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药雷替曲塞经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21-12-15赵阳阳
赵阳阳
(桓台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 淄博 256400)
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癌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以往会较为倾向于使用手术治疗的模式,将肝损伤处切除。但是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患者受到麻药和手术刺激的影响,导致肠胃功能与腹腔受到刺激,会影响到术后的恢复,以此临床正在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从而调整治疗方式和内容。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属于恶性疾病的一种,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疾病对人机体造成的损伤和疾病发展相对严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有效生存时间,所以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法通过选择不同的药物能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1-2]。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介入治疗的化疗药物能够发生细胞毒作用,控制癌症细胞发展从而降低对健康器官和组织的危害性。目前多选用雷替曲塞,此药的药物半衰期可到达近200小时,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干预效果理想[3]。基于此,本文此次对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中挑选出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研究对象共计62名,其病情进行诊断后对象均为原发性肝癌对象,在时间线推动下发现对象就诊记录均在2019.12--2021.03 期间,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出常规组和实验组,前组使用表柔比星TACE、后组使用雷替曲塞TACE,实验执行前,家属和患者已经明确本次的研究目标,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病例纳入:①确经医学实验室诊断为原发性肺癌者;②本次实验患者皆为成年人(>18 岁);③实验中途未有脱离者;④肝功能检测Child-PughA 级、B 级;⑤既往治疗史中并未接受雷替曲塞或是表柔比星治疗。病例排除:①合并严重靶器官疾病者;②对于本次实验中涉及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关节皮肤与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者;④患者有活动性的消化道出血症状;⑤肝功能评级在C 级阶段者。
常规组(31 例)中对象年龄范围35-72 岁(平均年龄58.9±8.0 岁),男患19 例、女患12 例,体重值50kg-68kg。实验组(31 例)中对象年龄范围36-72 岁(平均年龄57.6±7.9岁),男患18 例、女患11 例,体重值50kg-67kg。对比资料结果显示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首先让患者调整体位为仰卧位,然后对操作室的环境和操作部位做常规消毒,并铺设医疗巾。在为患者应用麻醉药做好局部麻醉药后,开始使用改良型的Seldinger 法做好皮股动脉穿刺,为了将5F 导管置入腹腔则会选择导丝引导法,开始做肝总动脉造影处理,了解到患者病灶数量、位置、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情况后,再次重点探究是否有未曾发现的肿瘤血供来源,并发现肿瘤染色缺损表现,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膈下动脉以及右肾动脉等位置仔细寻找。
对常规组中对象使用表柔比星联合碘油化疗治疗,其中表柔比星使用40mg/m2。实验组中对象应用雷替曲塞增加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其中雷替曲塞使用3mg/m2。每次患者的治疗中碘油使用总量不得超过二十毫升,术后积极开展动脉穿刺点加压处理,防止穿刺点可能发生出血,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应维持在八小时,稳定卧床时间应超过二十四小时,为患者检测生命体征数据,并随时观察患者加压包扎的位置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情况,触诊右足部背动脉是否有搏动。术后是否有常规保肝、抑酸护胃、止吐、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是否发生,若有发热、肝脏位置疼痛现象出现,则应该对症处理。每次的介入治疗工作均应该针对上腹部做影像学检查,治疗时间应该间隔一个月或一个半月。
1.3 观察指标
同类型病患分组治疗后,建立对比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组间生存质量评分和负性情绪表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内容。
1.4 统计
对本次报告中的检验结果值套入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选用(±s)、(n %)描述、同时采用t、χ2检验。P<0.05 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组间生存质量评分和负性情绪表现
下表1中见,治疗前两组对象的生活质量表现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表1 组间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表(±s,n=31)
组别治疗前常规组实验组TP心理44.2±5.1 43.6±4.9 0.472生理41.5±6.1 42.0±5.7 0.333生活46.2±9.2 46.1±8.8 0.044社会49.8±6.7 48.0±6.9 1.042>0.05组别治疗后常规组实验组TP心理60.5±3.1 75.1±2.6 20.091生理68.5±4.0 74.9±3.8 6.459社会64.2±4.4 72.9±3.7 8.426<0.05生活63.3±5.0 73.4±4.1 8.697
负性情绪表现--干预前,常规组SAS(71.3±4.5)分、SDS(66.3±6.3)分;实验组SAS(70.2±5.2)分、SDS(67.3±5.9)分。对比下两组结果计算T=0.891、0.645,P>0.05 无差异统计意义。干预后,常规组SAS(50.3±1.2)分、SDS(51.2±1.0)分;实验组SAS(41.32±1.3)分、SDS(42.3±2.1)分。对比下两组结果计算T=28.261、21.305,实验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有差异统计意义。
2.2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在下表2中可见,实验组下的疗效体现显示相较于常规组结果基本相近,数值差异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表(n %,n=31)
2.3 生存率
在下表3中见,实验组中患者的生存期和有效生存率对比常规组明显更高,统计结果比较意义P<0.05。
表3 组间生存率统计比对(±s,n=31)
表3 组间生存率统计比对(±s,n=31)
组别常规组实验组生存半年率(%)平均生存时间(月)3.9 7.0***<0.05生存一年率(%)28 05 χ2P 4.292<0.05 5.438<0.05
2.4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每组31 例患者统计,常规组内有白细胞减少5 例、红细胞减少4 例、发热4 例、血小板下降2 例、恶心呕吐2 例,总发生率54.8%。实验组内有白细胞减少3 例、红细胞减少3例、发热2 例、血小板下降3 例、恶心呕吐4 例,总发生率48.4%。经此对比下可见,常规组中显示对象发生不良反应概率相比于实验组结果相近,表示两种介入手段的效果无差异性,计算χ2=0.258,有比较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质的肝癌作为在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与干细胞上出现的肿瘤,属于临床上发病概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病的年龄经常在45 岁左右,男性患病的几率高于女性,发病率与致死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部分医学者认为肝硬化以及病毒性肝硬化可能是造成肝癌的罪魁祸首,此外,环境因素也被人们认为是导致肝癌产生的元凶。疾病体征表现为肝部疼痛感、恶心呕吐、食欲减弱、情绪低迷等症状,原发性肝癌死亡率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癌细胞全身扩散,病情恶化并且转移[4]。本文中围绕TACE 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提供治疗服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了细胞毒性作用机制中的关键,虽然效果理想但因化疗药物作用时很难分清健康细胞和癌细胞之间存在的根本性代谢差异,因此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故而药物挑选要更加谨慎。雷替曲塞的机制为还原型甲氨蝶呤由细胞内的叶酸基聚谷氨酸合成酶代谢,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更强的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最后防止抑制细胞合成DNA 达到抗肿瘤治疗目的。单药雷替曲塞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是安全的,相较于以往所用表柔比星持久作用效果良好,且作为优势之一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影响是呈积极性的。结果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负性情绪对比、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患负性情绪表现和生存质量相对比常规组;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的生存率情况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单药雷替曲塞经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良好,无特异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