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养成的策略研究

2021-12-18柳叶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柳叶

摘要: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了数感的重要意义,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养成数感存在困惑。结合文献梳理和教学实践,针对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主要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方法、运用数量关系、抓住课堂活动中的生成、使用數量量表测量等方面提出学生数感养成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45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感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是教育聚焦的话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促使小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是小学教师亟待思考和落地的问题。结合近20年的数感相关文献梳理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策略,希望对小学教师数感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数感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对数感的认识不足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教师对数感素养的养成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困惑,教师对数感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去挖掘数感深层次的维度划分,部分教师认为数感过于抽象,不好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感的认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再结合自身经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促进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

(二)教师在培养数感中的方法不当

十大核心概念提出至今已有十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少关注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在促进学生数感素养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

二、小学数感养成的教学策略

(一)在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养成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他们在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各发展良好的数感。”

通过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分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还可以是一条线段等。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举例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对于概念教学,学生内化后再外显,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单位“1”,然后根据创造分数的过程说一说怎样才能得到分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是否真正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还能用分数表示?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数,根据不同的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了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主动的在生活中找分数、用分数时,说明学生切实的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感悟分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数感。

(二)在提升教学方法中养成数感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例如,在“几分之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演示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不够整分只能分一半时,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出这“半个”,由此引出二分之一与半块蛋糕对应,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建立直观表象;在教学分数比大小时,力争做到分数与图形一一对应,学生根据涂色面积的大小,准确判断分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如果在学习新知中、动手操作活动中、完成练习中,有意识地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就会为发展学生数感争取到机会。

(三)通过运用数量关系养成数感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数量关系”,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分析以及解决都离不开数量关系。教师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高度重视“数量关系”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本质,将生活情镜巧妙的融入到“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将会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例3时,我们设计了这样情境,给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0.9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这样的情境设定便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让学生初步的认识到先算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再用总的面积去乘每平方米要用的油漆克数=总共的油漆重量。根据理解的数量关系,学生列出算式,进而探究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方法。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与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一一对应,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结语

数感作为学生学习数学与联系现实问题的桥梁之一,在后续的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学生数感素养的养成需要经历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侧重数感的表现,分维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课堂上创设有思维的教学活动,有意识、有策略地渗透,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自己主动去探索,促使学生养成数感素养,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顶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 考试周刊, 2017, 000(0A5):95.

[2] 张汝贤.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4).

[3]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 教育研究. 2015(11)

[4]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 教育研究. 2015(11)

[5]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 教育研究. 2015(11)

猜你喜欢

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