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12-13白云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交锁髓内胫骨

白云鹤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焦作454002)

胫骨干骨折是发生于胫骨干的骨折,因该部位软组织较少、血供差,若复位不良极易导致术后出现畸形愈合、愈合缓慢等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骨折处愈合快,为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2]。但有研究指出,当骨折端髓腔较宽时,髓内钉的稳定性会相继降低,进而影响复位效果,容易造成骨折端移位[3]。而双平面阻挡钉技术通过灵活应用双平面的稳定性,纠正骨折的对位、对线,从而减小骨折端的髓腔宽度,增强交锁髓内钉的稳定性[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胫骨干骨折基础上联合双平面阻挡钉技术的效果,为胫骨干骨折手术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复位治疗的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骨折至入院时间3~24 h,平均(6.67±1.35)h;年龄28~50岁,平均(38.25±6.16)岁。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骨折至入院时间3~22 h,平均(6.71±1.26)h;年龄30~51岁,平均(39.05±6.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胫骨干骨折诊断标准[5];骨折前无外伤史,且患肢正常;骨折至就医时间≤24 h,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先天性成骨不全;伴严重血管及神经损伤;伴原发性高血压。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10 h禁食、禁饮,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于胫骨近端作切口,长度约4 cm,充分将胫骨近端显露。于胫骨近端取斜坡中央处作切口,进入髓腔,于髓腔内插入导杆,并在X线透视下小心穿过骨折位置,之后将导杆远端顶点放置于胫骨髓腔远端终点。随后进行扩髓,手法复位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髓内钉置入,置入时需要观察交锁钉孔所在位置,需保持在胫骨侧方,当髓内钉置入至截骨时,仔细观察胫骨轴线的对称性,不要旋转或移位,之后将髓内钉全部置入髓腔,进行缝合处理,术毕。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平面阻挡钉技术进行手术:于置入髓内钉前,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根据术前X线片和骨折具体位置,分别于矢状面及冠状面远骨折端置入经皮置入阻挡钉,通过阻挡钉控制髓内钉走向。将髓内钉近端横向或斜向锁定孔、远端横向、前后向锁定孔均锁定,从而使髓内钉达到双平面固定,以保证复位的准确性。骨折复位完成后拔除阻挡钉,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术毕。

1.3.3 术后处理 两组于手术完成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肢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保护2~3周,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1.4 评价指标(1)骨性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骨性愈合时间;(2)骨折愈合情况:于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医用量尺测量膝关节屈曲角度及踝关节背屈角度;(3)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膝关节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AKS)[6]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包括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功能2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行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为(4.86±0.8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69±0.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P<0.05)。

2.2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及踝关节背屈角度均较术前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对比(°,±s)

注:与同组术前对比,*P<0.05。

?

2.3 两组手术前后AKS评分对比 术后6个月,两组AKS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AK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AKS评分对比(分,±s)

?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为常见的下肢外伤类型,多由压轧、高处坠落所致,患肢常出现肿胀、畸形、剧烈疼痛等症状,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7~8]。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长管状骨骨干骨折的有效手段,通过在骨折远近端牙腔内植入髓内钉,将骨折部位复位[9]。但有研究表明,当骨折端髓腔宽度较大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稳定性有所降低,使得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术后6个月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及踝关节背屈角度均较术前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提示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应用于胫骨干骨折中可加快骨折处愈合。分析原因在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较好保留了骨折处骨膜的完整性,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同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由于近年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也逐渐用于胫骨中部及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中,但胫骨骨髓腔结构与长管状骨骨干不同,为中间小,两端粗的结构类型,应用髓内钉时两端髓腔与骨皮质接触少,使得稳定性有所欠缺,故单纯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利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灵活应用双平面的稳定性对骨折的矢状位及冠状位对线、对位进行纠正,减小骨折端的髓腔宽度,使髓内钉与骨皮质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骨折部位有良好的稳定性,加强了复位效果,更利于术后骨折处的愈合。同时,双平面阻挡钉技术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可避免因多次复位而导致骨折断端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更好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故对关节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加之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有效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AKS评分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双平面阻挡钉技术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术后骨性愈合时间,提高AKS评分。

猜你喜欢

交锁髓内胫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