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15樊文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革新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健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核心素养 音乐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070-03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够促进自身及社会共同发展的品质及能力,是由文化知识基础、自主发展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三大部分构成。核心素养理念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人的价值理念折射,高职院校作为主要育人机构,其职责不仅在于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及能力,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活动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开展,该纲要指出,艺术类学前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让学龄前儿童能够感知到所居环境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艺术美,主动参与艺术类活动,能够向外界表达自身情感,具备独有的艺术表现能力。具体来讲是学前教育教师在进行艺术类课程教学时,不仅要让学龄前儿童感受到日常生活及大自然存在的艺术美,还应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生活的情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应该涵盖音乐知识及技能、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多样化文化理解能力以及音乐学科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技能及能力。本文着力研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优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据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存有好感,特别是流行音乐,但是他们对音乐的好感仅仅停留在听音乐、观看音乐类节目等表面活动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主动参与到深层次的音乐赏析、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活动中。此现象的产生离不开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该教育模式下,艺术类学科并未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学生接受的艺术类教育较少,且不正规,这也致使学生普遍存在艺术类学科素养较弱的现象。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具备良好音乐素养,才能承担起学龄前儿童艺术类素养启蒙教育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较大改革提升空间。

(一)音乐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薄弱

受传统教育机制影响,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入学时普遍音乐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不识谱、不懂音乐表现规则。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虽然会从音乐基础知识开始讲授,在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及基本乐感能力方面取得较佳成效,但是在学生音乐要素方面的培养成效甚微,而音乐常识、音乐史方面的教学成效更是微乎其微,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训练后,其节奏、音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整体歌唱技能也有所精进,但是其对音乐技能的认知程度仍然较浅,仅仅停留在能够唱对就行,缺乏对声乐要素(音色、速度、力度等)的艺术性认知及表现能力。声乐是抽象的艺术形式,通过协调自身的身体器官(咬字吐字、气息、发声、共鸣)及情感处理把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来,部分先天“联觉”较差的学生,无法突破声乐表达形式,进而丧失自信,致使其歌唱水平较低。此外,还存在部分先天乐感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声乐基本技能,进而导致其丧失自信,不愿尝试声乐练习,致使其歌唱水平较低。乐器演奏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目前大多数学生经过乐器学习训练后,均能掌握基本的儿歌弹唱技巧,但是其水平仍不能满足实际幼儿教育需要,仍需进行深化学习。

(二)音樂教学素养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涵盖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与指导等多学科,此外还设置有幼儿园实习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及参与实践活动,基本都能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发展需求,明确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原则,习得开展音乐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教育方法运用不纯熟,不能快速准确辨别教学措施的可行性及实际效用,对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较浅层面,未掌握其精髓,不能做到融会贯通,自主音乐需要动力不足,对音乐的感性经验、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认知及意志力不强,对音乐所包含的曲式结构、调性、音乐史知之甚少,对音乐的鉴赏停留在情绪表面,没能更深层次分析和了解音乐内涵。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存在对音乐最新发展趋势及成果关注不足、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缺陷,其音乐综合素养仍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音乐审美水平及艺术表现能力有待提升

现阶段,经过基础音乐知识学习后,学生均能通过音乐欣赏领略其蕴藏情感,即情感共鸣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流行音乐欣赏方面,但是其音乐审美能力有所欠缺。表现在音乐专业理论缺乏,音乐创作背景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融合和积累较薄弱,不了解音乐创作背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曲等相关艺术;系统感性音乐经验不足,忽略了形式性、内容性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概念,学生虽然能够对音乐要素进行准确辨别,但是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无法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音乐功能关系。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重视音乐课程为自己带来的艺术美享受,却不关注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识谱能力、乐器演奏能力、歌唱能力等基本素养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是在创作、指挥、教学、审美、艺术表现等深层次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院校应该重视该问题,并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行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革新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院校应该进行教学模式革新,首先,應改变教师单方面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提升学生参与度。如根据不同内容的歌曲,引导学生通过演奏、演唱、绘画、律动、舞蹈、打击乐器、游戏、情景模仿等体验和表达音乐。其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反应、记忆、想象、表现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最后,音乐教学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出音乐基础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先进、掌握幼儿心理、具备幼儿教育核心素养的优质人才。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涵盖音乐专业知识、声乐技能、音乐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音乐文化理解能力、音乐教学素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专业知识及技能向来是作为基础必修内容存在的,它是学生在音乐领域发展深造的基础,声乐训练及乐器演奏的掌握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及技能基础后才能学习。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工作后,很难快速融入岗位,且普遍存在迷茫思想,不知道如何将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必须将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素养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其音乐领域综合能力。

首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将知识性、技能性作为基本选取标准,将音乐性、实操性、创作性作为特色选取标准,两相结合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融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素养要求,呈现音乐教学的学科性特色内容,对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音乐指挥能力、教学能力、审美能力等较为欠缺的方面进行针对性提升教育。最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技能训练同感官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不能单一机械地开展识谱教学、声乐训练以及手指训练,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进而致使学生滋生厌烦心理,不乐意继续练习,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感官体验教学环节的增设,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审美感知环境,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让学生感悟到音乐背后蕴藏的故事及情感,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础较为薄弱,且学生数量较多的现象,因此,其音乐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常会选用集体教学形式。在此背景下,若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除了需要选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还应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应该秉承换位思考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客观看待自身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及长远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向来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难点,如何攻克这一难点,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音乐学科师资队伍的重点研究课题。

使用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就音乐课程教学而言,若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互动性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偏实践性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单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经历实操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实行项目式教学形式,并融入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操训练深化对书面专业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音乐核心素养,提升自身音乐艺术表现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心。音乐学科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还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帮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让其感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进而提升其音乐造诣。总而言之,不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应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

(四)健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改进。音乐核心素养覆盖面较广,且具备迁移性特征,这也意味着其蕴含着大规模情感态度以及隐性知识内容。核心素养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应该打破传统的分科考核机制,进而创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一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对教学评价主体进行变革,在传统师生互评的基础上,增设学生之间互评、教师之间互评两种新形式,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二是院校应该创建多样化评价方式,并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深层次评价内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方式可以选择一对一谈话方式、日常观察方式等,查看其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深度评价方面,可以选择让学生自行发言、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以实现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以及艺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至于学习习惯方面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并主动进行音乐表达的良好习惯。多元化综合型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声乐能力、编创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理解能力、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协作参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测,促进院校评测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院校制订针对性的音乐教学优化提升措施,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总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时,必须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既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又引导其进行内化吸收,将知识技能转变为自身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其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表现能力、教学能力等,帮助其养成今后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瑞兰.浅谈音乐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3).

[2]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3]彭双印.核心素养视野下音乐教育教学实施策略[J].当代音乐,2018(1).

[4]朱燕.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

[5]周东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6]刘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8(4).

[7]陈默.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6).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2019B1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樊文华(1975— ),瑶族,广西宜州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编 苏 林)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