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研究进展

2021-12-14孟晓鹏王瑞辉

河北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太溪针刺针灸

杨 欢 孟晓鹏 王瑞辉 谷 婷 杨 强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足跟痛为运动系统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是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的以足跟周围部位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典型症状为足跟部一侧或双侧疼痛,呈针刺样,伴痠胀感,行走痛剧[2-3]。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是跟腱炎、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皮下滑膜炎等病变导致筋膜或软组织部位的无菌性炎症[4],易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轻者休息、保守治疗可自愈,重则会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5]。据报道,美国约有10%的人群患有足跟痛[6],女性多于男性,我国发病率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局部痛点封闭、手术等方法为主[7],但易产生副作用,且疗效不确切,因此有必要寻求安全、有效的疗法来缓解足跟痛。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足跟痛受试群众广,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8-9]。现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分类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单纯针刺治疗 针刺是指将毫针刺入人体一定的腧穴,使经气到达局部从而获得循经感,以调节人体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傅心昊等[10]选取老年人足跟痛患者19例(所有患者X线摄片均显示跟骨骨刺增生),采用常规针刺复溜穴并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治疗。结果,治愈率52.63%,显效率31.58%,有效率10.53%,无效率5.26%,总有效率94.74%。吴爽等[11]采用快针刺法(取穴:大肠俞、命门、下极俞、腰阳关、十七椎、委中、阳陵泉)配合大陵穴巨刺治疗腰椎狭窄症足跟痛患者45例,总有效率98.8%。李谨等[12]采用烧山火手法针刺双肾俞穴(在双侧肾俞穴处直刺1寸,待局部产生痠、麻、痛、胀等循经感应后采用烧山火行针手法,即将毫针依次刺入浅、中、深3层,分别得气后施重插轻提手法,行九阳数,待针下产生热感静候片刻后,将针提至浅层,此为1度。如此反复操作,以不超过3度为宜,留针30 min)治疗肾阳虚型足跟痛患者1例,结果经2次治疗后,患者足跟部疼痛症状消失。

1.2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 拔罐法,古称“角法”,其作为一种健康养生的绿色疗法,广受现代临床医师青睐。研究发现,拔罐时形成的负压效应作用于人体局部并产生淤血,可使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升高,明显改善机体功能,同时释放出的类组织胺、神经递质等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可升高足跟局部皮温,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代谢物排出,提高机体抵抗力[13]。李来月等[14]将跖腱膜炎跟痛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海桐皮汤加减(药物组成:海桐皮、透骨草、生艾叶、威灵仙、乳香、没药、红花、鸡血藤、苏木)浴足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压痛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佘畅等[15]采用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足跟痛32例,选取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并在针柄处捻搓少量艾绒,点燃后施灸并留针30 min,然后用梅花针叩刺阿是穴,用火罐吸拔叩刺部位2~3次并留罐10 min。对照组32例仅用普通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1.3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多为外伤劳损,机体无力卫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足跟部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而发疼痛。治疗上多选取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等药物,结合针刺治疗可以促进足跟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16-17]。孙慧丽[18]将30例足跟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多针围刺联合中药溻渍治疗。多针围刺取穴为压痛点局部、双侧太溪穴,先在压痛点中心处垂直刺入1 针,再以此处为中心、1 cm左右为半径,不计针数进行围刺,针尖指向痛点中心,再直刺双侧太溪,施以捻转补法,留针30 min。中药溻渍药用红花、乳香、没药、透骨草、羌活、防风、川续断、骨碎补、伸筋草、威灵仙等,制成膏剂均匀涂抹在纱布块上并敷于患处,辅以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对照组仅采用普通针刺疗法,取压痛点、昆仑(双)、申脉(双)、太溪(双)、照海(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陈华强等[19]用针灸配合透骨散治疗足跟痛患者72例。针灸按交叉取穴原则取踝痛穴,操作时采用两步到位或强化性针刺手法。透骨散(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淫羊藿、制乳香、制没药、穿山甲、川楝子、桃仁,诸药烘干,研制成粉末状)8 g,每日 2 次口服。结果:痊愈56例(73.6%),显效12例(15.76%)。田阿芳[20]治疗足跟痛54例,选穴昆仑、仆参、压痛点、阿是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然后用中药(药物组成:川乌、草乌、川芎、川牛膝、威灵仙、木瓜、乳香、没药、透骨草、鸡血藤)熏洗患足,早、晚各1次。结果:总有效率96.30%。

1.4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俗称“打水针”,是指将中药或西药液体制剂注射入人体腧穴,借助穴位和药物双重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现代研究证实,当药物注射进入人体腧穴后,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到达全身不同组织并产生多种针感信号,且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经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及整合后,激发神经元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肽等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抑制神经末梢兴奋,提高痛阈,促进炎症因子吸收,改善局部血液运行,从而缓解足跟部疼痛[21]。董利强[22]将60例足跟痛患者分为2组。针麻注射组30例采用针刺麻醉(取患侧委中、太溪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通电10~15 min)联合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单纯注射组30例行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结果:针麻注射组患者在注射治疗时出现无痛或轻度疼痛症状的总数多于单纯注射组(P<0.05),有效率(80.0%)也高于单纯注射组(53.3%,P<0.05)。宋峰[23]将50例足跟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阳陵泉、悬钟、昆仑、解溪、太溪、三阴交、阿是穴,留针2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患侧悬钟穴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6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 运动疗法是指借助于各种类型的康复手法及功能训练以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内容丰富,治疗疾病种类也颇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旨在改善足跟部骨骼、肌肉等运动组织的血运及代谢,减轻肌肉异常压力,从而纠正足跟部功能障碍。孙远征等[25]采用针刺神门穴(补泻手法)配合患足拮抗运动治疗足跟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均有效,随访11例痊愈患者均未复发。许广里等[26]选取足跟痛患者48例,予针刺阿是穴、太溪、昆仑、丘墟、商丘治疗,并嘱患者主动活动患足,直至患侧足跟疼痛减轻为止,留针30 min。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3.75%。孟凡亭[27]将72例肝肾不足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即常规针刺照海和申脉,并在留针期间嘱患者主动运动患足,进行站立位跺脚后跟动作,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疼痛VAS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2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是指将艾绒或者艾炷点燃后,熏灼人体一定部位或腧穴,借其温热刺激,以达温阳散寒、行气止痛、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作用。《扁鹊心书》中认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各时期在临床治病救人中都尤为重视灸法[28]。临床研究表明,艾燃烧后产生的光、热、烟等作用于人体局部可产生一系列综合效应,可稳定机体内环境,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恢复跟骨周围软组织力学平衡,从而达镇痛效果[29]。梁翔等[30]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60例。取穴:太溪、昆仑、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承山、阿是穴(均为患侧),在上述穴位探查热敏腧穴并施以温和灸后,在跟骨骨面后压痛点注入封闭液(曲安奈德注射液+2%盐酸利多卡因),连续治疗 2 次。结果:总有效率为100%,6个月随访观察,60例患者均无出现不良反应。李梅等[31]将52例风湿痹阻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将风湿痹痛散(药物组成:防风、桂枝、威灵仙、海风藤、川乌、草乌、寻骨风、淫羊藿、川芎、白芷、白花蛇舌草、木鳖子2 g)铺于八髎穴处,并涂抹鲜生姜汁,点燃艾炷施灸,每次3壮。对照组予抗骨增生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其他疗法

赵明宇等[32]治疗顽固性跟痛症患者21例,方法:调整骨盆后根据董氏奇穴理论针刺五虎4、五虎5、州水1穴、州水2穴,留针30 min,总有效率100%。林青松[33]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跟痛症54例的临床疗效。主穴取阿是穴,配穴取太溪、昆仑。常规针刺后接电针治疗仪,结束后辅以艾条灸。结果:总有效率95.4%。谢攀等[34]将84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活血止痛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延胡索、川芎、乳香、独活、威灵仙)内服、中药(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桃仁、红花、川芎、秦艽、威灵仙、独活、桂枝、海桐皮、木瓜、伸筋草、透骨草)熏洗配合针灸(取穴:阿是穴、承山、昆仑、阳陵泉、环跳、委中、绝骨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陈兆军等[35]采用KobeGurd系统行跖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68例。结果:优66足,良16足,可2足,所有患者足跟部疼痛症状均消失。

4 小结

在现代医学中,足跟痛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跖腱膜炎为其发病的主要病因,另外跟骨结节为足弓部应力最集中的部位[36],长期负荷、慢性劳损以及机械性牵拉均会诱发跟骨骨刺形成,长时间的行走劳累,跟骨骨刺刺激足底部皮肤以及神经便会引起足跟部疼痛。足跟痛,又称“脚跟颓”,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肝肾亏虚,外伤劳损,年老体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凝滞于下,导致筋脉损伤,或经脉痹阻,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此外,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肾精充足则骨骼筋肉强壮有力,肾精不足则骨软无力而疼痛;肝为罢极之本,主筋,肝肾不足,精虚血少,足跟部气血无以濡养筋肉,日久累及至骨,骨失濡养则会引起足跟部退行性改变而发疼痛,为本虚标实之证[37]。正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言“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中医学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足跟部为肾经之所主,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斜走向足心,至足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部进入跟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出外踝后,沿着京骨到达足小趾外侧;阴跷脉、阳跷脉的起点也均在足跟部。由此可见,人体多处经脉均与足跟部有密切联系。针灸治病讲求从整体入手,分经论治,因势利导,疏通经络,祛湿通痹,达活血行气、助阳定痛之效[38],促使足跟部恢复力学平衡,从而缓解疼痛。但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许多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二是缺乏严谨、统一、客观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部分报道甚至采用自制标准,导致结果有一定主观性;三是对针灸治疗足跟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四是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观察欠缺。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遵循严谨、规范化的科研原则,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知识,不断完善和优化研究方案,对探讨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太溪针刺针灸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温暖手脚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补肾的法宝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