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18郁蓉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媒体互联网改革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历来是高校思政教师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依托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模式,构建了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和使用新型学习平台,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全方位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系统地融进头脑,并落实到实践中。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互联网;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43-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之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该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1],指出要围绕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一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的理论课程,更是一门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通过践行去领会、感悟的实践课程。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能够将深奥的思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形态,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从而培养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2]。

一、目前概论课考核方式上的不足

据调查,目前各大高校概论课程考核的方式基本类似,以某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占30%)、实践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40%)三个部分。其中,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线上课程学习情况等;实践考核以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为主要评价内容;期末考试以考察课本理论知识为主,题型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为主[3]。此种考核方式是典型的过程化考核,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平时成绩构成中,课堂表现和线上课程学习情况容易存在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分数差异较大,也缺乏实效性。思政课程大多数是合班教学,授课学生一般有90—100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极少,教师也很难判断学生的真实课堂表现。线上学习中,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网络课程平台都存在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主动性、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能够按照网络平台和任课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对课堂学习的补充,但也有部分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没有认真观看教学视频,甚至存在“刷课”的现象,平台的数据结论存在不确定性,线上学习缺乏实效性。其次,实践考核中考核主体单一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缺乏思政教师以外的其他评价,特别是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形式,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最后,考核目标形式化,偏离了思政课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初衷。期末考试从闭卷笔试较变为机考,考试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书上的理论知识点,一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考试前突击背诵,考核结果无差别,偏离了考试的目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有没有切实的获得感也不得而知。

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在新时代乘势而为,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4]。

二、自媒体在概论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分析

自媒体和教育的联合是乘势而为。专为课程设置的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任課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有效参与,将上述因素集合起来,让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校园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航向,也必然是教学考核改革的航向标[5]。自媒体平台已经受到绝大多数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其影响力极大。基于自媒体平台的课程考核改革将更有助于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弥补当前课程考核中的不足。

(一)弥补传统考核形式依赖课堂的不足

传统考核对于课堂的依赖太大,一位任课教师面对的是百余位学生,始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评价。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获得感不高,学习的结果无法得到良好的反馈,故而无法客观评价,依托于自媒体平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二)弥补课程实施无法跟踪指导的不足

概论课是高校各专业通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属公共理论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面讲授且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机会较少,任课教师也因为院系不同或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跟踪指导,自媒体平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界限,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使客观评价的实现有了可能性。

(三)弥补考核对象单一性的不足

目前的思政课考核主要基于教师或教务部门的安排来进行,通过自媒体平台的资源发布和共享,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互动活动全面展示出来,而并非仅有个别学生的当场展示,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自评、互评,打破印象分、概念分的约束,弥补任课教师单一进行考核评分的不足,所得综合得分更加公正公平。

三、基于自媒体的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的思路

自媒体视域下的概论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以自媒体平台为媒介,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互动、参与各个项目评价为主要方式,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思想认识水平、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为目的。主要体现为:一个网络评价平台的建设、一个基于“自媒体”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一个基于自媒体平台的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一)考核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自媒体视域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构建

以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流行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方式,建立自媒体的教师端和学生端,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多重交流互动,将现实课堂中无法实现或者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依托自媒体加以呈现。利用自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趣味性、实时性,指导教师通过文件共享、课程讨论、线上评讲、教师反馈等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学生间相互浏览其他自媒体学生端,进行学生间的学习效果互评。

2. 新型学习平台的建立和使用

高校思政课集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文化课于一体,思政课的教学考核必须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考察,重视思政教育的导向功能。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设计相应的学习板块,打造专属于概论课程的自媒体公众平台。

3. 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全方位指导

基于“自媒体”的概论课程考核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和交流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打破原有课堂限制,真正实现自主交流,主动评价,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知识讲授和价值引导的主导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考核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师生互动,激发教师和学生间教与学的热情。

(二)考核改革的主要方法

1. 自媒体视域下的公共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基于“自媒体”的平台建设,强调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媒介的介入,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日常行为操守、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新型评价机制中来,注重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统一,从教师、学生、团队三方入手,共同评价,强调公正性和客观性。

2. 理论知识在自媒体上的分享与评价

充分运用超星尔雅、课堂派、雨課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在课前做好创建课程、导入资源、创建班级等建设,推送学习资源和主题讨论题;课中采取分组任务、随堂练习、问卷调查、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互动形式;课后布置个性化作业、主题任务,学生在平台以笔记、群聊、小组、测验等自主学习方式学习,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满堂灌的单一输入模式。

教师将课程资源上传至自媒体教师端,要求学生课后访问和学习。学生在自媒体学生端上发布学习心得,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话题或视频。教师、学生浏览自媒体学生端,以访问量和评论数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指导和评价。

3. 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与过程评价

学生将实践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实践汇报PPT、视频、图片、实践心得等材料上传至自媒体学生端。教师访问自媒体学生端,在线上可以实现多次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实践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并将提交的实践成果作为课程实训的考核依据,优秀的实训成果可以及时保留和共享。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评价。

4. 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形成

改革后的课程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期末卷面占20%,自媒体理论成绩40%(教师评价50%,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30%),自媒体实践成绩40%(教师评价50%,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30%)。提高了课程实践成绩的比例,增加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使得成绩构成更科学,更有说服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考核改革的优势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通过实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系统融入头脑,并落实到实践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针对有疑惑的问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发布在讨论群或者带着问题在课堂、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根据网络平台精准的学情统计进行分析总结,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疑问或问题进行疑难点和重难点知识解读,完成“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联通。

自媒体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利用网络课程和其他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展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学习,将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有效“衔接”起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闭环模式。自媒体平台打破原有的一个老师评价几十、几百个学生的困境,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公共平台上由师生共同评价,打破原有的课堂界限,实现线上线下齐互动,使客观评价的实现有了可能性。

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课堂形式发生了转变,在自媒体平台的融入下,实现了有效的智慧学习,既遵循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又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智慧结合。课堂由教师的“一堂言”变为了“多人言”,具备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参与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趋势。打造良好的网络平台,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考核方式的建设是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前提和必备条件,自媒体视域下的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模式探索,有助于推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全方位推进,也能为其他思政课程的改革探索出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0-12-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19-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 韩志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化考评体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6(01):88-89.

[4] 蒋沫沫. 创新视角看高校思政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的选择[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2):4-6.

[5] 唐雪梅,谭宏钢,王未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67-69+128.

(荐稿人:黄蕾,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思政专项)“‘四进四信’视域下高校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44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自媒体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改革”。

作者简介:郁蓉蓉(1983—),女,硕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媒体互联网改革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