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路径探索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2021-12-16四川旅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石明玉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训就业指导育人

四川旅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石明玉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学校面对全体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和职业环境,帮助学生精准定位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以终为始,在目标的指引下合理规划和安排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引导高校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观念,提升高校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高校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国家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强化了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体现了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坐标,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要素,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将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校训精神这一天然教学资源,提升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还有助于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打造成具有良好育人成效的精品课程。

一、校训精神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校训是“高校的文化标杆与精神高地,它既反映了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宗旨,也折射出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模式和办学特征”。校训精神是以学校校训为核心,在学校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包括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知名校友等相关内容,它是对校训的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四川旅游学院校训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语最早出自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一书,其原意为阅读大量书籍增长知识,游历广阔大地增长见识,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涤荡世间尘俗,使作品富有灵韵。随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逐渐发展成为诠释读书与实践具有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关系的治学理念和求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专业学科的一所本科院校,其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校训,不仅与学校独特的专业布局和学科设置相贴切,而且也进一步在治学和求知方面对全体师生提出期望和勉励,希望全体师生能够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

校训精神深刻地体现了“知”与“行”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本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校训精神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是相互契合的。由于校训精神中蕴含丰富的育人要素,把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启发学生深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学思践悟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破除迷茫,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

二、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助于回归课程本质,引导学生成长

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本质是为了唤醒学生生涯意识,了解外部的职业环境,尽早树立职业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因此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校训中既蕴含着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教学重难点问题具有阐发意义。如在讲解“职业决策”相关理论时,其中一个重难点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涯决策困难时,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以及“决策平衡单”等决策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然而这些理论分析方法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决策中所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份职业是否真正适合我?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只有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校训精神启示,在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有效信息的同时,还要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将校训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清楚了解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的,厘清学生思想误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个人职业方向与社会现实需要相结合。

(二)有助于提升师资水平,强化课程育人

教师承担着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有研究指出,担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技能,还要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然而,由于目前这门课程在学校开设时间较短,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学人才,这门课程大多由本校辅导员以及其他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师知识背景参差不齐,实践指导能力相对不足,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学校一方面可通过加强师资培训,鼓励任课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探索将以校训精神为代表的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全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组成,它要求教师用知识传递价值,寓价值于知识中”,因此,这个探索融入的过程也是让教师再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任课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使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三)有助于发挥学校特色,打造教学品牌

校训精神基于学校历史积淀而成,对学校办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学者指出:“要运用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去考察、挖掘、解读校训中蕴含的时代价值,使校训精神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扬传统,充实内涵,彰显特色。”校训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中,是学校天然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由于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受到校训精神的熏陶和感染,相较于其他教学素材,校训精神是学校全体师生最为熟悉的。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可充分利用校训精神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川旅游学院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专业学科背景,学校开设的各专业与旅游专业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注重学科专业性的体现,通过融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核心的校训精神以及知名校友经历、学校历史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等内容,从而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专业理论变得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强旅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就地取材”将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不仅能进一步弘扬校训精神,还能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打造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门“金课”。

三、校训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对校训精神的研究和挖掘

“一则优秀的校训确立之后,不能只是将其写在文件上、刻在墙壁上、拓在石碑上置于校门口显要处让全校师生员工观赏或背诵”,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坐标”,彰显学校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校训精神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并且在学校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予以显现。课程是学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渠道,充分利用本校特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校训精神进入课程,也符合当前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因此,承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应加强对校训精神的研究,加大力度挖掘校训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要素,充分利用好校训精神这一宝贵资源,梳理出展现校训精神的学校历史、文化特色、优秀校友、行业信息等内容,并根据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的,选取校训精神中所蕴含的有用素材,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讲好学校故事。此外,在用好课程教材的同时,教研室可积极组织教学团队编写补充教材、讲义、相关读本等,进一步诠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团队在编写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校训精神与教学知识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好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将校训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高校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教育工程,从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以及服务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训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且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契合性,因此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入校训精神。教研室在备课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授课教师寻找准确切入点,将校训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每个授课教师的教案中应有体现校训精神的要点。尤其是授课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体现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能把学习和实践相互割离。例如在讲解“自我探索”的内容时,可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向学生讲述我校优秀校友立足所学专业,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成长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不断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素质能力,强化理想信念和担当意识,最终成就职业梦想。此外,授课教师还要注重将教学从课堂理论延展至课外实践,以校训精神为中心思想,指导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以及实习等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用书本理论知识指导社会生活,从青春校园放眼祖国广袤大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丰富

为将校训精神更好地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充分发挥校训精神的育人作用,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上交流与课外互动相结合。由于本课程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重在指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授课教师不仅要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向学生传递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职业生涯的直接感性认识,并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本门课程有必要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并结合所学知识提交实践报告,从而达到以行促知的教学目标。学校还应积极探索和开创该门课程的第二课堂,完善课外学习环节。例如,学校可以校训精神为主题,创办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学生做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在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中深化对学校及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广大学生“强旅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教研室还可以充分利用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全方位多维度融入校训精神。授课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更多新颖生动、贴近学生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易普及、更易被学生接受,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猜你喜欢

校训就业指导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训展示墙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