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2021-12-15马曼拉朱红梅
孔 洁,马曼拉,马 婷,朱红梅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 661100)
牙体缺损主要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质地、外形损伤或异常,不仅影响患者口腔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及邻近关系,还会影响语言及咀嚼功能,甚至因食物嵌塞缺失牙位而引发龋齿、牙周病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对于牙体缺损目前临床常通过填充及修复法进行治疗,而不同的修复体常会在修复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传统印模材料主要为藻酸盐及硅橡胶,在制作牙冠时需经过取模、灌石膏、手工制作修复体等多个步骤,耗时长,且口腔牙体长时间暴露易引发微生物交叉感染,操作具有一定误差[2]。数字化印模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印膜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椅旁系统制作印模,耗时短,修复体精确性高,更加安全、有效[3]。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口腔科门诊收治的800 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2 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牙体缺损,充分知情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合并其他口腔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种植区骨质高度与宽度不符合要求、精神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治疗依从性差及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将患者以1:1 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各36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6例,年龄20-65 岁,平均(34.56±5.43)岁;缺牙颗数1-8 颗,平均(4.21±1.14)颗;缺牙位置:第二前磨牙、中切牙及侧切牙分别为15 例、12 例及9 例;研究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1-64 岁,平均(34.72±5.37)岁;缺牙颗数1-9 颗,平均(4.18±1.22)颗;缺牙位置:第二前磨牙、中切牙及侧切牙分别为15例、13 例及8 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印模法制作修复体,选择美国3M硅橡胶印模套装及藻酸盐印膜材料,在不锈钢托盘中置入橡胶基质及催化剂混匀后在口内制取初印模,之后将高流动性精细硅橡胶注入预备体表面及初印膜内取得终印模,调整藻酸盐印膜材制取对颌印模。制取印模前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异物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完成取模,取模后在印模喷涂卡瓦消毒液5min,之后采用超硬石膏灌制模型。
研究组患者应用数字化印模法制作修复体,选择德国CEREC-AC 椅旁口内扫描仪,按照要求录入患者基本信息、修复体种类、材料、设计等,进入取像界面,以邻牙作支撑摄像头支架,通过移动摄像头获取邻牙相关信息,每次移动时确保50%的数据重叠并确保手部稳定,拍摄方向与牙体长轴垂直。取像时嘱患者切勿随意变换体位,保持头部不动,扫描对牙明确颊侧咬合关系。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评价标准[4]:显效:3 个月后患者语言与咀嚼功能及牙齿外观均恢复正常;有效:3 个月后患者语言与咀嚼功能明显好转,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无效:修复体脱落,语言与咀嚼功能较治疗前无异;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边缘密合度比较
评价标准[5]:A 级:修复体与基牙之间无缝隙,探针在牙体边缘不卡;B 级:未暴露牙本质或基底,探针在牙体边缘较卡可进入缝隙;C 级:探针可通过进入缝隙探及牙本质,合格=A 级+B 级。
1.3.3 语言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口腔科自拟的调查问卷从发音方面设计10 个问题评价其语言功能,分值范围10-50 分;从稳固度、咬合力、咀嚼效率、出血指标、牙龈指数方面设计10 个问题评价其语言功能,分值范围10-50 分,评分越高表示语言与咀嚼功能越好。
1.3.4 对比两组取模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包,P<0.05 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行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7.22% vs 80.56%),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n,%)
2.2 边缘密合度合格率
研究组患者边缘密合度合格率较对照组更高(100.00%vs 83.33%),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边缘密合度合格率(n,%)
2.3 语言及咀嚼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取模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取模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见表4。
表4 取模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取模操作时间(min)不良反应发生率n(%)恶心不适异物牙龈出血研究组对照组5.98±1.22*14.76±3.87 13感13 02总发生率2(5.56)*8(22.22)
3 讨论
牙体缺损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其病因与龋齿、酸蚀、磨损、外伤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牙髓刺激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导致牙周病变、牙髓炎等,严重影响口腔健康[6]。口腔修复是临床治疗牙体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其修复体制作材料、工艺及结构均需满足一定要求还可确保其修复效果。传统印模制作工艺繁琐复杂,耗时长,印模的频繁使用常会增加与唾液及血液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另外印模的精确度易受医师操作技术水平、患者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因不适感、异物感等无法配合则会影响印模成型及最终的修复效果[7]。数字化印模具有操作简单、精准的特点,可有效省去制作印模、消毒、灌注等环节,实现流程的简约化,同时还有有效避免传统印模制作时间过程而导致的感染,降低印模制作误差,提高修复体与牙体边缘密合度,更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7.22% vs 80.56%),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边缘密合度合格率较对照组更高(100.00% vs 83.33%),组间比较(P<0.05);究其原因,数字印膜较传统印模更加精准,使修复体与牙体更加贴合,更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结果还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取模护理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究其原因,传统印模在制作过程中需多次旋转出入托盘,且制作环节繁多,耗时长,局部刺激明显,不良反应较多,而数字化印模则是利用扫描探头在口腔内与牙体接触较轻,不良反应轻微,且操作简单,更有利于促进口腔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数字化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更有利于提高牙体修复效果,促进语言及咀嚼功能恢复,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牙体缺损修复中较传统印模更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