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021-12-13李运庭
李运庭
摘要:学生对某一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逐渐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便是学科核心素养。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水平
引言
教育的对象最初是一个个“自然人”,教育的目的是将他们全部培育为“社会人”,核心素养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指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与品格。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分析和应用问题的能力,让课堂从单纯的知识讲授与传播,转变为对技能的应用和方法的感悟。
一、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进互动交流
因为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思维开放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生所组建的小组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释放。而且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课堂内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目:以班级为单位,A旅行社给每名同学的报价是100元,但是可以打7折;B旅行社虽然与A旅行社原价相同,但是可以给予5人免费,剩下的学生打8折的优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个班级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旅行,选择A旅行社价格更优惠,又有多少学生参加,参加B旅行社比较划算?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量的问题是:这样的题目到底诠释了怎样的数学模型?在什么情况下A、B旅行社的花费是一样的,这个临界点是什么呢?通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很多的等量关系,但是跳出等量关系,还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而这些不等关系往往是判断现实生活中多与少、大与小的途径,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问题。
(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并不能直接告知学生解决方式,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以上一部分提及的问题为例,很多学生容易联想到通过设置未知量、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却发现自己找不到方程的等量,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可以变成“既然题目让我们判断的是哪一种方式最划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寻找一个临界点,即在什么情况下了两家旅行社所需的费用是一样的,以此为临界点,人数多与少,会导致费用发生变化呢?”这样的引导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转化,等于打破了学生原本的思维桎梏,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求解的目的和效果。
二、加强数形结合,培养直观想象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扰,而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时,笔者便指导学生以“数形结合法”进行解题.比如针对这道题目:2x<1-x≤x+5,学生先将其拆分成两个不等式,即:(1)2x<1-x;(2)1-x≤x+5,然后分别求出解集。接着,笔者让学生画出数轴,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取其公共部分,也就是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由于数轴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清楚直观地呈现出来,所以学生很容易便能够判断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而在学习“实数”时,我则指导学生将“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比如针对这道题目:满足大于-π而小于π的整数有几个?让学生在脑海中构造数轴,将-π和π标记出来,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整数.通过以上训练方式,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建模过程,孕育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过程还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数学建模的过程既是提高各项技能的过程,又是养成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等良好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需将模型思想的渗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建模的过程,积累建模的经验,促使学生的建模走向深入,逐步领悟模型思想的本质,自然孕育建模素养。
案例1: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游戏1:桌子上放有6枚硬币,且正面朝上,每次去翻动其中的任意4枚(包含已经翻过的),使其变成另一面向上,如此重复操作,是否可以让6枚硬币都反面朝上?如果可以,请出示具体的操作过程;若不行,请试着说明理由。
游戏2:桌子上放有9枚硬币,且正面朝上,每次去翻动其中的任意4枚(包含已经翻过的),使其变成另一面向上,如此重复操作,是否可以让9枚硬币都反面朝上?如果可以,請出示具体的操作过程;若不行,请试着说明理由。
游戏3:桌子上放有a枚硬币,且正面朝上,每次去翻动其中的任意b枚(包含已经翻过的),使其变为另一面向上,如此重复操作,是否可以让a枚硬币都反面朝上?如果可以,请出示具体的操作过程;若不行,请试着说明理由。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富有创意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设置各种障碍,如“呀,老师今天忘记带硬币了,游戏还能继续吗”,就这样基于游戏背景抽取数学因素,为学生提供经历图示化、符号化的过程,为进一步建模与抽象做好准备。随着游戏的推进,从游戏1到游戏2是学生的思维难点,为学生进一步感悟建模思想提供了有效契机,学生通过游戏操作需求数学关系和规律,将游戏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模型的抽象和转化,实现二者间的等价,这就是数学建模.最后,教师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反思建模,加深对模型思想的领悟,并在建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建模素养。
四、开展变式训练,提升运算素养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确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对数或式子进行计算,进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这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计算过程基本是机械化的,题目往往千篇一律、不知变通,学生也只好机械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开展变式训练,也就是对题目的非本质因素。行转化,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运用新的方式计算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便带领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比如针对题目:已知a-(1/a)=1,则a2+(1/a)=?
学生根据计算经验,将式子a-(1/a)=1的左右两边进行平方,得到:a+(1/a)-2=1,進而得到a2+(1/a)=3。接着,进行如下变式:
变式一:已知a-(1/a)=1,则a4+(1/a4)=?变式二:如果a2+(1/a2)=6,那么a-(1/a)=?变式三:已知x+(1/x)=3,则x2+(1/x2)=?
以上变式题目要么加深问题的难度,要么改变原题条件,或者将问题与条件进行调换,所以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学生必须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调整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结果。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升习题的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算素养。
结语: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据此调整教学方略,从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数学相关的技能和素质,从而为学生未来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和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J].才智,2020(34):104.
[2]王兰花.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J].学周刊,2020(33):51-52.
[3]刘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