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的德育价值和教学策略

2021-12-19赵香彬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统编教材语文教学

赵香彬

摘要:笔者就单元课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从粗浅的理解和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给此类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带来些许的思考。

关键词:革命题材;德育价值;语文教学;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和自信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文化源泉。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素材和实例,就单元课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从粗浅的理解和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给此类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带来些许的思考。

一、单元内容的德育价值

(一)文本的德育价值

叶圣陶先生曾经就这段课文对传统语文的重要性和选材进行了评价,他说:“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而且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所描述的那些歌功颂德的小故事,抒发的动人心弦的思想和深厚感情,无不是凝结着我们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健康,有着很高的知识开导和教育的价值,而且他们的文字和语言是典范,便教利于学。

(二)本组课文的情感主旨

《从军行》充分地用于表现兵士们为了人民胜利保卫祖国矢志不移的崇高精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也是具有抒情性的歌颂人民爱国的诗篇,骚人热情地对其加以填词歌颂和进行赞誉了沦陷区祖国大好的前景和河山,对于南宋沦陷区匹夫的悲痛给予极大的安慰和怜悯,而对南宋的灭亡和统一者不规复的得失表示无比的气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充分表现了在伟大诗人杜甫听到了“安史之乱”宣告结束的音信后,心花怒发,巴不得马上就要全家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故乡。《青山处处埋忠骨》充分地表现了毛泽东丰富情感和精神气量。《军神》充分地表现了刘伯承坚强的精神战斗力和革命者的意志品质。《清贫》是为了赞扬我们每一个人民和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我们真正具有洁白朴素,清贫廉洁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作风,才能真正地具有这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这种实际行动。

(三)本组课文的核心价值

“知史方能通文”,文史不分开是对我国母语文化教育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中国革命传统作为题材的课文不仅能更好地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更重要地还能铸就他们牢固积极向上、追求理想的中华民族精神品质。《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懂得一代伟人的不凡,《清贫》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廉洁,《军神》课文则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认识人民的意志。

二、单元内容的教学思考

(一)尊重历史,自我判断价值

“尊重历史”的对象是为小学教师者,“自我判断价值”的对象则是小学生者。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革命和历史题材的选文不仅是为了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的传统和文化,更是可以丰富和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教育。

如,在课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因为这段课文的背景与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的历史文本背景相比甚远,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呢?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做了课前导读,重点需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一些文本历史背景的资料,主要内容分别包括:抗美援朝的抗日战争、毛主席简介、毛岸英简介。这些历史真实的事件和背景记载,能够极大地加深和拓广学生对毛泽东历史背景的认识和文本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尊重历史,符合“真”的要求,学生则能进行自我价值的判断,这是多么自由、享受、和谐的课堂啊!

(二)塑造人物,陶冶爱国情操

加强对革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教育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和《军神》中,把毛主席、刘伯承、方志敏这一个个历史代表人物鲜活生动地跃于字里行间,一篇篇的课文显得十分风韵悠长。

在课堂教学中,塑造典型的中华民族英雄和革命人物,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爱国的热情,让广大小学生深刻地体会得到、感受到,更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树立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

(三)描写人物,精心设计训练

在教此單元的课文中,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训练的深度。

1.写一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如今,毛主席在心里想什么呢?这个电报中情景的描写和留白,能更好地让我们的每个学生与故事的主人公之间在精神上产生了一种共识,产生了一种期许。“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忍着刮骨般疼的刘伯承此时此刻他在心里想什么呢?相信很多我们的学生在认真地思考和动笔时,有感同身受的痛。

2.找一找,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

《军神》中着力地详细描绘了沃克大夫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到钦佩的变化,同时也充分地刻画了刘伯承的超强的思想政治意志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3.查一查,体会人物的共性。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人物和资料,结合这些相关人物资料的一些共性和特点来讲故事,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

当然,学习本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观察和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相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教学效果更好。

三、结论

革命民族传统文化题材历史类课文的教学是近几年语文统编教材选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很多老师感觉比较难上的一类课文,如何真正上好这一类的课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继续进一步研究。例谈语文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其德育素养价值和其教学策略,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学生和教师能在其语言文字和其思想文化情感这两个方面都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编本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统编教材语文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大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德育价值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民俗的德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