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1-12-16王志苏浩唐悦恒聂可馨王宏展高洋董慧陆付耳黄文雅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黄连降糖胰岛

王志 苏浩 唐悦恒 聂可馨 王宏展 高洋 董慧 陆付耳 黄文雅

摘要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能部分缓解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历史悠久,应用前景广阔。其中,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T2DM)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交泰丸治疗T2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交泰丸;小檗碱;胰岛素抵抗;抗炎;B细胞;脂质代谢

Abstract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which is not only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but also brings heavy financial burden to society and families.Oral antidiabetic drugs,insulin and other anti-diabetic drugs partly alleviate the problems of insulin secretion defects and insulin resistance,but side effects arepointed.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eating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with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by Jiaotai pill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 of T2DM with Jiaotai pill.

Key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iaotai pill; Berberine; Insulin resistance; Anti-inflammatory; B cells; Lipid metabolism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9.001

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报告指出全球2017年约有4.25亿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内容,我国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患病率在2015—2017年已升至11.2%。T2DM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目前T2DM的治疗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为主,但是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口服降糖药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不断出现。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较少不良反应的优势,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交泰丸首见于明代韩懋《韩氏医通》一书,由黄连和肉桂2味药组成,组成比例为10∶1。交泰丸交通心肾,清心温肾,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不寐症,但目前多项研究发现交泰丸对T2DM有治疗作用。现就交泰丸对T2DM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交泰丸治疗T2DM的配伍比例

汪健红等[2]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喂养建立Wistar大鼠T2DM,分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交泰丸1组(黄连∶肉桂为2∶1)、交泰丸2组(黄连∶肉桂为4∶1)、交泰丸3组(黄连∶肉桂为10∶1)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大鼠给予灌药剂量相同,治疗8周后,经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病理学的结果后,发现所有交泰丸组对大鼠T2DM都有一定治疗作用,包括降糖和调脂,其中交泰丸1组疗效较好。

另外,袁琳等[3]采用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討交泰丸中黄连、肉桂不同配伍比例(包括10∶1,10∶3,10∶6)对db/db小鼠的降糖作用。发现黄连-肉桂10∶1,10∶3,10∶6不同配比的交泰丸对db/db小鼠均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但以10∶1比例效果最好。综合来看,Wistar大鼠T2DM模型和db/db小鼠T2DM模型经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治疗后,均有良好的降糖和调脂效果。然而最佳的配伍比例由于模型大鼠和小鼠的差异性而结果不同,确定交泰丸治疗T2DM的最佳配伍比例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进行评估。

2 交泰丸治疗T2DM的剂量

陆雄等[4]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5周,腹腔注射低剂量的STZ(40 mg/kg)建立大鼠T2DM模型,给予交泰丸(给药量3 g/kg)灌胃治疗3周,发现该剂量交泰丸治疗糖尿病有效。胡娜等[5]采用db/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包括模型组、交泰丸高剂量组(8.4 g/kg,人等效剂量的3倍)、交泰丸低剂量组(2.1 g/kg,人等效剂量)、罗格列酮组和db/m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空腹血糖、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的结果,发现高剂量交泰丸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低剂量交泰丸降糖作用不明显;通过观察胰岛的形态发现交泰丸高剂量组胰岛形状较规则,外分泌腺浸润现象减少,胰岛内细胞数目较多,偶见空泡变性。另外,李慧姣等[6]采用腹腔注射STZ(60 mg/kg)建立SD雄性大鼠T2DM模型,实验分组包括正常组、交泰丸低剂量组(2 g/kg)、交泰丸高剂量组(4 g/kg)、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经治疗后检测空腹血糖,结果表明交泰丸高剂量组空腹血糖降低,交泰丸低剂量组空腹血糖无明显改变,且高剂量交泰丸组胰岛形状较为规则,胰岛细胞数目较多,说明高剂量交泰丸组降糖效果明显。综上所述,交泰丸降糖的疗效与剂量正相关,高剂量交泰丸(大鼠4 g/kg,小鼠8.4 g/kg)降糖效果明显。另外由于交泰丸剂量梯度较少,只有纳入更多交泰丸剂量梯度进行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地剖析交泰丸剂量与降糖效果的关系。

3 交泰丸治疗T2DM的有效成分及组织分布

交泰丸由黄连与肉桂组成,近来多项研究发现黄连与肉桂的单体成分有降糖的效果。交泰丸中黄连单体成分小檗碱降糖相关研究最多,且备受关注。陈其明和谢明智[7]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经不同剂量盐酸小檗碱(包括10、40、80、120 mg/kg)灌胃后,发现40 mg/kg剂量盐酸小檗碱可显著降低血糖,50 mg/kg小檗碱可在第1、4、10天降低血糖。李应霞等[8]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造模组(四氧嘧啶诱导)、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60 mg/(kg·d)、中剂量40 mg/(kg·d)、低剂量30 mg/(kg·d)黄连小檗碱处理组,发现高剂量小檗碱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效果最明显,但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

汪群红等[9]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大鼠1周后,尾静脉注射STZ(60 mg/kg)进行T2DM造模,比较不同剂量小檗碱(包括30、60、120 mg/kg)对大鼠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小檗碱可有效改善大鼠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以120 mg/kg效果最佳。王结胜等[10]选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7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比较不同剂量小檗碱(包括30、60、120 mg/kg)的降糖效果,结果发现120、60 mg/kg下均具良好降低餐后血糖作用,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同样,陈远航等[11]发现小檗碱治疗糖尿病43例,临床有效率为81.39%,小檗碱对糖尿病患者有降血糖作用。

另外马航等[12]通过比较考察黄连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和药根碱)对自发性糖尿病KK-Ay小鼠的降糖活性,发现黄连生物碱中起降糖作用的主要是小檗碱和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和药根碱这些成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发挥不同的协同作用。交泰丸单体成分之一肉桂醛[13]和肉桂酸[14]在治疗T2DM中也具有降糖的作用。

高兴等[1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QQQ-MS/MS)定量测定交泰丸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7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包括小檗碱、小檗红碱、木兰花碱、药根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发现各成分主要分布于心、肝、肾脏,在脾脏和脑中分布较少;糖尿病模型下各成分在肾脏中的药物浓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肺脏中药物浓度明显减少;糖尿病模型下,小檗碱、小檗红碱、木兰花碱和药根碱在心脏中的分布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目前发现交泰丸中降糖的成分主要是小檗碱、黄连碱、肉桂酸、肉桂醛,其中小檗碱的降糖与剂量正相关且研究最多。

4 交泰丸治疗T2DM的机制

4.1 交泰丸保护B细胞功能及促进胰岛素分泌

胡娜等[16]选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STZ(37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经交泰丸水煎剂灌胃治疗5周后,通过胰岛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交泰丸组胰岛结构较完整,细胞数量相对增多,细胞内分泌颗粒较丰富,胰岛周边部导管上皮细胞样细胞增多,并向胰岛中央移行;并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交泰丸组胰岛内胰岛素阳性细胞较多。邹欣等[17]采用STZ尾静脉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T2DM模型,通过胰岛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组胰腺组织见明显脂肪沉积,经检测胰腺TG含量后发现胰腺组织TG含量明显升高,并且发现胰岛细胞凋亡增加;同時观察交泰丸组的胰岛形态学,发现交泰丸组胰腺组织脂肪沉积减少,胰腺组织TG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胰岛细胞凋亡减少。以上研究均表明交泰丸能改善T2DM胰岛形态及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与抑制脂质沉积有关。另外,Chen等[18]研究加味交泰丸(包括黄连、肉桂、黄芪、绞股蓝、葛根、桑叶、三棱)治疗T2DM大鼠,发现加味交泰丸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功能可能与增加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和胰岛素的表达有关。

研究发现,交泰丸中主要有效单体成分之一小檗碱对胰岛B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吕秋菊[19]发现在高糖状态下,60、120 mg/L的黄连素能明显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刘红樱和胡齐鸣[20]探讨小檗碱对T2DM(湿热内蕴型)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方案中将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并在2周后观察组加用小檗碱,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疗程均为8周,通过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等结果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发现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的作用。张娟等[21]发现小檗碱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脂毒性作用时间越短,小檗碱的保护作用越好,随着脂毒性作用时间的延长,小檗碱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吴惠玲[22]研究发现小檗碱对四氧嘧啶损伤的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小檗碱对B细胞其凋亡的抑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调节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PDX-1信号通路有关。张娟等[23]探讨研究小檗碱保护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TC3细胞的可能机制,用1.0 mmol/L棕榈酸干预建立胰岛βTC3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小檗碱干预;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PTEN、p-AKT、AKT、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Bax)、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的检测,发现小檗碱可改善棕榈酸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抑制脂毒性导致的PTEN表达增加,下调促凋亡基因Bax、Active-Caspase3的表达,并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及AKT的活化,从而拮抗棕榈酸诱导的B细胞凋亡,保护B细胞功能。另有研究发现小檗碱和黄连提取物对Rin-5F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发现小檗碱和黄连提取物能改善Rin-5F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周期、脂毒性胰岛细胞增殖和多聚ADP核糖转移酶(PARP-1)的蛋白表达,说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B细胞增殖和PARP-1的蛋白表达有关[24]。有研究者认为小檗碱保护胰岛B细胞可能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有关[25]。对于另一个单体成分黄连碱的研究,黄运芳等[26]认为黄连碱可调节色氨酸羟化酶1(TPH1)的活性,这可能是黄连碱和小檗碱发挥降糖作用的机制。以上关于小檗碱的动物实验还有细胞实验均表明小檗碱对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小檗碱保护胰岛B细胞的机制呈现多靶点多通路。

综上所述,交泰丸及其有效的降糖单体成分(主要是小檗碱)对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及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而黄连碱研究较少。

4.2 交泰丸改善胰岛素抵抗

交泰丸经研究发现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许啸虎等[27]探讨研究交泰丸对于胰岛βTC3细胞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STZ并同时联合喂养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交泰丸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大鼠均给予相应干预8周,通过检测FBG、空腹胰岛素(FINS),然后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发现交泰丸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全世建等[28]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加相对小剂量注射STZ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发现加味交泰丸能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以上研究明确了交泰丸可以改善T2DM的胰岛素抵抗,但是交泰丸改善胰岛素水平的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相应研究。另外Huang等[29]研究交泰丸治疗睡眠剥夺大鼠的机制,发现交泰丸可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该机制可能与调节生物钟蛋白有关。

交泰丸起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小檗碱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黄娟等[30]探讨并分析了小檗碱对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治疗加小檗碱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胰岛素干预;最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FFA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小檗碱能够通过抑制TNF-α及FFA的表达,起到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林峰等[31]研究探讨小檗碱对妊娠糖尿病(GDM)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雌性SD大鼠5周,交配受孕后第1天腹腔注射STZ(25 mg/kg)建立GDM大鼠模型,妊娠第1~19天给予200 mg/(kg·d)小檗碱溶液灌胃干预,监测各组大鼠孕期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发现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模型组孕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经小檗碱干预后GDM孕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血糖降低,同时发现肝脏细胞质IκB激酶β(IKKβ)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减少,C反应蛋白(CRP)、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减少;此研究指出黄连素可以通过IκB激酶(IKK)/NF-κB信号通路,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GDM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以上研究均显示小檗碱可以通过抗炎去改善胰岛素抵抗。另外,肝胰岛素抵抗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密切相关,徐佳[32]探究小檗碱是否可以通过激活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调节线粒体融合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a1)来改善肝胰岛素抵抗,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发现小檗碱作为一个有效的降糖药,可能通过调节SIRT1/Opa1通路改善肝胰岛素抵抗,进而治疗T2DM。张韶君等[33]发现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主要是通过上调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最终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许啸虎[34]发现小檗碱通过肝激酶B1(LKB1)-磷酸化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AMPK-TORC2)信号通路抑制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糖异生。综合以上研究,小檗碱抗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与抗炎及调节糖代谢相關通路有关。

综上所述,交泰丸及主要降糖活性成分之一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其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体成分小檗碱。

4.3 交泰丸调节脂质代谢

交泰丸有明显的降脂作用。Huang等[35]发现交泰丸可以抑制T2DM患者肝脏的脂质沉积。许啸虎等[27]采用STZ联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二甲双胍组、正常对照组,检测血脂(TC、TG、HDL-C、LDL-C)后发现交泰丸组血脂下降,说明交泰丸能够有效调节T2DM的血脂异常。龚艳琳等[36]探讨交泰丸及其单味药对T2DM大鼠异位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STZ加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黄连组、肉桂组、二甲双胍组,各观察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等指标,以及各组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肝指数增加,肝酶活性升高,HOMA-IR增加,肝脏、心肌、骨骼肌组织TG含量升高,病理学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大鼠肝指数下降,HOMA-IR下降,肝脏、心肌、骨骼肌组织T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组织学接近正常;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交泰丸组肝脏、骨骼肌TG含量明显降低,黄连组骨骼肌TG含量明显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交泰丸能有效降低肝、骨骼肌等组织的脂质沉积。

研究发现交泰丸中单体成分小檗碱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小檗碱在脂肪代谢和脂肪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水平、调控C/EBPs的表达水平、增强AMPK及其下游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有关;小檗碱调节脂质的代谢可能与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水平、降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载脂蛋白B(ApoB)的表达、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提高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有关[37]。

4.4 交泰丸抗炎作用

Su等[38]研究长期部分睡眠剥夺对肥胖抵抗大鼠糖代谢及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探究交泰丸改善失眠大鼠的系统性炎症和糖代谢紊乱的机制,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TNF-α水平,PCR检测肠道局部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睡眠剥夺可以激活肠道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增加肠道IL-6和TNF-α表达水平,血液循环中IL-6和TNF-α水平增加,交泰丸可改善部分睡眠剥夺大鼠糖外周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方龙娟[39]发现交泰丸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慢性低水平系统性炎症,同时改善了糖脂代谢异常。

研究發现交泰丸单体成分小檗碱也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王佳等[40]发现小檗碱可以通过上调炎症抑制基因NR4A1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保护作用,NR4A1可能是小檗碱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靶标。小檗碱治疗糖尿病抗炎的机制研究中,小檗碱抗炎可能与AMPK激活和MAPK抑制有关[41]。另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小檗碱抗炎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NF-κB信号通路也是小檗碱发挥抗炎活性的重要靶点[41]。

5 交泰丸治疗T2DM并发症

交泰丸也对T2DM并发症有效,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抑郁、糖尿病合并失眠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胡娜等[42]观察交泰丸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采用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处理4周取肾脏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最后发现交泰丸能够显著改善db/db小鼠肾组织损伤。另外,许啸虎等[27]发现交泰丸能改善糖尿病肾脏,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刘慰华等[43]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模型,将糖尿病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消渴丸对照组(0.7 g/kg)、复方交泰丸低剂量组(0.17 g/kg)、中剂量组(0.51 g/kg)、高剂量组(1.53 g/kg),每组10只另选同批次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共12周,检测FBG、肾重/体质量百分比(肾脏指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排泄率(UP24)、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O、醛糖还原酶(AR)活性与基因表达,最后发现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脏指数、FBG、BUN、Scr、UP24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交泰丸各剂量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NO水平、AR活性与其mRNA表达明显上升,复方交泰丸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及NO水平明显降低,复方交泰丸中、高剂量组肾组织AR活性与基因表达明显降低。李娟娥和姜小帆[44]发现交泰丸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下调GSK-3β蛋白表达和上调p-AKT,p-GSK-3β表达有关。李俊等[45]研究发现交泰丸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良好。陆伟珍等[46]发现交泰丸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而且可以更好地调节患者血糖,对T2DM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陈广等[47]加味交泰丸可防治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关。

6 结语

交泰丸治疗糖尿病作用明确,其机制主要包括保护胰岛B细胞、促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调脂,其降糖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交泰丸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防治作用,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交泰丸治疗糖尿病前景广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能江,张智海,陈薇,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亮点解读及糖尿病中医指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6):652-655.

[2]汪健红,陆付耳,董慧,等.不同配伍比例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71-2276.

[3]袁琳,李慧姣,胡娜,等.交泰丸不同配比组方降糖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8):130-137.

[4]陆雄,袁琳,陆灏,等.交泰丸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27-1328.

[5]胡娜,袁琳,林敏,等.不同剂量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474-476.

[6]李慧姣,胡娜,袁琳,等.不同剂量交泰丸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3,33(5):678-681.

[7]陈其明,谢明智.黄连及小蘖碱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6,21(6):401-406.

[8]李应霞,成小蔓,何海霞.黄连小檗碱对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血糖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70-71.

[9]汪群红,何贤君,胡敏,等.小檗碱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531-2533.

[10]王结胜,戴关海,李唯佳.小檗碱抑制肠道二肽基肽酶-Ⅳ的降糖机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5(5):485-491.

[11]陈远航,邓诗清,黄小玲.黄连素的降血糖药效学试验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23-25.

[12]马航,胡慭然,邹宗尧,等.黄连生物碱降糖作用研究及构效关系初探[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1):1575-1579.

[13]Zhu R,Liu H,Liu C,et al.Cinnamaldehyde in diabetes:A review of pharmacology,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J].Pharmacol Res,2017,122:78-89.

[14]Adisakwattana S.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Mechanisms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Nutrients,2017,9(2):163.

[15]高兴,毕欣宁,陈建华,等.交泰丸中7种黄连生物碱在糖尿病大鼠组织分布的变化[J].中南药学,2018,16(6):749-754.

[16]胡娜,袁琳,刘志强,等.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5):387-389.

[17]邹欣,刘德亮,陆付耳,等.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脂肪沉积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2106-2111.

[18]Chen G,Yang X,Yang X,et al.Jia-Wei-Jiao-Tai-Wan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by improving β cell function and reducing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ic rats[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1):507.

[19]吕秋菊.黄连素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1):47.

[20]刘红樱,胡齐鸣.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12-14.

[21]张娟,刘文姝,赵原,等.小檗碱对游离脂肪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的保护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3):2442-2447.

[22]吴惠玲.小檗碱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12):2213-2218.

[23]张娟,赵原,赵晓宏,等.PTEN参与小檗碱保护脂毒性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5):810-814.

[24]Jiang YY,Cui HM,Wang JL,et al.Protective role of berberine and Coptischinensis extract on T2MD rats and associated islet Rin-5f cells[J].Mol Med Rep,2017,16(5):6981-6991.

[25]Shen N,Huan Y,Shen ZF.Berberine inhibits mouse insulin gene promoter through activation of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may exert beneficial effect on pancreatic β-cell[J].Eur J Pharmacol,2012,694(1-3):120-126.

[26]黄运芳,单贺珍,张婷,等.小檗碱和黄连碱对T2DM小鼠结肠和胰岛β细胞色氨酸羟化酶1的影响[J].中南药学,2020,18(5):761-764.

[27]许啸虎,周俪姗,邹欣,等.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111-115.

[28]全世建,桂菲,黑赏燕,等.加味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51-54,58.

[29]Huang WY,Zou X,Lu FE,et al.Jiao-tai-wan Up-regulates Hypothalamic and Peripheral Circadian Clock Gene Cryptochrome and Activates PI3K/AKT Signaling in Partially Sleep-deprived Rats[J].Curr Med Sci,2018,38(4):704-713.

[30]黄娟,胡维,林湘东.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7):4130-4132.

[31]林峰,吴洁,王晓,等.黄连素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647-1651.

[32]徐佳.黄连素通过调控SIRT1/Opa1通路改善肝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33]张韶君,高江琴,邱贵娟,等.黄连素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葡萄糖转运蛋白4信号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1569-1571.

[34]Xu XH,Hu Q,Zhou LS,et al.Berberine Inhibits Gluconeogenesis in Skeletal Muscles and Adipose Tissue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via LKB1-AMPK-TORC2 Signaling Pathway[J].Curr Med Sci,2020,40(3):530-538.

[35]Huang Z,Xu X,Lu F,et al.Jiao tai wan attenuates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567045.

[36]龔艳琳,陆付耳,董慧,等.交泰丸及其单味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异位脂肪沉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2):1297-1301.

[37]刘昊,周志斌.小檗碱调脂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8):1676-1679.

[38]Su H,Zhang C,Zou X,et al.Jiao-tai-wan inhibits inflammation of the gut-brain-axis and attenu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insomnic rats[J].J Ethnopharmacol,2020,250:112478.

[39]方龙娟.交泰丸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慢性低水平系统炎症的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

[40]王佳,余世荣,石金敏,等.小檗碱抗炎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4):9-12.

[41]Li Z,Geng YN,Jiang JD,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berbe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2014:289264.

[42]胡娜,袁琳,李慧姣,等.交泰丸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脂肪组织PPARγ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5):567-571.

[43]刘慰华,杨冰,陶莎,等.复方交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4):559-560.

[44]李娟娥,姜小帆.交泰丸对糖尿病小鼠認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7):23-27.

[45]李俊,王凌,尚秀玲,等.不同剂量交泰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作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75-77.

[46]陆伟珍,徐东丽,王翘楚.交泰丸对糖尿病伴失眠治疗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2):35-37.

[47]陈广,陆付耳,杨华静,等.加味交泰丸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183-187.

(2021-08-10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猜你喜欢

黄连降糖胰岛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不一样的“双黄连”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有些人需要强化降糖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