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1-12-16新乡医学院晋海超朱秋帆
新乡医学院 晋海超 朱秋帆
大学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肩负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国家安全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微博、微信、视频App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00后”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强传播快的“自我声音”表达。笔者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特点,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时代责任感,激发忧患意识,引导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抽取某学校大一至大五共500名学生,涵盖了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药学、管理、外语、心理等专业,问卷主要设计了25道选择题,根据题干不同区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同时又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座谈,以提高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整体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新媒体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受当前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开放的影响,也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调查显示,虽然认为国家安全重要的学生占比达98.6%,但在国家安全和个人的关系方面,有23.8%的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和个人关系不大”或者是“说不清楚”。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主要出生在2000年前后,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周边局势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再加上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是一名学生,不是保卫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所能做的不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
二是对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了解不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各种复杂的安全挑战不断涌现。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调查显示,部分同学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比较单一,对除了政权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形式之外的,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物安全、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形式了解不够,认识不深。
三是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鉴别能力不够。调查显示,36.7%的学生对限制“韩剧”“美剧”等规定认识不够深刻,76.4%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或会继续过“洋节”,对网络上一些自媒体号、博主大V等借自己的经历发布一些国内外各种情况对比的行为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有8.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等思想、经济、文化渗透还没有保持高度警惕。
二、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原因
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信息传递、新闻导向等方面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而视频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特点就是“自我表达、自我发声”,而且发布渠道多、传播速度快、信息反馈率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塑。
一是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使得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青年学生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加上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政治手段制裁压制中国崛起的方式逐渐“失灵”,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是政府、军队、情报部门的事情,或多或少存在“国家安全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
二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使得大学生对非传统国家安全的理解不全面。当前世界经济文化广泛交流,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互相交融、渗透、斗争,使得经济安全领域、文化安全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加上青年学生与互联网“同生共长”,对一些打着“参观见学”“学术交流”“旅游访问”的幌子,通过经济遏制、思想文化渗透、模糊历史传统等新兴方式进行刺探消息、搜集情报的行为敏感性不强。
三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形式和方式变革使得大学生防范意识下降。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这一共识下,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方式方法也更加隐蔽,在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同时,还通过收买、资助一些自媒体号、专家学者等发声进行舆论引领,宣扬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民主制度等,对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影响和渗透,从而达到其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
三、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应注意的方面
一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要有系统性。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主要依靠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而这类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基础课程阶段,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与社会接触更多的阶段反而减少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效果。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形成具有多元性、不可控性,甚至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形成初步的国家安全意识。因此,要构建自入校到毕业的全方位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体系,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开设中国国防、国家安全、现代战争等军事理论课程,组织专题教育、升旗仪式、主题团日、慰问部队、参观军营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
二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要有针对性。依托于大数据的筛选和推荐,当前大部分新媒体都会根据浏览者的习惯和兴趣去完成内容的筛选,给每一个读者推荐他所感兴趣的栏目和内容。因此,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在采取理论授课、摆放展板、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党团日活动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把握思想引领先机,占领住、占领好青年的认知领域,利用新媒体从“被动传播”向“主动占领”转变,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种子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更好地促进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价值观渗透。
三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要有主动性。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长远考虑,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更加便捷、迅速,但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而且还有不少为获得点击率或牟取利益而发布的错误虚假信息。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拓宽网络教育平台,打造“沉浸式”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氛围。同时要对新媒体的内容加强监管和筛选,正确引导,让其为党所用、为党发声,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变化、新动向,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引导他们清醒准确地认识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其自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主动意识,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战略思维能力,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最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