人力资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2]。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和外部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党中央部署了“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3]。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消费的主力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4]。

有关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学术界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生活质量划分,即除收入水平外,还包括财产、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生活方式、道德意识等。这类群体在社会上已具重要影响力,但这种划分实际中难以操作,也不合我国国情。二是仅按收入水平划分,但标准不一。一类是绝对标准,比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他们确定的中等收入的标准下限是每人每天l0美元收入,上限是每人每天100美元收入。国家统计局将中等收入标准设定为三口之家年收入10-50万元人民币,并测算得出 2017 年全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5]。另一类是相对标准,即以收入分布的中位值或平均收入为基线,设定上下限确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因中国居民收入分布的非对称性,且显著右偏,采用收入中位数来衡量中等收入更合理。而且收入中位数75%-125%的识别标准也是国外较流行且应用较广的识别方法之一,得到国际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6]。本文采用相对标准,但因缺少安徽城镇居民收入中位数相关数据,参考有关文献方法,将以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数的80%-200%来测算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7]。

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采用五等份收入分组法来确定不同收入等级的划分,即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这里不妨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带有中字的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称之为中间收入群体。显然“中间收入群体”和本文讨论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中间收入群体的概念是在五等份收入分组法的基础上引入的,比例相对固定,中等收入群体通常是指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边界较模糊,其占比随界定的标准不同而变化;中间收入群体包括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各种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中,有的标准将中间收入群体中的中间偏下收入组的部分群体排在中等收入群体之外,而中间偏上收入组的部分群体已列入高收入群体了。

当前,安徽正在奋力实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战略。本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为样本,分析研究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特征和成长困境,这对于全面提升安徽经济发展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和特征

中等收入群体的统计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年鉴统计了中间收入群体的现况,我们以此为基础推断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和大致特征。

1.收入绝对量

根据表1,安徽城镇居民2016年-2019年4年收入的年平均数低收入组为11 66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为21 796元、中间收入组为30 613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为41 493元、高收入组为72 505元,而城镇居民全省平均可支配收入为33 182元。所以中间偏下收入组为平均数的66%,中间收入组为92%,中间偏上收入组为125%,高收入组为219%。中间收入组及以下的群体收入明显偏低,高收入组拉高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平均值。

表1 安徽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群体人均收入绝对量(2016-2019年) 单位:元

2.收入来源结构

为分析方便,将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按中间收入群体计算。由表2,安徽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群体、高收入组分别占64%、62%、61.6%,收入越低,工资收入占比越高。经营性收入在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群体、高收入组中占比分别为10%、14%、19%,虽然不大,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收入越高从经营活动中获利越多。财产净收入(包括不动产收入和动产收入)总体偏低7%-9%,说明安徽城镇居民从金融产品和个人资产方面的获利偏少。转移净收入(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占比快速增长,说明我省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养老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都有所增加。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安徽省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过于稳固,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安徽城镇居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且占比过大,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比一直低下,增速不明显。

表2 安徽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结构及比例(2016-2019年) %

3.主要消费性支出

由表3知,安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主要是食品,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群体、高收入组年平均分别约为36%、33%、28%,低收入组比与中、高收入组高出3%、8%,解决吃饭问题仍然是低、中收入群体首要的问题。居住支出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群体、高收入组年平均分别约为21%、22%、20%,中间收入群体最高,这与改善居住条件强烈有关。

表3 安徽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群体家庭年人均主要消费性支出的比例(2016-2019) %

4.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及构成特点

本文测算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思路是:首先,利用城镇居民年收入的平均数的80%-200%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其次,确定中等收入群体分布在中间收入群体的层次;再次,假定数据是均匀分布的,从而理想估算出此层次属于中等收入的比例;最后,利用中间收入群体各层次的比重是固定的(各占20%)推算出城镇居民中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总体上看2016-2019年安徽城镇中等收入居民约占37%-48%。

由表4知,2016-2019年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长较快,但比重有所波动。结果显示,2018年后中、高收入组收入快速提升,加剧了安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更加右偏。虽然单纯从数量上来看,安徽城镇居民中中等收入比低收入、高收入人数多,但低收入、高收入合计人数和比例都超出中等收入,而且两头的比例明显偏大,这反映收入结构不理想,与“橄榄型”社会结构差距较大[8]。

表4 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在中间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

三、培育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

虽然近年来安徽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较快,但由于安徽城镇居民间收入一直存在明显差距,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收入偏低等问题,所以“提低”任务繁重,同时“稳中”不可忽视。为加速提高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与规模,实现2035年国家远景目标,可从以下几条路径培育和扩大安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

一是高质量发展是保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根本条件。保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根本条件是高质量发展。安徽近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安徽要继续抢抓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全面贯彻“双循环战略”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中开先局,给安徽城镇居民创造更多的发展红利。

二是优质的创业就业环境是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本条件。要大力加强公平正义法治环境、高效透明政务环境、竞争有序市场环境的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营商环境更优化,市场更有活力,实体经济得到更多重视,民众创业热情得到更好地保护。要高度重视个体小微创业是城镇大量人员灵活就业的“蓄水池”,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充的“秘密武器”。此外,安徽还要多措并举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不断在新经济新业态就业中有新典型,使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有稳固的支撑。

三是保障诸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强力措施不可或缺。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对生产的贡献明显提升,所以分配关系必须与时俱进地体现这个趋势性变化。安徽要积极谋划,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率先出台诸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强力措施,既建立有利于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又让更多的高端人才愿意在安徽扎根、奋斗、发展。

四是重视解决影响安徽城镇居民收入的短板问题。比如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普遍较低的问题。要大力构建股票、债券、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等金融平台。使群众在优质资产中增加获益机会。另外,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已成为民众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9]。

五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的城镇居民。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他们是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的主要对象。一方面要加强农村进城人员的就业和在岗技能提升的培训,提高其适应能力,并为他们降低在城市落户的门槛,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发挥一些农村成功的进城务工人员的优势,大力带动其他农民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 “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参与和融合发展,引导更多的农村人员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更快地富裕起来。

猜你喜欢

低收入城镇居民安徽
《安徽记事》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娶低收入老婆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