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基础-临床桥梁学科教学现状与改革
2021-12-15何晓璞郝润润庄帅帅华杰
何晓璞 郝润润 庄帅帅 华杰
摘 要 基础-临床桥梁学科是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衔接阶段,这类学科具有相同的特征即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就现况而言,这类桥梁学科在教学上存在有学科设置、教师培训、教学效果、考核内容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将结合实际阐述桥梁学科的教学现况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指导基础-临床桥梁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教学改革;桥梁学科;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45
Analysis and Reform of Teaching Status of Basic Clinical Bridge
Discipline in Medical Colleges
HE Xiaopu[1], HAO Runrun[2], ZHUANG Shuaishuai[1], HUA Jie[1][3]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2]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6;
[3]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Liyang People's Hospital, Liyang, Jiangsu 213300)
Abstract Basic clinical bridge discipline is the connecting sta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is kind of discipline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t is stro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kind of bridge discipline, such as discipline setting,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effect, assessment cont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bridge discipline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guid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basic clinical bridge discipline.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bridge discipline; medical teaching
引言
桥梁学科是基础-临床衔接阶段,是医学生塑造基础的黄金阶段。特征之一是由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至医学院校校区进行课堂教学,如诊断学、外科学基础等。由于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桥梁学科的教学为一大难题。
近年来,PBL与CBL模式、[1]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2]“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如学习通、慕课)[3]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均已被广泛应用且证实有效。桥梁学科教学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利用好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琐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提高桥梁学科的教学效果。下面将从医学基础-桥梁学科教学的现况进行论述,并提出改革的初步探索。
1基础-临床桥梁学科的特征
1.1涉及面广
桥梁学科的内容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既包涵众多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又要求对诸多临床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各项检查、指征的临床应用。同时,该类学科章节繁多,知识点琐碎,难以理解,学起来也较具有挑战性。
1.2实践性强
桥梁学科多包含实践学科,学生进入临床技能訓练中心,学习并练习体格检查、无菌术、打结缝合腔镜等临床基础操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1.3由临床医生带教
诊断学、外科学基础等学科多由富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前往校区进行授课,这些临床医生包含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职称,一般呼吸科医生讲解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如咳嗽咳痰等,消化科医生讲解消化系统相关内容如腹泻黄疸等。
2 桥梁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与实操课的脱离
学科分为理论课与实操课,应相辅相成。而理论课与实操课往往无法衔接,[4]导致学生无法紧跟实操课授课积极思考。此外,两课分离,则讲授理论知识时无法对阳性体征产生直观感受;而实操学科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学生仅学会操作流程,未掌握原理及适应症。
2.2带教教师临床经验丰富却缺乏教学经验
临床医生授课的优势在于对知识应用的理解深刻,但缺乏教学技巧,课堂相对枯燥。此外,课件更新较缓,易与书本脱离,局限于老生常谈的知识点,无法涵盖课本大部分内容。目前高校虽有带教前培训,但带教考核制度并不完善,也导致带教老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2.3学科学时不足且分配不合理
医学类学科种类多,学时常被削减。例如《实验诊断学》中血液系统检查一章,内容多且难,却往往设置的学时很少。血液系统疾病在该学科前的基础学科涉及少,课堂没有时间铺垫血液系统疾病的种类与特征,造成指标与疾病的关系难以对应。
2.4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内化过程
由于衔接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缺乏有效预习,传统课堂中学生偏向于呆板的划书做标记。学生集中在期末考核前短时间的堆积记忆,无法真正内化知识,表面上时间不够,本质却在于课堂未充分利用。
2.5考核内容固化,缺乏理解性内容
多数考试分为客观选择题与主观题。选择题从题库抽取,存在题库常年未更新、知识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主观题则偏重于记忆型,学生缺乏理解内容,形成应试性学习。
3 桥梁学科教学改革的思索
3.1规范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及实操课的操作标准
教学大纲应全面涵盖书本知识,并做到明确的知识分级(分为“掌握”“熟悉”“了解”),大纲应根据最新版教科书以及临床最新进展不断更新。
实操课须制定详细的操作标准,自主录制配套的教学视频,可印制成册(如南京医科大学自编教材《诊断实习指导》),或共享于教学网站或创立公众号。实操课的操作标准应分为原则、细则两部分,标清必要与非必要的操作,注明可替代的操作等。课前将操作标准落点到学生,以指导预习方向,提升授课效率。
3.2落实集体备课与教师考核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应遵循“主备人领导、教研室主导、全员参与、全面探讨”的原则,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4]集体备课应切实可行,内容应详细全面,就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与分析。除了落实定期集体备课,还应在重大教学节点以及遇到教学问题时及时进行不定期的集中研讨。
根据集体备课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与原则,对带教教师实行带教考核,并做好对教学方法的培训工作,尤其是临床医生带教的共性弊端问题。带教考核应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应不局限于教学课件,还要包含学生满意度、学生成绩等定量指标。在退休教师中可组织教研督查组,不定期开展旁听督查等,深入课堂之中,切实感受教学过程,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3.3从教学内容、形式、考核方面增强实操课的综合性
对于实践性强的衔接学科,实操课的综合性尤为重要。关键在于加强操作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操作的原理、适应症、并发症以及人文内容的探讨,考核时设置相关的分值。教学时应注重“练教结合”,考核时应注重“考矫结合”。[5]
此外,将PBL、CBL为核心的案例课与体格检查、手术的模拟教学融合,呈现高仿真性的临床情景,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临床思维能力,缩小基础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距。
3.4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现已在各高等医学院校广泛实行,然而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注重形式、教学深度不足、知识点零散等问题。[6]各学科教研组需明确线上教学的优势与弊端,把握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使线上与线下充分呼应。针对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subjects,MOOC)知识点零散、辍学率高的弊端,有学者提出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学科 (small private online subject,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仅针对自己班级学生进行教学。[7]视频录制的要求可以有所降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上面。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加强知识的内化过程,弥补了学时的不足,填补线下课堂教学的漏洞,开启“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局面。
3.5责任制教学
附属医院方面,在教學期间,不同学科所对应的不同科室,可由科室内高年资医师组成导师组,不仅可以解决由师资力量不均所影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责任制划分教学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方面,应主动联系导师,在空闲期跟随导师获得一手临床资源。导师在床边授课的同时,因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因此导师授课的方式也因人而异,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提高了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积极性。这个举措即“小规模精英教育”所带来的效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诊断学教学中得以体现。
3.6增加综合理解性案例题,提高学科考试的质量
案例题要求能从案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联系多方面的知识点,综合思考,正确作答。完成这样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临床思维思考问题,实现基础-临床阶段的过渡。考试命题遵循教学大纲,实行“教考分离”,避免教师的主观性。考试质量尤为重要,应及时对试卷采取质量分析,使用量化指标,[8]控制难度使分数应服从正态分布。应成立题库维护小组,对题目的正确性、时效性进行校对,依据书本知识的变动做出更新,并合理丰富试题题型,增强试题的综合性与理解性。
4 如何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体系
4.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学生应在第一次课前就能看到教学大纲,对学科大致内容的要求有所了解。根据学科难度需要,可利用线上平台提前上传导学视频,旨在让学生明确自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课前预习部分应体现在学科考核分数中,如设置视频任务点、以问答的形式收集学生课前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的授课内容则可依据学生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可促进师生交流讨论,以“双向交流”取代传统“填鸭式教学”。
4.2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丰富课堂授课形式
集体备课时,依据教学大纲中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以及知识点本身的可操作性,将多种教学形式与知识点的特征一一对应。将重难点且临床应用多的知识点融入案例,实行PBL及CBL为核心的案例课教学;将临床操作紧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实操课,并将其体现在实操课考核内容中;将细碎繁杂的知识点融入微课,以“每日一知识点”的方式积少成多。
4.3完善模擬教学系统,增强学生临床仿真体验机会
建立临床技能教学中心,配备计算机、模拟假人等,供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以及临床操作练习。由于模拟仿真设备价值高,要加强教学中心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开放练习时间及地点进行安排。针对“供不应求”的现状,充分在学生中招募志愿者,排班进行学生练习秩序的维持以及器械物料的摆放,可弥补教师人力的不足,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
4.4丰富学科考核内容,重视过程性评价
教研组应明确学科考核的分配比例,提升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过程性评价不能仅包含课堂考勤、平时作业测验,还应增添提问情况、案例课表现、参加学科相关技能大赛、创新研究等内容。同时,丰富期末考核内容,改变单一的“机考选择+笔试主观问答”的形式以及操作考试纯考操作的惯例,增加对于学生临场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点的综合理解的考察。
5 总结
以上教学问题与改革措施中,部分为各医学学科的共性问题,更不乏针对基础-临床桥梁学科的特征所提出的不足与展望。桥梁学科特征明确,其教学应特征化,注重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实操课的综合教学、线上学科的辅导教学、学科考核的内容及质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对临床诊疗主动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做到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为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讯作者:华杰
基金项目:溧阳市科技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食管病变中的应用”(项目编号:LC2020002)
参考文献
[1] 乔飞, 闫晓君, 宋娟, 等. CBL、PBL及多模式影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25): 141-4.
[2] 李明, 冼盈, 李展翼, 等. 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 8(04): 227-30.
[3] 王庭槐, 许晓丹, 李劼昊. 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激越四段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J]. 生理学报, 2020, 72(06): 716-23.
[4] 潘群皖. 医学院校专业基础课程集体备课方式的探讨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5):
[5] 柳波, 程伟. 诊断学体格检查技能考核常见错误与教学改革体会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19): 40-1.
[6] 刘边疆, 黄华兴, 苗陈岿, 等. 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发展与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07): 176-7.
[7] 刘彦, 张冬青, 黄静, 等. 基于SPOC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01): 84-7.
[8] 刘叔才, 葛利荣. 医学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8,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