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2021-12-16王春晓
□王春晓
(平遥县朱坑乡人民政府 山西 晋中 031100)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集体产权制度得到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进行变化与调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在传统思想与体制的束缚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遇到一些问题,大多数改革都流于形式,没有涉及到核心问题。
从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发现,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对策具有现实意义[1]。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多,产权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够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虽然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但是主体并不明确,对集体资金、资源等各类资产缺乏监管,监管制度不健全。有一些农村集体甚至没有监管制度,对集体资产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农村集体财产流失。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能够落实全面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数量。
同时,构建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科学采购资产,而且使资产使用情况及去处都一目了然,有效防范集体资产流失[2]。
1.2 有效落实收益分配权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经营收益不断增加,集体的资产越来越多。这些资产应依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进行分配,才能够发挥激励作用。这时就需要明确分配权限。如果没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就会影响收益分配,出现少劳多得、不劳而获的现象。只有不断改革集体产权,建立合理的分配模式与制度,让收益分配发挥激励作用,才能让农民从发展中获得收益,真正享受集体经济建设成果。
1.3 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维护集体产权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产权交易平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交易及投资,使集体资产增值,为农村集体带来收益,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
1.4 有效健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涉及到多方因素,应不断健全与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才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要想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建立经济组织,并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尤其是要确立法人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健全农村治理体系[5]。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持续增加,产权制度面临新挑战。因此,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革意识不强
从农村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综合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许多村干部都是初中学历。国家为了将产权制度改革落到实处,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许多村干部与农民无法透彻理解这些政策,存在错误认识。有些农村比较偏僻,传统思想比较严重,会对改革造成一定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民甚至错误地认为,集体产权改革会对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从调查中发现,一些村干部认为随着集体资产不断增加,自己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些资产,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这些问题会阻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2 股权机制不健全
我国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将土地承包给农户,有效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种方式弱化了集体的作用。虽然国家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但是还未形成完善的股权替换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增加实施折股量化的难度。
从目前的产权制度改革可知,农村还没有制定出较为健全的股权机制,没有完善股权分配与退出机制,这会影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经济的绩效评估,使得改革效果不明显。
2.3 身份界定制度不健全
虽然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集体组成成员的界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并没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不适用于所有农村。
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人口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增加了集体成员界定的难度。对于外嫁人员的界定,国家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为产权制度改革带来困难。例如在城中村,一些已经出嫁的人为了让子女上一个好学校,没有将户口迁出,这样就会出现“空头”户口现象[6]。
3 摆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困境的策略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加强宣传,提高改革意识
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加深农民对政策方针的理解。在宣传过程中,要拓宽宣传手段与渠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互联网渠道大力宣传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方针,借助农村基层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大力宣传,让村干部与农民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意识到改革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确保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措施。只有从意识上彻底改变,才能够确保改革有序开展。
其次,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可以聘用优秀的干部人才,有效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应该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继续教育,让他们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采取“走出去,接进来”的人才引入措施,真正培养出制度改革所需的人才,才能真正走出改革困境。
再次,要在村民中选出集体意识强、见识广、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将这些人作为典范,树立标杆和榜样。只有真正让村民认识到农村产权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制度改革中,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2 健全股权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农民股份合作,这是集体资产股权改革的目标方向。由此可见,农民股份合作对于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股权机制能够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进程,使改革顺利进行。
同时,在改革过程中要保障农民的权益,这样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集体经济所涉及的产权不断增多,急需不断改革与创新产权制度[7]。
此外,还要完善与健全股权机制,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各种账目,确保股权人的经济利益,避免发生错账、漏账。对于股份合作企业的集体产权,必须及时完善有关手续,完善集体产权股份管理模式,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及红利分配。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 完善成员身份界定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由众多成员组成,组织成员也是集体经济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合理界定成员身份能够有效促进产权制度改革。要想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就必须明确集体成员的身份,制定明确的界定制度。在完善身份界定制度时,应根据界定原则综合考虑其户籍所在地、土地承包地等各种因素。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界定流程,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界定工作。同时,必须明确成员权责,例如成员应在集体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要剔除只想分红而不履行职责的人。
4 结束语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产权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要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关系。必须要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从改革现状中分析面临的各种困境,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对策,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