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解决普惠金融问题的方法研究
2021-12-16吴媛媛张若梅尤秋月洪怡菲
□吴媛媛,张若梅,尤秋月,洪怡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漳州 363105)
1 开放银行概要
1.1 银行的发展趋势
“银行1.0”(1472—1980 年)是“网点时代”,主要以物理银行网点开展银行业务。
“银行2.0”(1980—2007 年)是“网银时代”,将计算机应用于银行业务,纸质存折转变为有磁条的银行卡,用户可以跨城存取款。
“银行3.0”(2007—2017 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即移动银行业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用手机银行APP 开展金融业务。
“银行4.0”(2017 年至今)是开放银行时代。随着AI、AR、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新技术的发展,银行去物理化、隐形化,银行的服务模式出现了新变化,金融科技服务已经深入生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各大商业银行提出把开放银行作为内部战略转型目标。此外,微众、网商、百信等互联网银行均公布了向开放银行转型的战略。
1.2 开放银行的概念
中国银行在2012 年提出了开放平台的概念,并于2013 年推出了中银开放平台。近几年,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开放银行引起了银行业的高度关注。
开放银行本质上是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银行将API 技术与商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使用,实现算法、数据、交易等多方共享,同时为系统内的客户和第三方等提供便捷服务。
API 技术具有大批量传递数据和操作简便的优势,可以实时、自动、批量交换数据。基于此,银行应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挖掘新的商业价值,通过不同生态互联互通,创造新的竞争力,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的融合[1]。
1.3 发展平台化商业模式为开放银行的终极目标
开放银行的平台化商业模式主要依托于银行、第三方机构、消费者、监管者和立法者,这些主体共同构成了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开放银行采用API 技术,将银行、第三方机构和消费者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互动生态系统特征的数字化平台[2]。
通过开放共享的平台商业化模式,开放银行利用API 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当中,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和银行转型,帮助中小微企业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重塑金融服务模式,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2 普惠金融的意义和问题
2.1 普惠金融的意义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的目的是让所有人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强调包容和普惠共赢。普惠金融的愿景是寻求相对公平领域的金融服务,通过改善金融系统和使用金融手段,将所有人纳入经济增长范围,使人们能够公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实现共同发展[3]。
2.2 普惠金融发展问题
大量有关普惠金融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普惠对象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益处,但现行的普惠金融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2.2.1 普惠金融成本高,盈利性差
“普惠”的意义在于提高受众人群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因此金融服务价格相对较低,不能通过产品价格优势获利。与其他业务相比,普惠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差。银行按照传统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特定金融服务产品时,在业务流程设计、系统建设、投入成本方面都比其他业务成本高[4]。
2.2.2 普惠金融营销推广效果不佳
普惠金融对象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狭窄,资产不足。银行难以通过直销银行或者POS 终端等方式覆盖所有用户。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难以获得消息和使用金融服务。各银行普遍推出的小微贷、惠农产品等在客户端的影响有限,需要大力营销和推广。
2.2.3 普惠金融业务效率低下
普惠金融业务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双向的,普惠金融需求方自身普遍存在很大缺陷,供给方则缺乏激励机制。
(1)需求方自身存在缺陷。目前,普惠金融对象自身普遍存在很大缺陷,如担保抵押资产少、财务工作不合规、信用记录缺失、信用意识较淡薄等。银行无法全面掌握服务对象过往信用状况和资产实力,进而难以准确评估放贷风险。为确保还贷,银行贷前风险评估耗时久,流程繁杂,导致普惠金融服务无法触达真正有需要的客户,业务效率低下[5]。
(2)供给方缺乏激励机制。实施普惠金融活动的银行承担了较大风险,目前却没有相应的税收、补贴等补偿机制,因此银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普惠金融的业务效率。
3 开放银行解决普惠金融现存问题的措施
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构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与金融业务逐步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开放银行理念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金融科技引领下,开放银行通过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机构等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开放银行的平台化商业模式,将为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3.1 降低普惠金融交易成本
开放银行主要依托技术优势,扩大数据来源范围,降低商业银行在搜寻客户信息时耗费的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开放银行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消费者、监管者和立法者共同构成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实现精准放贷,从而降低普惠金融交易成本[6]。
在风险控制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供应链等技术为实现动态、实时、全方位金融风险监测提供可能,有利于降低开放银行平台化商业模式的风险。
3.2 借助互联网,多维度渗透银行金融服务
当前,互联网已惠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第三方应用无处不在。利用数字平台与电商、交通、医疗、旅游等多个行业实现万物互联,能够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共享数据。银行通过互联网与第三方合作,将服务发布到不同的场景中。开放银行所展现的新型金融模式,能够为客户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获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可能,使普惠金融实现业务情景化、服务精准化,让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便捷地享受到银行的服务,从而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3.3 提高普惠金融的运营效率
金融科技中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商业银行使用具有实时特点的分布式总账系统,取代传统银行的批量处理系统,从而即时、快速、成本低廉地交换信息价值。这种便捷高效的共享式“移动银行”能够打破物理限制,有效提高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消除边界的约束和限制,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3.3.1 利用开放银行金融科技提高普惠金融信息采集效率
一方面,开放银行简化信用信息采集、信用量化和使用工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依托区块链、大数据、API 等技术开展业务。构建完善的开放银行平台化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普惠金融工作体系。
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开放自身网络或对接第三方合作者,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对客户信息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3.3.2 以开放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普惠金融从业者的积极性
开放银行具有更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提高普惠金融从业者的积极性和运营效率,弥补金融服务的短板,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2017 年《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提出,国有大型银行率先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应做好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支持引导企业实行普惠金融工作。人行、银监会、证监会应完善现有政策,对普惠金融主要领域实施定向降准,对普惠金融工作落实情况较好的商业银行予以一定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信贷支持。
4 浙江网商银行的优势
普惠金融意味着银行要服务更多的消费者,把更简单、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带给消费者,把具有价值的金融产品带给消费者。
我国开放银行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营模式尚在探索中。作为一家纯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的浙江网商银行仅是开放银行模式的雏形,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显著效果。
网商银行始终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主要目标,其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微企业。现阶段,网商银行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存贷业务”为特色业务。这是以开放银行模式为蓝本,考验的是银行处理海量信息、低成本交易和实时风险控制的能力。
4.1 浙江网商银行处理信息能力较高
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开放API 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高新技术。开放银行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业务处理处理能力,并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可以交互操作的模块。融入金融科技的开放银行商业模式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传统金融行业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将金融服务与各种各样的场景割裂开。小微企业规模小、行业跨度大、企业财务信息庞大且复杂,并且在交易中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金融科技技术作为支撑的开放银行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普惠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问题。
浙江网商银行使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2016 年11 月前后,网商银行共为133 万家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贷款超过500 亿元,支持商家在整个“双11”周期内各环节的金融需求。这便是从技术角度解决信息问题。有了技术作为支撑,不仅会改变传统银行现有的服务方式,还能在将来惠及各个行业,形成重要的基础支撑。
4.2 浙江网商银行低成本交易突出
不被传统银行接纳且信赖的小微企业能够在开放银行模式下寻得低成本、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一特性在浙江网商银行的中小微企业放贷业务中得以展现。
以小微企业这一特殊群体为业务经营对象,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设立营业网点。小微企业的业务量较小,通常被传统银行所排斥。
借助一系列风险控制技术,浙江网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作业成本。有关数据表明,金融机构过去发放一笔小额贷款的平均成本为2 000 元左右。与之相比,浙江网商银行发放每笔贷款的平均成本仅为2.3 元,其中2 元为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同时,浙江网商银行秉承最大限度给小微企业让利的宗旨,一直保持微利状态,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18 年第一季度平均贷款利率为1.8%,比2017 年下降了1.2 个百分点。由于采取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的贷款方式,小微企业的资金实际使用期为90 d 左右,因此小微企业承担的资金实际成本较低。4.3 浙江网商银行能够全面防控风险
通过开放连接共享生态系统,将数据分散到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给各方使用。利用开放API 推向互联网场景,结合大数据、区块链、供应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数据价值渗透于各类场景,助力中小企业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呈碎片化分布,没有公开和市场化,传统银行需要花费高额的信用调查费用。浙江网商银行通过建立云账户,将业务统称为云资产,以便替客户管理资产。利用开放银行的共享生态系统实现与社会征信系统资源共享,提高银行对普通人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从而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
截至2017 年1 月末,浙江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服务的小微经营者数量超过500 万,累计放款金额超过8 000 亿元。从阿里小贷到浙江网商银行,经过6 年的发展,浙江网商银行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数字驱动,场景融合,生态共赢。在这样的思路和服务构架下,浙江网商银行的某位客户从2012 年至今总计贷款3 794 笔,最小一笔仅有3 元,最大的为56 000 元,且没有一笔贷款逾期。
网商银行依托开放银行模式,汇总出10 万多项指标体系,创建了100 多个预测模型和3 000 多种风险控制策略。这些风险控制技术让小微企业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有效将网商银行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蚂蚁金服系列产品的推出,反映了网商银行具备“毫秒级”风险防护能力,可以实时评估每笔交易的风险程度。
5 结束语
浙江网商银行还不能代表开放银行的全部,未来开放银行可以发展得更好。我国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开放银行模式尚未健全,政府对其业务还有许多限制,导致互联网银行不能发挥传统银行的全部功能。
开放银行平台的开放共享理念,与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在保障安全和合规的基础上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服务接口”的理念不谋而合。开放银行模式对促进普惠金融具有重大意义。金融去中介化、普惠金融等理念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思路,抓住开放契机,寻求转型和发展。在未来,金融业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生态圈,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