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艺术类课程设置探究

2021-12-14孙伟杨绍越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重庆市

孙伟 杨绍越

【摘 要】在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缺失,教师配置不均衡,缺少专职艺术教师。因此,培养具备艺术素养的全科教师对农村小学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为例,从全科教师课程设置现状、艺术课程设置情况、艺术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艺术课程设置问题解决对策及建议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艺术类课程;课程设置;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15-0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还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的培养中,高校需更加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全面的教师人才。

目前,重庆市农村小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在现有小学教师队伍中,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导致艺术类课程量少、课程质量低、甚至课程取消的情况。由此说明,农村小学亟需能够胜任多门课程教学的全科教师。农村小学应该开足、开好艺术课,让学生能够得到艺术素质的培养。因此,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一、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调查发现,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学生对艺术课程认同感较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投入时间较少。部分高校还存在着“重文化专业课,轻艺术课程”的现象,艺术课程开设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导致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基础课程设备、教学场地以及实践活动缺乏。学生艺术素养不够,艺术实践能力较弱,所学艺术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立足于重庆地区,服务于重庆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教师基本素质,能够在定向区县的小学任教,未来5年能够成长为定向服务区县的小学教育骨干教师。注重培养毕业生在师德修养、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反思学习、合作学习、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学院针对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的培养,区分了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主修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独立实践教学等。每个课程类别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对应一定学分数。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同时达到学校相应要求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后,如学生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条件,则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

二、从人才培养方案看艺术课程设置情况

从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该专业开设的艺术课程有:“音乐与舞蹈”“美术与书法”“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基础和声”“简笔画与线描”等。其中“音乐与舞蹈”课程中就包括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音乐欣赏、舞蹈基础等内容;“美术与书法”课程中涵盖了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中国画基础训练、美术设计、书法基础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弹唱能力、美术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2]。

其中,学校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学生推荐两门选修课(“简笔画与线描”1学分,第3学期;“基础和声”1学分,第4学期),还可以在重庆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中选择其他选修课程。第一学年开设“音乐与舞蹈”“美术与书法”课程,所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包括全科教师)都将进行学习;第二学年开设“钢琴基础”“声乐基础”“简笔画与线描”“基础和声”“民族(或少儿)舞蹈”等选修课程,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学生需要进行系统学习。

三、藝术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时间过短,教学效果不佳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没有学过声乐、器乐,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素养教育,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对美术,部分学生只懂得模仿、填色。在此背景下,艺术课程的必修课仅安排了两学期,时间过短。以音乐课程为例,小学音乐课堂以唱歌课为主,所以教师掌握自弹自唱技能尤为重要。“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儿歌配弹与自弹自唱”作为训练教师弹唱能力的必修课程被列为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仅16学时。有些学生可能连基本的手型和弹奏方法都没有掌握,就匆匆结课。学生连基本的弹唱能力都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更别说感受美、欣赏美,这对于培养小学的全科教师艺术素养是很不利的。

(二)授课方式不科学,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大多数非音乐专业开设的声乐、器乐课程基本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开展,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对一”专业小课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但是暴露出的缺陷显而易见,以钢琴课程为例,学生音乐基础不同,识谱视奏能力不一,自身手指条件与学习掌握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集体课教学时,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时,就会自信心不足,宁愿上语文、数学课,不愿意上音乐课。

(三)实践平台不够,学生会学不会用

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艺术技能展示和教学技能展示是重要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缺少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实践平台不够,学生学习的技能无法得到展示和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实践,仅有的技能训练也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实践机会太少,应用能力较弱。因此,造成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会学不会用,会学不会教”的现象。

(四)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学体系需完善

大多数院校的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是归属于初等教育学院。许多艺术类课程存在着从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借老师”的情况,音乐舞蹈课程去音乐学院“借”,美术书法课程去美术学院“借”,很难形成内部教学体系。而且艺术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将专业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而具备这些能力的专业教师人数较少。

(五)教学设备不足,场地设施不够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比较完善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部分艺术类课程所必需的设备、场地可以与其他专业共用,但是琴房、数码钢琴教室、舞蹈练功房、画室等则是必备的教学场地。部分高校琴房不够,没有专用的画室、排练室,导致课程教学环节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不佳,甚至一些课程无法顺利开展。课堂模拟教学是小学全科教师重要的教学实践。现在部分农村小学同样也设置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小学全科教师在入职前需熟悉教学环节、教学设备。这些都需要高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做支撑。

四、艺术课程设置问题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增加课程时间,强化学生技能学习

高校不仅要开展好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将理论与技能实践紧密结合,每节课后需要安排拓展实践环节。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音乐与舞蹈”“美术与书法”课程明确区分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在第一学年,理论学习占64个学时,实践学习占32个学时。理论部分针对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题,复习巩固知识,实践部分则需要提交音乐舞蹈作品、美术书法作品。笔者建议将实践部分单独设置,在技能学习上给予针对性指导。对于“钢琴基础”“声乐基础”课程,则布置曲目练习,学生录制练习视频,教师做进一步指导。在课程设置上,也可增设竖笛、口琴、葫芦丝三种小学课堂乐器的学习。

(二)改变授课方式,完善教学评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将大集体课改为小组课,如钢琴小组课、声乐小组课等,并根据学生基础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动。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重难点训练,增强学生成就感,减轻课下负担。在互动学习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采用积极客观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常规的教师评价转变为“自评—互评—师评”三步走,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师生互动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自身不足,在组内互相评价中互相帮助,在教师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增加实践平台,结合多学科发展

在学生进入第三学年后,高校要让学生观摩见习一线小学艺术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试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艺术实践活动。第四学年,高校要安排实习,让学生去到实习基地,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基地一线名师合作采取“双导师培养”的举措,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真刀真枪,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高校要多开展相关艺术活动,创造艺术氛围。如引导学生参加或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社、创意美术社团等。还要组织相关比赛,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教学技能大赛、合唱比赛、十佳歌手大赛、绘画比赛、手工比赛等。学生通过这些比赛,能够提高艺术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四)建立完备师资队伍,加强内部教学探讨

高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只有配备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解决到其他学院“借”老师的问题。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更需要针对性,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学知识,更要教学生怎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高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熟悉艺术类课程教学法,并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形成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高校要着力建立完备的师资队伍,艺术类课程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探讨,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新華网.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9-10)[2021-03-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2]田苗,曾丽.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音乐素养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9).

【作者简介】

孙伟(1964~),男,汉族,江苏镇江人,本科,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杨绍越(1998~),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史学方向。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重庆市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性法规文本质量研究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