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工匠精神维度与培育策略

2021-12-15陈业淼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阐述提倡工匠精神乃是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成长的多维度诉求,新时代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内含精益求精、卓越求新、共同协作、和而不同四个维度,并提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苦练自我内功,打造“德技双修”的工作品质;创建多样平台,助推人才卓越成长。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007-04

新时代,随着经济转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正逐渐得到重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已是社会所需。对接“双高计划”,打造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抓手在于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而促进这一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一、工匠精神: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成长的多维度诉求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个人或群体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精美作品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如漆器、陶艺等。对工匠精神的著述在古代更是不乏典籍,从《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增广贤文》中的“良田百顷,不如薄技在身”,从春秋的鲁班、隋代的李春到当代的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工高凤林。以金银器为例从范铸、锤鍱到最后的焊缀,共经历十余套工艺,无不是对高超技艺的展现和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2016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对工匠精神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常态。

(一)时代诉求:制造强国的智力支撑

人才是国家强大与富强的智力支撑,近年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正在被各国探索,各国间的竞争正逐步转变为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形式。纵观发达国家的腾飞,无不是在人才政策的指引下实现的。发达国家为实现其在世界制造舞台的核心地位,纷纷通过各项政策促进其制造业的发展。如美国2012年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2013年的“工业4.0”战略、日本2013年的“再兴战略”等。纵观发达国家一些政策的落脚点在通过技术的更迭与新领域的开发实现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如美国于2012年率先实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重点发展新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绿色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正是通过对新行业与新领域技术的开发,发达国家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话语权。

為了迎接制造业强国的这一浪潮与新兴产业升级的冲击,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努力改变中国当下的产能过剩、资源短缺、结构失衡和产品效益不高的局面,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价值链中低端困境,将会使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而补齐智能制造的短板,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撑。新型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专业领军人才引领,实现对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将紧扣中国制造强国的要求,为中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院校诉求:支撑院校高水平发展的人才保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等部门作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决定。“双高计划”的提出为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努力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专业成为院校新的抓手。

而推动“双高计划”的实施与建设关键在于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队伍,领军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还不适应产业升级、技术发展的要求,尚不能有效支撑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打造一支技能娴熟、能力优越、师德高尚的领军人才队伍。为此,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乘“双高计划”的东风,深化专业带头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造诣强、行业知名、对外可交流的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队伍,为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个体诉求: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从职业生涯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是个体职业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视角下可被视为职业成长的品质支撑,这一品质伴随着职业发展而不断的稳固和深化,最终成为凝结于个人职业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造诣深。要想成为一名专业领军人才,需要有精湛的技术、超强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实现正是需要有工匠般日复一日的毅力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强调,“敬业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二是业内都认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最高需求层面表现为自我实现需求和尊重需求。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从普通教师到教学名师再到教育专家的实现过程正是在将个人的浅层次的需求逐渐内化为自我的实现,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通过将简单的“匠心、匠德”升华成为属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一种宏观集体意义上的“民心、民德”的深层次加工。三是对外可交流。职教名师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技术发展,更要把握发展趋势、跟踪技术前沿,成为专业技术的领跑者,作为领军人才应正确扮演领头羊的作用,形成自我的技术沉淀。同时,职业教育不应当闭门造车,既要瞄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向与前沿,也应瞄准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向。当今世界正在逐渐地构建职业教育的全球共同体理念,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交流与调整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二、新时代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

中国工匠精神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4300年前。《史记》记录了舜早年在河滨制陶时,追求精工细作,并以此带动周围的人制作陶器的事迹。春秋末期出现的《考工记》一书进一步提出了“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的概念。古代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技术、态度与价值三个层面,技术的精益求精、态度的敬业乐业、价值的高超成为古代工匠做工的追求目标。新时代随着国家朝着制造业强国的迈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将未来的国家发展与制造业的兴盛相联结,中国新时代工匠精神必将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匠心、匠德”进行变革与推进。

(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精益求精。所谓“精”,“精”是能力,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技术的精,即技艺精湛;二是理论的熟,即对理论与原理的精通。“求”是目标。所谓“求”,主要包含两个成分:一是苛求,即追求极致;二是渴求,即向往美好。正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构成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的发展。作为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可被视作这一专业或行业的领头羊,对本专业的研究应当更加精益求精,由此实现从教学名师向教育专家的过渡,实现从“精”到“专”的蜕变。作为本专业的领军者,教师不能只限于对理论的研读,应在原理研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践的“练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技能。而精益求精不是对技术的模仿和受功利主义潮流所影响下的大规模推广以获取利润,而是对技艺的新时代的文化融入,是对传统的技术的推陈出新。

(二)卓越求新的创新意识

“越”是归宿,“创”是路径。所谓“越”,就是实现对现有技术的超越与创新,具体表现为在现有的思维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国家战略、文化传承的需要提出有别于当前模式的新的具有实践性的模式和理念。自古以来,创新就被视作永恒的话题。工匠秉持美巧精神,不盲从,不迷信,突破传统认知,创新创造,超越不止,不断探索技艺之巧,追求技艺之美。纵观从古至今的工匠无不在追求卓越实现创新,以趋于完美的。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面对美国的打压,韬光养晦,通过强有力的专业团队的构建实现产品的更新升级,攻克芯片制造难关,以打破美国的芯片垄断最终赢得市场。作为专业领军者,不应止步于当前的成就,而应当树立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只有将创新融入自己的血液与思想当中才会走得更远,以实现新的突破。

(三)共同协作的共同体理念

“协”是保障。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是一个团队和行业共同形成的共同体作用下的结果。在这一共同体中,成员虽有不同文化背景却有着相同志向和追求,不受传统正式组织框架的约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凸显自我身份的认定,通过开放共享等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创生。正是通过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信仰与内涵的精神追求和难以割舍的合作关系。在这一共同体中,各成员结合自身的研究层次,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的碰撞共同促进一起成长,在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这一团队中,既有来自高层的领导,还有专业较强的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及来自一线的普通教师。这一团队中,通过成员間不同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深化对本专业的研究与创新,这一共同体将实现教学资源新的统整,有效地避免了专业研究者研究的枯燥与孤独,在教师之间形成了互相协作的教育新形态。在这一理念的促进下,教学名师逐渐向专业名师发展,实现教育专家向教育名家的过渡,确保了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领军人才永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与研究的第一杆旗的地位。

(四)和而不同的技艺融汇

“和而不同”是源泉。即指工匠所制造的产品中,既要有整个行业所拥有的特点,又存有工匠自己独有的特色,形成自我的风格。以瓷器制造为例,中国的瓷器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4200年的原始青瓷,这一种类是在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产生的新产物,到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到宋代瓷器生产达到顶峰形成了著名的五大名窑。这一成果的形成正是工匠将制瓷技艺与南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已出土的瓷器中人们不难发现南北文化相交融形成的瓷器纹路,如海水龙纹。中国工匠在注重对内交流的同时,也注重对外界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伴随着西域文化的学问僧也随之而来;到唐朝随着玄奘西行、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传播,唐朝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也在促进西域等国文化的传入,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就不乏西域文化的特色。古老的中国工匠正是在对国内南北与西域等国文化的交流中,取精去粕,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优秀的工匠精神。新时代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作为专业领军人才不应该止步于当前中国的发展要求,更应当树立“和而不同”的观念与思维,打破国际间的束缚。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竞赛并进行交流,实现对国际形势的把握,努力实现院校专业的调整与更新,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和而不同”的特色。

三、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多重逻辑共同构建的结果。无论国家政策的导向、院校发展的需要,还是领军者的自我的突破,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引领。

(一)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引领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关键在于其观念的转变。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明确将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写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转变观念,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一是作为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职教名师以及从业者的人才培养与选聘标准应纳入工匠精神的要求,注重对专业带头人与领军者的敬业、乐业、守业和爱业等方面的考察。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工匠精神犹如一杆旗帜,一旦形成必定会对成员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关键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技术造诣深、思想品德高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专业团队自觉形成以精益求精、恪守道德、团队协作等为核心的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学主体的深化与学生培养能力的提升,形成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专业带头人的影响下攻坚克难,助推高职院校实现“国际可交流、业内都认同、当地离不开”办学目标的实现。三是作为领军人才应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自身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所表现的精益求精特点能够进一步培养自己对专业的职业态度的形成,精益求精能够助推自我专业认知从“精”到“专”的提升,工匠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卓越创新的专业追求,是激励自我实现能力突破的源泉与动力。追求卓越、实现创新是任何一个专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最终目标,能够激励其在研究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同时,共同协作的共同体理念也会助推自己的成长。独木不成林,专业研究的深入是在团队共同协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和而不同”是实现专业领军者专业研究丰富多彩的重要源泉。通过对不同专业研究的学习、交流以及对其他国家发展的成果借鉴,有利于专业领军者形成自我的研究特色和多元文化成果的形成。

(二)苦练自我内功:打造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德技双修”的工作品质

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之路,正是领军人才苦练自我内功,打造工匠本领的内修之道。在职业教育层面,真正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两个维度,一是“技高”,即技术的精湛和眼光的敏锐,主要表现为能够依据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调整快速实现对技术产品的更迭,同时还应当瞄准世界前沿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德强”,即具有工匠般的毅力与恪守之道。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高一层的重要含义就在于品德高。

1.积极博采众长,提高技术水平

作为高水平领军者,教学与科研可被视作其成长的两翼,在拥有敏锐的专业眼光与高深的技术造诣的同时,进行宽厚知识的积淀将是其成长不可或缺的选择。知识是能力的抽象化表征,是实践经验的理性概括和物化产物。拥有雄厚的知识背景,将是专业领军者解决问题与实践的参照系,作为专业领军者一方面应当积极参加国内的相关会议和交流、调研等活动,进一步打开知识的广角,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借鉴,发现自身成长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能够了解他人的技能水平,为自身“技”的提升做好新的参照;另一方面还应当瞄准国外,交流与借鉴是文化提升的重要道路,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合作与联合培养,结合“一带一路”的优势,学习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与理念,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2.依托现代学徒制,提升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的最初表现形式为古代学徒制中师徒间技艺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结构的调整,在当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表现。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使专业领军者能够在企业中更好地运用自我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环境中,专业带头人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市场形势下企业行业职位调整的新动态与市场的及时反馈,使专业的研究与企业的发展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在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中促进专业研究的实现与创新,进而形成共同的合作与研究团体,促进专业领军者的合作意识、敬业守业等多种品质的实现。

(三)创建多样平台:助推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卓越求新的成长

从个体的职业成长视角来看,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多重平台的构建。通过教师成果转化平台和外部环境平台的共同构建,实现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孕育“专—精—神”生命系统的构建。

1.完善成果转化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定心丸”

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以专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也是其成果展示的重要手段。纵观中国职业教育类期刊,根据2018年知网统计数据可知,职业教育类专著期刊有68本,其中核心期刊4本,普通期刊64本,没有CSSCI期刊,其余涉及职业教育的内容皆散落于其他期刊的个别栏目。据2018年数据统计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1.03万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这就必然导致从业者的成果堆积,作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建构多级成果展现平台,结合现代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尝试探索新的成果展现与产权保护机制,使广大专业领军人才、带头人、普通一线教师能够“放心研究”。

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学分银行。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通过教师学分银行的建立实现对职业教育教师研究成果的保存。二是建设职业教育成果资源库。建设资源库是实现成果推广与借鉴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源库建设能够将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的汇总与整合,进而实现推广,每一位职业院校教师在资源库中都会拥有自己独有的账号和系统,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在文化交流中实现自己的提升。

2.创新奖惩平台,为教师成长备好“动力源”

一是完善评审制度。现行的职教名师评选,诸如“特级教师”和“正高级讲师”评选,主要参照普教名师的评选机制在评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普通教育性类似的情形,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的发展特点与实践层次。为此应制订体现职业教育自身特色与要求的《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评审制度》,合理确定实践性领军人才与文化课领军人才的评审比例。二是完善评价与惩罚机制,建立专业领军人才成长负面清单制度。当下对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评价与考核评级多为终身制,即一旦评定该称号将伴随其一生的发展与成长。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动态性评价,将有利于打破评选的终身制,促进职教专业性人才的专业成长。定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评审,如有发现不符者将被取消其称号并进行惩罚,这有利于促进专业领军人才学术发掘潜力的激发、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卓越创新意念的形成,促进专业领军人才终身学习观念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3.盘活外部资源,为领军人才的成长提供“催化剂”

一是完善多梯层团队。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队伍构成应是多梯层的,具体应包括职教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军者等多梯次,在各梯次中成员间是相互协作的共同体关系,围绕同一目标与研究方向共同实现突破,因此应正确对待领军人才的队伍构成与人员的接替。二是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如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交流活动等,让不同地区、省区间领军人才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与成长。

面向新时代,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对接“双高计划”,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内涵式发展,加强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将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道路。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成长的必备品质,加强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目标,助推学生以精益求精、卓越创新、团结协作、和而不同等品质为表征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帮助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魏志玲,聂伟.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困境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9(7).

[2]宋晶.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诉求、价值与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9(6).

[3]胡斌武,陈朝阳,吴杰.“中国制造2025”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4]高青松,李婷.“中国制造2025”研究进展及评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8(10).

[5]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邓宏宝.工匠精神:职教名师必备素养与成长动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7]方来坛,时勘,张风华.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5).

[8]崔志钰.工匠精神视域下职教名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9]熊峰,周琳.“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践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

[10]匡瑛,井文.工匠精神的现代性阐释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11]王国雄.中国智造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3).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改重点课题“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A059)

【作者简介】陈业淼(1994— ),男,广西平南人,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黄桂婵)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