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9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2021-12-14孙建华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病案

刘 冰 孙建华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病案科,100144北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给全世界卫生体系带来巨大冲击,传染性疾病也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但随着人口寿命的逐渐延长,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仍是医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2016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1%[1],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某三级综合医院2010—2019年住院死亡病例的相关数据,总结疾病的死因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综合医院医疗学科重点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三级综合医院2010—2019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在医院电子病案信息系统中,以病案首页项目 “出院日期”为标准检索出2010—2019年住院患者,整理出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如果病案首页项目 “出院情况”填写为4,则表示患者死亡。

1.2 统计学方法

以主要诊断作为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当肿瘤患者主要诊断为Z51编码时,以其他诊断中具体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将主要诊断进行合并分组,总结各组疾病特征。定性资料采用例数(n)和构成比(%)形式进行描述,定量资料采用(珋±s)的形式进行描述。率的比较及趋势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病死率变化趋势

2010—2019年住院患者269 727人次,其中男性138 694人次,女性131 033人次,男女比例为1.1∶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7 202人,其中男性4 271人,占比59.3%,女性2 931人,占比40.7%,男女死亡比例为1.5∶1。2010—2019年死亡人数从629人上升到801人,以每年出院人次为基数统计不同年份的病死率,最高为3.67%,最低为2.17%,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发现2010—2019年住院患者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2=124.033,P<0.001)。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病死率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不同年份男性病死率仍高于女性。见表1。

表1 2010—2019年住院患者不同性别死亡人数及病死率分布

2.2 死亡患者年龄分布

在7 202例死亡病例中,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107岁,平均年龄(75.02±12.92)岁,其中女性(76.11±12.27)岁,男性(74.27±13.31)岁,男女平均生存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9,P<0.05)。

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卷(指导手册)》建议[2],本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显示75~84岁死亡人数最多,占到全部死亡人数的39.84%;5~14岁占比最低,为0.07%。25~34岁男女死亡比例最高,达到2.9∶1。见表2。

表2 2010—2019年不同性别住院死亡患者年龄分布

2.3 住院死亡患者的季节分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因此将3—5月,6—8月,9—11月,12—2月划分为春、夏、秋、冬4个季节。2010—2019年死亡患者季节分布中冬季比例最高(26.69%),夏季占比最低(23.09%)。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在4个季度中的分布与全死因分布略有不同,秋季占比最高(26.49%),冬季占比最低(23.86%)。见表3。

表3 2010—2019年不同疾病住院死亡患者季节分布

2.4 死因分布及顺位

2.4.1 全死因分布及顺位

2010—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中,恶性肿瘤居死因首位,为3 122例,占总死亡人数的43.35%;第2位、第3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前3类死因占到总数的89.36%。各类疾病导致死亡的例数及构成比见表4。

表4 2010—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主要死因分布

2.4.2 恶性肿瘤死因分布及顺位

将排在死因首位的恶性肿瘤进行细分,前3位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结直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1.25%,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87%,前2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9.46%。见表5。

表5 2010—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恶性肿瘤前20位死因顺位

3 讨论

3.1 死亡人数与病死率变化趋势

从本文的统计结果发现2010—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人数逐渐增加,但病死率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国内同级别医院文献报道[3-6]死亡人数和病死率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包括3个方面,首先,三级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具有很好的处置所收病患的能力,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患者倾向于到高水平医院就医[7],普通病情患者和危急重症患者住院人次逐年增多;其次,医院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和打造老年相关特色科室,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非常多,有些患者来院时病情已经无法转归,死亡在所难免;第三,医院没有拒绝收治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甚至打造国内首家三级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送癌症患者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也导致住院死亡患者增多。所以综合考虑死亡人数上升和病死率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综合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意识在不断提高。

3.2 死亡患者性别和年龄构成比

本文分析发现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1.5∶1,不论是死亡人数还是病死率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6,8-10]。结合男女生存年龄可以推测男性死亡风险是高于女性的,这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不愿宣泄情绪、自我保健意识不足、有吸烟等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生物学因素也有相应的作用[11]。因此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多重视男性身心健康,通过户外运动、心理沙龙等途径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从年龄分布来看,5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开始增多,占总死亡人数的91.81%,这与医院收治老年患者较多,从而本文收集的数据有一定局限性有关,同时也与老年人本身机能退化、疾病多发致死的自然规律相关,所以提示医疗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宣教,降低死亡风险。

3.3 住院死亡病例的季节分布

住院死亡患者存在季节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冬季死亡人数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与其他研究结果[12-13]存在差异。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在冬季死亡人数最多,主要是考虑与季节转换时期的气温及气压变化相关,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受到冷空气刺激从而引慢性疾病的进展。提示公众及医疗机构应根据季节变化科学制定医疗管理决策,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在秋季死亡人数最多,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季节分布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秋季天气开始变化,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虚弱而不能及时做出免疫调节有关,需要进一步总结分析。

3.4 主要死因分布及顺位

从结果数据看出,恶性肿瘤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张冉等[14]研究我国居民主要死因变化情况发现,2013—2017年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前10位死因未发生变化,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持续的居于首位,农村居民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交替成为死因首位。既往研究[12,15-16]报道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居民、2018年大兴区户籍居民、2014—2018年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前3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3篇报道与本文前3位死因虽然有排位上的差异,但是疾病组成完全相同。周昌明等[17]通过对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得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预后。这也提示公众和医疗机构仍要重视肿瘤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在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中,主要是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症肺炎,脑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死亡。这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大,机体免疫力减退、医疗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18-19]。专家建议政府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综合管理以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20]。

综上所述,作为医疗机构更要积极发挥作用,提高诊治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增强服务意识,督促人们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减缓疾病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病案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