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6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14张耀光谢学勤吴士勇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丧偶慢性病体育锻炼

蔡 敏 张耀光 谢学勤 吴士勇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100810北京

健康老龄化是实现健康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始终把握的一项基本国情。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分别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5.44% 和4.63%[1],我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变差,慢性病患病率提高,失能增加[2]。失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给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带来挑战。了解我国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做好宣传和引导,更好地减少老年人的失能发生。本文使用2018年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分析调查居家老年人的失能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减少失能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于2018年开展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3]。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56个样本县(市、区),94 076个样本户,调查对象为样本住户中的所有常住人口,共25.6万多人。其中69 337名60岁及以上在家居住的、回答了失能等相关问题的老年人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家庭状况、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视力、听力、失智等失能状况,以及日常照顾等。

1.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阐述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视力、听力和失智的情况,采用Katz指数量表计算失能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老年人Katz指数量表用穿衣服、吃饭、洗澡、上下床、上厕所和控制大小便6项日常活动衡量,每项活动4个选项。分析时将 “有困难”和“有困难但仍可以独立完成”2项合并,表示能够独立完成;将 “有困难需要帮助”和 “无法完成”2项合并,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1~2项定义为轻度失能,不能独立完成3~4项定义为中度失能,不能独立完成5~6项定义为重度失能[4]。收入分组是将每个样本县(市、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别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将每个县人数5等分进行分组。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018年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69 337人,男性占49.2%,女性占50.8%;60~岁、70~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分别占59.8%、29.5%和10.7%;79.3%为已婚,18.6%为丧偶,离婚和未婚各占1%。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25.1%,小学文化程度占35.4%,初中文化程度占23.5%,高中及以上占16.0%。

2.2 老年人生活能力受损情况

2.2.1 日常生活活动

穿衣服、吃饭、洗澡、上下床、上厕所、控制大小便等活动能力有问题的老年人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洗澡(5.2%)、上厕所(2.8%)、穿衣服(2.8%)、上下床(2.6%)、控制大小便(2.1%)、吃饭(1.6%)。几个方面有问题的比例农村均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洗澡、上下床、上厕所有困难的女性高于男性,其他男女基本持平。丧偶老人各方面有问题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未婚老人。各方面有问题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慢性病患病种类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见表1。

2.2.2 听力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听力有不同程度问题的占32.5%,农村为37.0%,高于城市的28.6%;东部为27.1%,低于中部的35.1%和西部的35.7%;男性听力有问题的比例为33.6%略高于女性的31.3%。丧偶的老年人,听力有问题的比例最高为43.7%,其次为未婚老人为42.0%,再次为已婚老人29.8%。听力有问题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慢性病患病种类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收入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见表1。

表1 老年人生活能力受损情况

2.2.3 视力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视力有不同程度问题的比例占31.4%,农村36.7%高于与城市的26.9%。东部为25.9%,低于中部的33.1%和西部的35.8%;女性为35.8%高于男性的27.1%;丧偶老人视力有问题的比例最高42.4%,其次为未婚34.3%,已婚老人为28.8%;视力有问题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慢性病患病种类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收入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见表1。

2.2.4 失智

调查老人中,2.9%的被诊断为失智,农村为3.6%高于城市的2.4%;中部地区的失智老人比例为3.4%,高于东部的2.6%和西部的2.8%;老人失智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均为2.9%;未婚老人失智的比例最高为9.6%,其次为丧偶老人占4.8%;随着年龄的升高,失智的比例迅速增加,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人口失智的比例分别为2.0%、3.1%和7.8%;随着慢性病患病种类的增多,老年人失智的比例升高,无慢性病、患1种、患2种、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失智比例分别为2.2%、3.1%、3.8%和4.7%;失智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见表1。

2.3 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7%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农村失能比例(7.6%)高于城市(6.0%);随年龄升高,失能程度老年人占比明显增加,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中20.1%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女性失能比例(7.2%)高于男性(6.1%);丧偶老年人失能比例最高(12.2%);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失能比例逐渐降低;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比例最高(17.0%);不锻炼的老年人失能比例最高(10.3%)。各分类的统计结果均进行了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患慢性病情况、体育锻炼、听力、视力和失智是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其中男 性(OR=1.369)、高 龄(OR70~79岁组=1.568,OR≥80岁组=3.472)、丧偶(OR=1.248)、患有慢性疾病(OR1种=2.140,OR2种=3.478,OR≥3种=5.764)、视力困难(OR中度=1.249,OR极度=1.538)、听 力 障 碍(OR需要提高声音=1.647,OR听不清=3.271)、失智(OR=6.559)是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小学=0.876,OR初中=0.861,OR高中及以上=0.757)、收入 高(OR中等收入组=0.833,OR较高收入组=0.856,OR最高收入组=0.858)、每周主动体育锻炼(OR1~2次=0.405,OR3~5次=0.357,OR≥6次=0.331)是老年人失能的保护性因素。见表3。

表3 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1)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开始逐渐衰退,身体健康状况变差[5-6]。调查老年人口中,6.7%的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农村地区、中部地区、高龄老人、低学历、低收入、患多种慢性病及不锻炼的老人,ADL各方面有问题的比例高,失能的比例高。80岁及以上人口,失能比例为20.1%。老人慢性病患病增多,多病共患的情况普遍,23.8%的老年人患有2种及以上的慢性病,慢性病患病越多,失能的概率越大,患3种及以上的慢性病的老人中,有不同程度失能的人口比例达到17%。调查老年人中,32.5%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31.4%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2.9%的被确诊为失智,80岁及以上老人,失智比例为7.8%。

2)引起老年人失能是老年人体力与脑力下降和外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失能的危险因素,除了自身的体质下降、营养不良等原因,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失智等老年综合症和疾病也是失能的危险因素[7]。此外,不适合老年人的环境和照顾也会引起和加重老年人失能,有研究显示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8],需要加强老年友善环境的搭建。研究显示,经常体育锻炼是避免失能发生的保护因素[9],本次调查也显示参加体育锻炼使得失能发生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并且锻炼的次数越多,失能发生的概率越低。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效预防延缓失能情况的发生很有必要。有研究显示,社会交往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10],为老人创造合适的社会交往条件,社区活动场所有利于延缓老人的失能情况的发生。

3)失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孤独、失落、抑郁和自尊评价下降[11],给老人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伤害。失能以及失智老人的照顾问题也更加突出,“442”的家庭人口结构、加快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家庭成员在照顾失能老人方面显得分身乏术[12],只能部分的由社会和机构分担,分离出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加大了社会的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失能有重要的意义[13]。

4 建议

4.1 减缓老年人失能进程

失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失能的早期阶段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减缓老人失能情况的发生。

(1)提高锻炼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和基层组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强锻炼。多从事安全的体育锻炼,对大脑、眼睛、身体进行各方面的锻炼,保持老人身体的各项功能和平衡能力,增加灵活性。完善社区的配套设施,为老人锻炼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2)创造老年宜居的生活环境,有效避免摔倒,减少老人失能情况的发生,提高老人生命质量。改善家庭、社区环境,增加适合老人活动的防护配套设施,消除容易摔倒的隐患。

(3)加强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病共患情况普遍的问题,加强老年人慢病管理,提供慢病知识普及,对慢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指导。预防慢性病,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适宜的护理,延缓老人失能的进程。

4.2 为老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为老年人从事社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保持旺盛的精神活动,使其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3 关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低收入家庭、患慢性病和高龄老人

进行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服务。对发生了失能的老人,根据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对护理与照料的需求,提供有区别的服务,更好地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服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

猜你喜欢

丧偶慢性病体育锻炼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丧偶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